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准备为学习道医的基础
道医培训讲话
2010/01/30
道医培训,是道医工作当中极其重要的一块。我虽然没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但还是在分精力关注着这一块,在注视着我们这个道医研究组进展如何。因为在修身文化当中,特别是在黄老思想当中,修和行中,尤其是在这个“行”当中,这个医行、行医,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和实践的范畴。
今天,比较有幸完整地听小张作了一场关于道医学方面的报告。听完了,感觉还是比较舒服。但后边的讨论,我就感觉有点“大音希声”那种味道,什么叫“大音希声”呢?就是发言不太勇跃。
发言不太勇跃的原因,我看了下,一个是谈不出东西来,没有亲身体会,这可能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可能是自己锻炼少,是平时不会说话的实干家,是伸出手来能够妙手回春的大医家,不用讲话就能够产生效果,所以就说不出来,不用说。第三个可能性,就是我们主持人没有将小张所讲的内容一二三地提出来,她这样讲优势在哪儿?她讲了一晚上的内容、文字,我们提前看了没有?或者是我们听的时候,迅速抓住她讲的一二三没有?只要抓住了一个中心内容,迅速地抓住了内容纲领的一二三,才能把它的内容转化成讨论的题目,而交给大家去逐一进行讨论,那样才有中心,那样才有重点。我们道医研究才不会显得干巴巴的,不会“大音希声”,可能讨论就会热烈得多,因为任何事情都要有个有的放矢。
前边听小张一个小时的报告,娓娓道来,就像放松以后,走进一个茶馆,在那里品茶而论道谈艺一样,给人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这才是真正的道,这才是真正的道医。这使我想起中国的一句话:秀才学医,笼里抓鸡。当然,小张可是比秀才厉害多了,是留美的博士。但话说回来,道医和中医真的要很高的文化才能来学习的吗?非也。中国的文化,就怪得很。中国文化当中,学中医和学道医,叫做:童蒙学道医,孩子学中医。干嘛让小孩子去学?在童蒙时代,就能够学好道医,你说奇不奇怪?不需要多么高的文化,七八岁跟着师父,摸爬滚打到了十四岁,就能够坐堂行医。为什么?那靠得不是单纯的智识。中国文化,就是慧智双运型的东西,如果我们实践老子的道,实践了这么些年,还把握不住这个东西,不能返朴归真,那的确是难以论道,更不容易论医了。
小张的体会,她就是以一种返朴归真的方式来谈中医和道医,所以她谈得就使人听了心里舒服,不觉得干瘪,一二三,列出自己的感受来。看起来,她今天谈得是很简单,但可以直接地告诉大家,她所讲的理念、理论和方法,就是道医和中医学习方法当中最高境界的方法。这并不是故意去捧她。的确,道医和中医学习的最高境界和最适当的方法,就这么简单,不复杂。既不是背他们的《汤头歌》,也不是背那个《濒湖脉学》,只是让去背诵老子的《德道经》和《黄帝内经》,这两部经典背熟了,不离经典,那你就是大医,就是道医,就是良医。
在道医和中医的学习当中,可以说一句话就解决了。如果需要总结,那就是“心身准备最为良,水到渠成出道方”,就是一个心身准备。什么叫“心身准备”?我们从小张所谈的体会当中,可以看到,观察万事万物,一定要用心去格物,用身去格物,用心灵去交流。传统中医的四诊八纲也好、望闻问切也好,离开了身的准备,离开了心灵的交流,那没办法达到良医的水平和境界。
所以,在我们研究道医和中医学习的时候,从最初级、最初乘去学,要像个七八岁的孩童一样去学,用你的心去与病人的心相格物,用你心里面的善和正与病人的心进行交流,用你的心和病人体内的病进行交流,用你整个身体的场,或者你双眼的能量场,以及你语言声波的场,与患者的心和患者的病里边的三因,进行平等的交流,你就会成为大医,成为良医。
怎么去训练?就在自己妻子身上训练,就在自己丈夫身上训练,就在自己孩子身上训练,就在家里的桌椅板凳上去训练,就在家里养的花草虫鸟身上去进行试验,进行准备,就这么简单。大家知不知道,家里一张檀木桌子的能量场与普普通通一把铁椅子释放的能量场的差异?感格过没有?你真的从格物到物格至过知吗?你知道自己妻子左侧的能量场和右侧的能量场是什么样的差异吗?你应该站到自己妻子的左边舒服还是右边舒服?你格物和物格了没有?至知了没有?就这么简单,你的心要去交流,你的身要去体悟,这就是“心身准备最为良”。当你能够体悟出自己妻子能量场的左右有什么不同,与你孩子之间有什么差异,跟父母又有什么样的差异和关系。你走到马路上,走到公园里,每一棵树的能量都能够分辨出来,并且在心里能够跟它成为朋友的时候,你在诊断上还会有问题吗?我认为就该没问题了。能分辨的时候,那还有障碍吗?那没有障碍。一切一切都如此。
实际上,中国的文化看起来非常神秘高深,实际上她最简单,最容易,那就是老子所说的“甚易知也,甚易行也”。可惜,就是人们做不到也;故,人们非常可怜也;人们就是愿意用后天愚昧的智识,钻到复杂里面,不肯出来也;就是人的心智走上了一个歧途,方向错了。
道医和中医的学习,的确很简单,就是学与习。这个“学”,就是“为学者日益”,学点有益的东西,学经典那就最有益了。经典里面,告诉你:众生平等;老子的道学里面,告诉你:三元,三因。要把三元弄得透透彻彻,桌子上一个杯子里面的三元和一个茶壶的三元,都要去用心和身去格物而物格,然后达到致知,那才叫“学”。而且,还要扩展开来。
比如说,刚才那个讲茶道的,那就是人家的道,人家那是真学。像我们这些年来,很多人那是乱学,是守着固执的后天意识在学,所以学不出来。那位操持茶道的女士,她为什么会从人家泡出的一壶茶当中,能够辨出对方的身心健康、性格特点?你说,她达到最高境界了吗?她没有。但是,她达到了玄学的境界没有?她进入了。因为她能够体会能量的高低、正邪,起码在三元——质元、体元、物元当中,她把握住了,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悟出一点道没有?能够说出个一二三没有?在哪方面,有道的体悟?有真正实践出来的体悟?我们要向这些方面,去“学而时习之”,从别人的一点点体会当中,实践出成果以后,从人家的成功当中,去找到如何寻找自己的道。
所以,前面“身心准备最为良”这七个字,是需要每一个道学实践者和道医实践者,要真的沉下心来,定下意来,认认真真地把它实践好。这个心身准备过程如果完成了,说实话,不用你开口要,只要你问我这个道医怎么学,我就会告诉你具体的方法。
如果前面的“心身准备最为良”没有达到要求,还没有达到良好、优良,没有达到符合德善正的时候,那不叫准备好了。你的心,还不能慈悲对等和患者交流,还认为自己是了不起的医生,在施舍什么东西给人家、在救治人家的时候,那就没有达到“良”的状态。你的身尚不能体会疾病本因的疾苦和困难的时候,还不能算一个良医。所以,心身准备最为良,这个目标实现了,就可以一指头把窗户纸捅破,因为道医可是至简至易。
一阴一阳为之道,一热一寒为之病,道医用针是太阳神针、太阴神针,两种针就解决了一阴一阳,对不对?
那么用起符来呢?则是“雪山符”用之阳,用之热;“雷火符”,用之寒,用之阴,很简单嘛。
在用药上信手拈来,“汗”方治寒,“和”方治杂,都不复杂。了不起呢,再复杂一点,就把我们已经在使用的常道五行、化解五行、能量平衡,去研究研究也就完了,掌握好为什么五行一定会从金上面开始,无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五气六运,怎么在变化,琢磨琢磨,把道学的这些玩意儿消化在肚子里。
其实,我把这个东西给了很多人,但是你说他们看懂了没有?看不懂。为什么看不懂呢?因为心身的准备不行,心和身准备没有达到良的状态的时候,想要把五气六运真正破解掉很难。常道的五行六运,是怎么变化运行;非常道的五行六运,如何进行深刻变化、扭转、调节平衡。你看古代的人,他们对德的提示,因为是人们离道失德,不愿意去提,觉得说自己缺德不好,就常常用五行来直接掩盖其中的德性品格和品质而来谈疾病。用五行的遁法、截长补短的方法等等,来调节自己体内的不平衡,或者别人患者的不平衡,或人与人之间的不平衡,或者人与因果关系之间的不平衡。
说来说去,在素质上面,真正心身居于道○,用徳一把握这个阴阳,疾病不就是一热一寒嘛,还有什么?要么是从寒上面演化出去,分解开去,从这个寒分解到那个寒;要么是从热上面展开来,分解到这个热、那个热,演开来,都不离五行这个框框。五行一把握,全部都在掌握中,什么八卦、九宫,再怎么变化,只要把这个根本性的东西把握住了,这个医学就好学。这个最根本上,那是至简至易的,就是要心与人相格,跟○相格,跟无相格、相交流,身体要去体会。
像小张不就有了体会了吗?人家肩膀痛,她去一摸,马上自己就感到虚脱。大家讨论了没有?为什么会这么明显?为什么就不能抓住这一点分析。大家分析出一二三来,为什么会发生,如何防止发生,如何提高技能,用体格、身格,把握这里面的三元。其实这一触之间,我们修身者接触病人的那一刹那间,病患之间是三通的。什么是“三通”呢?就是质元相通,物元相通,体元相通。如果我们心里面没有良好的准备,这一联通以后发生的连锁反应,不外乎三种:你能帮得了人家,人家感激;你真正帮助人家,患者欢喜,病因同样也欢喜,而质元也能得到化解;但当我们还没有达到强势的状态,而只是一种被动吸收感知的时候,那你当然就要当垃圾筒,就要难受。
我想,我不用多说,这一理论刚才我已经讲过了。今天,我们在谈到她这个具体感应的时候,我们是在学道医,为什么不把这一点抓住,切入进去,不就成了自己的感受了吗?分析出一二三,知道了其中的道理,那你不就敢于实践了吗?你不就能够正确地实践了吗?所以,在道医的学习上,千万注意不要搞得水上飘,不要像武打小说中那个水上飘,专门搞假的、搞浮的。那短期还能混得了,长期就混不了的。所以,心身准备最为良,一定要准备好。最初始的,就是最高级的;最基础的,就是最高级的;最根本的,就是最贴合实际的,就是最伟大的;平凡即是伟大,无执就是伟大。相信这一点,伟大是平凡造就的,高级同样也是低级积累成的。我们智能的心,把自己搞晕了,真正的道医、中医学习就是在点点滴滴当中,一滴水、一个嗅觉、一个触觉、一个眼神、某一根毛发的颤动当中去学会的,简不简单?细不细致?非常地细致,就是老子说的“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离开了这个“细”和这个“易”,你别跟我讲道医,讲中医。真正具有中医和道医底蕴的人,他绝对是一个谦谦君子,观察事物非常细微,是非常柔和的人,他不会像老虎一样,在大街上横着走。应该都经过这个“心身准备最为良”这个阶段的准备。这就需要想要学好道医的同仁,用好这个道学的平台,去行这个道。并不一定要每个人当这个神医,当这个大医;而是通过这个学习,能够促进我们体悟道。有机会的话,我们还会通过这个去积行累功,所以医就成了五技当中的首技。而且,作为一个道医,他的医术和方法多得很,有用针的,有用灸的,有用一杯茶的,有用一杯酒的,有用路边一根草的,都非常简易,至简至易,因为他把握了一阴一阳,把握了心身与患者以及患者体内疾病的格物到物格,到致知,产生了最简单的治疗方法,这就是道医。
好,今天晚上参加讨论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