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院

老子学院 德道根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主页 > 金丹研究 > 明德修心 >

老子《德道经》第九章的学习体会

时间:2008-03-31 21:05来源:老子学院原创 作者: 点击:
老子《德道经》第九章的学习体会 尊敬的老师好!各位学长们好 ! 首先,让我们先诵读一遍这一章的经文: 第九章 知足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无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 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学生认为,第九章是老子祖师在继

老子《德道经》第九章的学习体会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好!

在谈我的学习体会之前让我们先诵读一遍《老子·德道经》第九章的原经文:

第九章 知足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无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 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第九章是老子在继第七、第八章的基础上而展开的讲述,所以这几章之间都应该有着紧密的联系和衔接。

就第七章而言,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凡是有成就的修身实践者无不都是持戒、守戒的典范。他们以戒为师,戒行精严。因为他们都深深的懂得无戒不可言道,无戒无以问鼎金丹大道。可见,立戒就是每一位有志于修身实践者的必修的基础课程。

第八章《请靓》这一章则是在第七章的基础上,老子告诉我们,当我们持戒,守戒,以戒为师之后,也就是心归道之后,进一步所应该修持的一些方法。就像《大学》中讲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治理身国呢?治国先得有君,所以,这也就需要我们先请一位能治理身国的君王来治理身国,并且,老子祖师还给我们这些后代子孙们教了一种方法,这就是“双可”教学法。它是一种性命双修的难得之法。只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礼到、心到、功夫到的诚信修持,那么,身国天下就自然的归于德治的境界。正如,《大学》中所讲的:“意诚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然后到了第九章《知足》更是紧接第八章,以第八章为基础铺开而叙。

这一章是老子祖师是继《请靓》之后对我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性命双修,不仅需要身的清净,更要求保持心的清净。

对于每一位修身实践者来说,我们应该都能理解老子祖师的一番苦心。应该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生为何来的道理。

当然,我们都身处红尘,但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和光同尘”和“尘中脱尘”的修持模式。就是要象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在红尘中修出洁中自洁的莲花品格。而不能让“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来影响我们的心修。俗话说。“知足者,常乐。”大家想一想,人生难得,今已得。中土难生,今已生。就连最最珍贵的道、经、师三宝,我们都有了,都齐具了。那我们还有什么不足的呢?再说,道、经、师三宝又在时刻引领者我们,呵护者我们,帮助者我们进行改造我们身国的大事业。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知足,不感恩。我们需要的就是意诚而心正的守住自己的本性,三修一化齐头共抓。然后,随缘尽己所能的自渡共渡。帮人也就是帮己。那么将来德化众生,德化世界也就指日可待了。民富,则国富,民强,则国强。

故知足之足,恒足矣!这最后一句经文则正是指明了:真正支撑我们身国的是道足,立足于德道的知足才是人生的根本。那么,就让我们记住老子对我们的告诫和教诲。彻底放下心中的阴、私、欲。这样,我们就能够保持常清常净,常足无忧了。难怪,古人有“朝闻道,夕死足矣”的感慨呢?

 

编辑:金玉010

200861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33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