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根文化教育才是素质品质提升的基础
熊春锦
2010.4.9
干事业者,信心是前提,坚持会胜利,实干加巧干,必会出成绩。 老子不是教授出身,孔子不是博士头衔,那
古为今用,要古到根文化的井泉之中,古到人类慧性文明的源头活水之内汲取最丰富的营养。洋为中用,要有中华根文化的底蕴基础,在此基础上去吸收西方智能的先进部分,而不能照单全收。 无论是儒俄式的智能教育还是西方式的智能教育,几千年来并没有走出自己的误区,只重知识教育而不重文化教育的痼疾长期不愈。所以现代的年青人既使上了大学,读了博士,博得了一副好行头,也还得记住爱因斯坦的名言,毕业后确实要全靠自己开动心脑,将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全都忘记干净,使剩下来的那一点知识不再障碍自己天赋的发动而展现出来,那才叫文化素质。谁能这样一忘一启动成功,那么人生的创造性才会成功,事业才会有成。 现代的大学生、博士生替农民企业家打工的多的是,他们自己几乎就没有不想做老板的人,但是闯进商海时却成功极少(除开官商一体之例),高知识服务于低知识的,大有人在。为什么?因为人们自己前世往生没有写好这一辈子当老板发大财的“剧本”,这一生也就当不了这个行业的演员,硬挤进去也只有失败的份儿。 所以说单纯以知识的高低衡量人才,而不将内外兼修和天赋放在第一位选人才、重己修的话,也就必然是错误的思考方式。天赋占百分之六十,内外兼修的努力占百分之四十,这是十六岁以上,已经基本定型者的基本框架。成年人难以与孩子们较劲,孩子们那可是因为身处于先天中的先天,或者后天中的的先天,以及先天向后天全面转换的生命期。他们对天赋的强化升值机遇,对禀性中阻力清除的可能性,远比成年人的机会强胜得多。所以把握稍纵即逝的一生的机遇,不要亏待了孩子们,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