老子学院

老子学院 德道根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主页 > 道德教育 >

大人读懂方才让孩子诵读学习中华经典么

时间:2010-12-14 23:31来源:道德知音论坛 作者:Dr.XIONG 点击:
中华经典是读懂方才诵读学习的么 Dr.XIONG 2010-12-11 (注:本文引自道德知音论坛的一篇讨论。题目是编辑者加的) 秦 州龙先生的解答,我认为并非最佳答案,他的解答只是一篇简略的提纲式的论文性作品,只是属于高度学术性的一种解答方式。是一种阳春白雪式的曲调,和

大人读懂方才让孩子诵读学习中华经典

Dr.XIONG

2010-12-11

注:本文是引自道德知音论坛的一篇讨论。题目是编辑者加的. 

   自国家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教育试点活动以来,全国各地经典诵读教育全面铺开。围绕着“学国学、唱红歌、诵经典,传道德”的各类“经典诵读”汇演、展演、比赛也相继如火如荼地举办。一时间,举国上下经典诵读、国学教育开始由爱好者转向为教育主管部门倡导实践示范学习推广,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各类学校、社会团体,民间机构以及相关教育企业也纷纷投入到经典诵读教育,国学教育热潮之中。以“让孩子诵读优秀文化经典为荣”,“以孩子不识本民族经典为耻”的全新教育思维正在逐步普及。经典诵读逐渐走向百姓生活之中,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

   伴随而来的一些常规性的疑问不断产生,比如:“《周易》大人都读不懂,为什么让孩子诵读?”“《老子》大人都读不懂,为什么让孩子诵读?”“我们大人都不懂,孩子能懂吗?”我们要知道提出这一类问题的人,必定最常见的是孩子的家长,幼儿园的老师,以及对传统根文化极其陌生的人,他们需要的是浅显易懂的解答,是要直接解决他们切身能够解决的疑惑,而不是答非所问和故作高深的理论剖析。这里特转引来Dr.XIONG先生在道德知音论坛的一篇讨论给予读者以释疑。——编者

      秦州龙先生的解答,我认为并非最佳答案,他的解答只是一篇简略的提纲式的“论文”性作品,只是属于高度学术性的一种解答方式。是一种“阳春白雪”式的曲调,和者必寡。


       “《周易》大人都读不懂,为什么让孩子诵读?”“:《老子》大人都读不懂,为什么让孩子诵读?”


      这一类的问题的提出,应当是一类“下里巴人”式的置疑,而罕见于纯粹的学术诘难和探讨。那么,在这类提问和解惑之间如此抄书式的答复,首先自己立论时就既没有“看对象”,也没有“换位思考”。我们要知道提出这一类问题的人,必定最常见的是孩子的家长,幼儿园的老师,以及对传统根文化极其陌生的人,他们需要的是浅显易懂的解答,是要直接解决他们切身能够解决的疑惑,而不是答非所问和故作高深的理论剖析。要知道在某种场合下“理论是婆娘,越说话越长”。也就是说不宜于高谈阔论和深议博论。熊春锦写的东西说的东西专业性太强,是以学术论说为主的研究性的内容,在社会实践中是不能够原封不动地照搬而用的,在社会实践的解惑中,离不开消化吸收转化和解码释读,那样才会有点儿用处。


      我们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兼顾普罗大众,站在他们的心态和水平上去回答,要换位思考而解答,那样才能真正解决人们心智中局限未解的问题,而不能脱离场景和对象,不分析对方需求什么,自顾自言地在自言自语般的背诵式解答一番以后,受众仍然还处在五里云雾之中。我们的解惑者,在回答问题时,同样要把握“好抓两头,带中间”,也就是执两用中,不能只顾一头地解答,特别对于低端这一头,不要只是单纯使用哲学理论,不然的话给人产生的直接感受,必然是答非所问,而且解答者不要让别人越听越糊涂,越听疑惑越多,顾虑越大。不能主动陷入逻辑陷井中挣扎。“什么叫能量性?你拿给我看一看,先让我体会一下?”这样岂不是让回答者作茧自缚,而将问题越扯越长,到底也难以迅速简练地说服别人。


    “大人都读不懂,为什么让孩子诵读?”的提问,是一个常见的普通“设局”性疑问。是一种诡辩式的逻辑伪推理题。对于诡辩式的假性逻辑推理提问,只要直接破掉大人读不懂的这一设定之“局”,那么问题的伪推理陷阱也好,假设定的结果也好,也就迎刃而解了。其实在回答时最好的办法是“反问破局法”,“逻辑陷阱跨越法”。人类弄懂了以后才去干的事情,请问在一生中所占的比例有多大?


      反问举例一:你生了病,是先弄懂了医生开的药的才敢服用,还是直接相信医生而服用?为什么大人不用先当药剂师练练手弄懂药性,却敢让不懂药性的孩子服用药物?


      反问举例二:你吃的大米饭,一日三餐,你懂不懂大米是如何生长而成?你不懂全过程为什么却敢张嘴吃?还要让什么也不懂的孩子也吃呢?你是不是要先当了农民以后才敢吃米饭,才敢让孩子吃?为什么不用当农民耕种却能食用五谷?
人生中有多少事是并不需要先弄懂再去实践的东西?


      反问举例三:再比如,你读得懂英文吗?你读得懂德文吗?你这位大人在世上活了几十岁都不懂外文,为什么要花血本去让孩子到处找最好的学校去学习英文,学外文,你为什么要让孩子去学连你这大人都没有学懂的东西呢?按照提问的逻辑性,你是不是也应当先让你自己学好了英文以后,再让你的孩子或学生去学习外文呢?做父母的都不懂外文,为什么却胆敢甚至迫切要让孩子学外文?这一个问题是否能够成立?为什么不能成立?


      中国古代的经典,都是圣贤们通过自己的大智大慧创造的一种“外文”、更是天文、地理、人文无所不包的大学问,大人不懂是因为从小没有人教你学!国家丢失了自己民族文化之根的教育,使大人们面对“经典”普遍就象面对外文一样,这是民族文化之殇,是教育的缺失使大人们丧失了一次提升自己人文素质的机遇。大人读不懂并不是自豪的“资本”而只是一种可怜的悲哀,成年人的悲剧,请不要再又一次成为孩子们的伤痛和民族的痼疾。大人读不懂外文,只好看着孩子们读懂它而出国发展,自己跟着孩子的屁股到国外时却像木偶一般,失落万分。难道我们还要让自己在本国文化的土壤里,在经典的学习上,也像这种学外文的情况一样,重演一番吗?我们大人为什么要因为自己不懂而要求我们的孩子不去诵读,不去主动掌握智慧文章而获得智慧呢?你不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期望孩子超越自己,光宗耀祖吗?那么你为什么因为你不懂而不让孩子们去读懂呢?中国祖先留给自己后代的经典,都是智慧的结晶,天人合一的学问,经典是人间绝学。只要你诵读它们,并且长期坚持不求甚解的“素读”,那么经典中所设置的“不言之教”,“无为而治”的两大特殊性的教育功效,就会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对任何人的心智产生良好的作用。人们不要忘记古人有一句口头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诗来也会吟。”想一想,教孩子读诗的大人们,又有几个是真正懂得唐诗的?有几个大人敢自称是弄懂了唐诗的诗人?诵读精美的诗词都能使人在日积月累中产生大量“文学细胞”提高作文和诗文的水平。那么比诗词歌赋更深邃的经典,岂不是只要熟读、精读、恒读,就能更加有益于心身的健康成长,构建道德心灵,益智而开慧呢?我们要坚信:“经典诵读千百遍,其义自然现”。我们不要忘记:外文单词是背熟的,不是看熟的。开口诵读,才是弄懂文化的良方。


      我们还可以再请问一下,教孩子学外文的老师,有几个是翻译家般地懂外文,孩子们在读外文时又有几人是先弄懂了语法和变格之类才学会的呢。外文单词不都全是死记硬背而掌握,然后才熟能生巧,融会贯通而应用的吗?请问,你对七岁以前的孩子教习外文时,是先教语法的吗?你讲语法结构时孩子们真的能听懂吗?你自己面对外国人时,你真的能无障碍性地交流吗?


      我想,对于“大人都读不懂,为什么让孩子诵读?”的提问,解答者只要首先抓住这几个贴身性的“破局”之棋,像谈心一样地去一问一答,那么解惑的效力作用性,可能就容易切中时弊要害,也许不用再谈更多的高深的道理也就能“以理服人”了。当然大家也可以更广泛地畅所欲言,对于这一常见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性问题,作出更多精彩的解答,以完善这一问题的解惑。

 

 

 

    自国家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教育试点活动以来,全国各地经典诵读教育全面铺开。围绕着“学国学、唱红歌、诵经典,传道德”的各类“经典诵读”汇演、展演、比赛也相继如火如荼地举办。一时间,举国上下经典诵读、国学教育开始由爱好者转向为教育主管部门倡导实践示范学习推广,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各类学校、社会团体,民间机构以及相关教育企业也纷纷投入到经典诵读教育,国学教育热潮之中。以“让孩子诵读优秀文化经典为荣”,“以孩子不识本民族经典为耻”的全新教育思维正在逐步普及。经典诵读逐渐走向百姓生活之中,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
    伴随而来的一些常规性的疑问不断产生,比如:“《周易》大人都读不懂,为什么让孩子诵读?”“《老子》大人都读不懂,为什么让孩子诵读?”“我们大人都不懂,孩子能懂吗?”我们要知道提出这一类问题的人,必定最常见的是孩子的家长,幼儿园的老师,以及对传统根文化极其陌生的人,他们需要的是浅显易懂的解答,是要直接解决他们切身能够解决的疑惑,而不是答非所问和故作高深的理论剖析。这里特转引来Dr.XIONG先生在道德知音论坛的一篇讨论给予读者以释疑。——编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40)
93%
踩一下
(3)
7%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