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字的修之身趣谈 “羲”,这个“羲”字本身就是一个全息的能量表述符号。 《说文》中曾经指出:“羲,气也。” “羲”字的本义就是气,是一切阳气能量的全息符号图。 “羲”之所全息反应的物质,即是三界中万物不可须臾缺离的德性能量。而且这个字形,特别是应用甲骨文字形,以水为载体,经过书画与观想和饮服,在人体也同样具有聚合攒簇人体祖始阳气的功效和作用,对龟与蛇既有启动也有升华质变的功效。 这个字如果与先天修身符号图合用,则可以明显强化和提升修身符号图更全面和更深刻地展开,并且显著性地深化,使符号图的量化和质化可以进入新的阶段和层次。 所以,实践者可以灵活地结合使用甲骨文的这个“羲”字。甚至在适当的阶段,将其与修身符号图结合应用。“修之身,其德乃真”的效果,必定自然生发于其中。对于中国古文字其中全息性和符号性的“格物致知”,也必将出现新的一些感格和体悟。 中国的古文字,全都诞生于“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修身实践中。那么现代人对古文字的认知,也必须通过“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实践,才能正确地进行解读,而不致于仅仅停留在愚智的片面解析之中。我们说,古汉字一字一符图,一灵符。这是吸取先圣们的经验,并且通过修身实践而诞生出的体悟,并非空洞的人云亦云。 古籍之中,前人对古字的解析,既存在着正确性,同样也存在着片面性。其中的正确性,大多数表现在古字的衍生义方面;而片面性,却表现在对古汉字本义理解上的局限性。 缺乏通过修身实践而体悟汉字的本义,在历史上同样造成人们离道失德。 我们新一代的修身实践者,在这一环节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才能避开历史长河中的误区而直接追本溯源,不失其本。 《山海经·大荒南经》曰:“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 这一句中的修意,十分深刻而且直指本源。 “羲”字与“和”字,在古字的本义之中,“羲”与“和”即是天地最开始生成,主持太阳和月亮产生的根本性的能量以及形成的机制。从无到有的一切变化,皆离不开“羲”与“和”的完整顺行变化。人体内的先天复返变化,吾法母,人法地,地法天,必需把握住“羲”这个德性能量,运用“中气以为和”的变化机制,才能真实地完整实现。 《书·尧典》中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 从这一句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后人在解析时已经将大道本质性的演化,进行了神格化和人格化,丢失了能量性和品格性解析。马氏也曾解析说:“羲氏掌天官,和氏掌地官,四子掌四时。”(东汉经学家马融) 这里将“羲”与“和”全都进行了姓氏神格化或者说人格化,对后世的解读,无疑存在着巨大的片面导向作用。 当然,古代也同样保留着一些非常接近原字本义的组词应用,只是后人的解析仍然还是使它们偏离了本义。例如这个“羲”字,有“羲老”一词,此词的本义应当是指人体内的元始祖气、元精能量消耗近于枯竭而造成生理机制全面老化。 但是,后人却单纯释其表象,只言词义是指“衰弱年老”,舍弃了对本义和本质的揭示,误导后人片面认识生命。 还有一词:“羲疾”,本义应当是指先天元精亏损产生的疾病;但是,后人却常常解析为:“过度疲惫衰弱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对汉字的研究,“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修身实践者,需要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直指本义本源的技术,并且紧密结合修身进行同步实践与验证;那么,对解秘和复兴真实的道德文化,也就会具有“身在此山中,亦知真面貌”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