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院

老子学院 德道根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主页 > 黄学研究 >

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缔造导师

时间:2007-10-09 10: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厚金院长 点击:
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缔造导师 黄帝 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已成公认。 自从黄帝崩,葬桥山 ( 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 ,其大臣左彻削木为像,率群臣在今黄陵县桥山祭祀黄帝起,远至夏后氏,近至当代,历朝历代祭祀不绝,终于演变成今日黄帝陵年年举行的清明节公祭

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缔造导师——黄帝


 


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已成公认。

自从“黄帝崩,葬桥山”(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其大臣左彻“削木为像”,率群臣在今黄陵县桥山祭祀黄帝起,远至“夏后氏”,近至当代,历朝历代祭祀不绝,终于演变成今日黄帝陵年年举行的清明节公祭盛典和重阳节民祭活动。其中,公祭中又套以民祭,民祭中杂以公祭,可谓盛况空前。

 

一、黄帝开创华夏文明先河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生活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至龙山文化时期。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曾经说过“仰韶文化后期、龙山文化时期,从时间上讲相当于炎黄时代。”

距今约5000年前,黄帝联合炎帝,战胜蚩尤,统一中原各氏族部落后,融合黄河中、下游直至长江流域的众多部落,建立起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族。

黄帝率领先民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养蚕驯兽,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发明指南车,推行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纪年法等,使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以黄帝时代为界限,结束了蛮荒浑沌,开创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

 

二、黄帝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黄帝一生迁徙转战,足迹遍及大河上下及长江流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一串儿闪光的足迹,纪念地遍布陕西、甘肃、四川、河南、山西 、河北、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及湖南等省市,其中尤以坐落于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为著。

司马迁曰:“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

李瑞环(原全国政协主席)同志曾说:“黄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有代表意义的旗帜。” “可以使所有中华儿女在共同的祖先面前,搁置一切歧见,找到共同语言,达到最广泛的团结,从而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黄帝文化,遍布地域广阔,时间跨度大,是一个覆盖昆仑、黄河与长江流域、纵跨大江南北的文化巨系统,而非一时一地的区域性文化。因而,黄帝文化研究亦应是涵盖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的研究。

 

三、黄帝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黄帝文化是一个大系统。其中仅黄帝文化的本体研究就是一个大系统,它包含了我们中华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至今,我们还没有建立起“黄帝学”研究的系统概念,更不用说对黄帝学各相关学科分支的研究了。

黄帝文化的大系统内,还应包括与黄帝同时期相关历史人物文化的研究,比如伏羲文化研究、昆仑文化研究、嫘祖文化研究、仓颉、风后、广成子、雷公、杜康和宁封丈人等的研究。这将对探清黄帝文化的本源与实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当视为黄帝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部《黄帝四经》中既有“道经”、“玄德”、“观国”等道家名词,又有“上同”、“下比”、“兼爱”等墨经名词,也有“明德”等儒家名词,被誉为“中国最古之经典,乃中华文化之源泉也”(台湾王寒生《“黄帝四经”出土注释自序》)

其它冠以“黄帝”之名的“世传黄帝遗著”,如《黄帝铭》、《黄帝君臣》、《杂黄帝》、《黄帝泰素》、《黄帝说》、《黄帝杂子气》、《黄帝素女阴符经》、《黄帝五象历》、《黄帝阴阳》、《黄帝归藏》、《黄帝内经》、《黄帝宅经》等,仅列于《汉书·艺文志》中的黄帝著述就不下34种。

“世传黄帝遗著”就有《黄帝四经》、《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真本《黄帝阴符经》、风后《握奇经》、《黄帝宅经》、《黄帝玄女素女经》等近10篇。

内容包括哲学、阴阳、政治、军事、天文、历谱、五行、杂占与医经、气功、按摩及风水堪舆、易学等众多学科,一时难以穷究。

 

四、黄帝文化源远流长

 

1、黄帝文化之“源远”:

黄帝文化,上承了自盘古以来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及夸父近5000年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缓慢演进过程中的文化积淀。

盘古“开天辟地”,建立了天、地、太阳、月亮、雷电、道路、宝石、高山、江河及人与动物的基本概念,使人类从此站立起来,走出蒙昧混沌状态。

有巢氏的穴居经验,燧人氏的取火经验,伏羲氏的建屋与结网技术,特别是他察天地万物,取象于龟所创之卦象文字符号。

女娲氏别男女,初嫁娶;神农氏的原始农业、畜牧业、水利、商贸与医药知识,尤其是他在伏羲八卦基础上所重64卦。

还有夸父追日那种追求光明与进步,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无疑都对黄帝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2、黄帝文化之“流长”:

黄帝文化,下启中华5000年文明史,诸子百家,甚至包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风俗民情,都打上了黄帝文化深深的烙印。

以诸子百家而言,春秋之纪,周室衰微,饱学之士汇集于齐国稷下学宫,阐扬自黄帝以下古代典籍之一翼,从而形成诸子并立、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黄帝四经》广泛被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取用。

儒家“四书”之《大学》中就有取自《黄帝四经》的“明德”一词;《五经》更把文王根据黄帝“后天八卦”所演之《周易》列入经典。

道家取黄帝之“大道”,法家取“法理”,墨家用“兼爱”。

其它,像《黄帝内经》至今仍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

此外,黄帝文化对养生学、气功、按摩推拿及古代军事理论、原始宗教等均有重要影响。

衣:“黄帝始服冕垂衣”(《拾遗记》)

食:“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黄帝作瓦甑”(《古史考》)

住:“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新语》)

行:“黄帝代舟车以济不通”(《汉书》)

甚至包括四时八节的节庆民俗与风情,十二相、二十八宿等,都深受黄帝文化的影响与熏陶。

所以说,黄帝文化“源远流长”当之无愧。

黄帝文化是一个大系统,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她追根溯源的研究和继承,是需要全面复兴传统民族道德根文化的重要举措,是中华儿女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97)
99%
踩一下
(2)
1%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知音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2010-01-01 12:01 最后登录:2017-06-25 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