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字道参 生:解析“进道如退”的“退”字,它表面上有后退、退守、处下之义,但如果我们从字形方面解析的话,还会有新的收获。 “退”字,由“艮”字和“辶”(走)字构成。“艮”字在内,“辶”在外,“辶”将“艮”字包裹住了。《易经》中有“艮”卦,“艮”象征山。“走”“辶”有跑的意思,所以“辶”象征运动,引申为变通。 这样“退”字暗含的意思,就明了了。我认为“退”字修真之义,就是:内心对德一的持守,要像山一样不动摇,五德要厚,尤其信德之土要厚,像山上的土壤一样厚而密,只有这样才能抑制阴我心;而对外要顺应,要会变通,且要不骄不矜,不认为自己有德,要“不德”,因为“退”字外面的“辶”包住了,隐藏了中心的“艮”字。这与“智者不言,言者不智”的意思,是相近的。 个人理解,做到以上内容,才算是把这个“退”字实践好了。 院长点评: 从以汉字参道而言,由于汉字(古汉字)都是道德根文化修身学的工具,也是载体。这个见解,已经步入与古人居的意境,如果更深一步跨入易道文化,则会具有更多的收获。 “退”字中的“艮”,为山之象。 “山”,是地貌中的特殊结构,古人的大慧大智观察,远比现代人的仪器观察在另一个层面上更为深刻得多。 为什么历史上曾经出现《连山易》?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山体结构中最易形成和隐藏着“洞天”。 所谓“洞天”,就是现代人才明白的多维时空虫洞点,也就是最容易进入另一度空间的地脉点,是古代人和现代人进入多维空间的通道门户。 古人慧观深刻,常能轻松地发现这些虫洞(洞天)点,踩准这种点,加上时间气运吻合之时,就会轻松地进入另一度时空之中。 所以古人造字,将一个“亻”与“山”相合,命名为“仙”,也就是“人”处在“山”中这种时空虫洞之处,进行合符自然法则的修之身之时,就容易成就修之身的目标。 但是,盲目地寻山觅虫洞(洞天)而居也不对,因为“人”“山”相合,你要首先弄懂弄通求证出你自己肉体上的这个众多的山,以及这些山上的虫洞(洞天),那才能“人”“山”相合。 例如,头顶这个人体巅顶这个“山”,两侧髂骨这两座“阴山”,鼻尖这座“山,”五行之“山”,就不一一点透了。这些众多的人体之“山”上,都有“洞天”,都有这个虫洞。 如果找不着它们,盲目钻进山里,那也是白搭,一番辛苦终成空。 老子曰:“人法地”。这个“地”,同时也全在自己身上。“修之身,其德乃真”。非常高度重视人体的“山”和“水”。自然的水域内,同样也含有众多的虫洞(洞天),也称之为“仙岛”。体内,也同样如此。 所以,“修之身,其德乃真”的本义中,就含有“进道如退”的全部秘密。我们还是要遵从前辈们的训导,切莫身外寻真。 此话题如果展开来,是一幅非常美的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