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欧洲著名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在1716年“致德雷蒙先生的信”中写道:“古代中国人的学说的价值以及古代中国人远远胜于近代人。”[1]
德国现代生物遗传学科学家申伯格(M.Schonbergre),在1973年出版的《生命的秘密钥匙:宇宙公式;易经;遗传密码》一文中说:“首次发现的六十四个生物遗传密码的‘词’,与六十四卦相对应。”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1844—1900)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他的真切体会极高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他总结了近代欧洲科学和哲学发展的状况,看到西方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们的许多重要科研成果,都受老子哲学思想的滋养和启发作出来的,才作出这样由衷的结论。需要点明,老子的学说永远不会过时,必将指导21世纪及以后的世界医学的发展。
道学特有的《道医学》,以“道德学说”为体,以“慧观科学”为用,以《黄帝内经》为论据,以人体阴阳平衡为主要属性,论健康和疾病。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例如,人身中的细胞上的阳性正电位和负电位处于动态平衡,属一种阴阳“二”的典型模式,表明人类生命现在仍然深陷于阴阳消长的漩涡中旋转而难以自拔。
但是,道学和她的道医学却牢牢地把握着以一制二,以“德一”驾驭阴阳的消长,运用旋极图的模式,居中用“德一”能量的炁(气),使这两者此消彼长的拉锯战趋于隐定的阴阳平衡,保证生命的健康。“中气以为和”是真正的辩证法思想,以“修道德”的品格和质能,会保证以“德一”能量供给身体恢复健康的需要。所以,认真修德是治疗疾病的第一的最重要的方法。
图1. 传统道学文化与基因DNA图
三、怎样才能使身体健康
1、“德一”品质是第一需要的营养品
既然生命是“性体”系统和“命体”系统共同组合而成,而且“天饲人以五德之炁滋养性体”、“地饲人以五谷之气滋养命体”,只有阴阳平衡才能保证健康,那么缺乏德炁滋养性体,造成性体“饥饿”,就失去阴阳平衡中的重要一半,必然导致病症产生。所以,要保证天德之炁的足够供给,即保障“木火土金水”五炁的充足供给,才能获得真正的健康。这是常人不知的。
图2. 生命的双重营养学
要能很好地吸收宇宙的德炁物质,首要的前提是修好自己的德性品格,使自己的身体与宇宙和谐,才能与身体周围的德炁“共振”,方便地吸收“德一”能量;其次,必须打通身体的经络和穴位,使生命变成开放系统,才能有效地与外界交换能量,通畅地使阴气、浊气、病气排除体外,使五德之炁容易进入体内。
德性品格指哪些呢?德,由“双人旁、十、四、一、心”五部分共同组成的。其中用“彳”象意百姓,“十”象意十种善心,“四”象意“言、听、视、行”四项行为守则。“德”字的整体象意就是:一心不二地实践十种善心行为,严格地恪守四项行为准则,为百姓、众生做出奉献。其中“十种善心”在当今解释为:
第一,忠孝心。忠于国家民族,孝敬父母长辈,与兄长姊妹关系融洽。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有志于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或有用人才。在家中,要孝敬父母,在学校,要对老师有忠孝之心,学习老师的优秀品德、品格。在工作岗位上,要忠于职守,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这些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从家中做起,从身边点滴做起、做好,肯苦行,天常日久地训练自己的忠孝品格。
第二,好善心。见人之危则扶持帮助,见物(动植物)之危则救活解脱。好善心要表现在家庭中、社会中、与人的交往之中,与自然界的交往之中,通过“善心”与周围的人和谐,与大自然界和谐,尽己之力而为。
第三,慈悲心。爱护禽兽昆虫,怜惜树木花草,保护生态平衡。天下所有的人和禽兽昆虫草木都与自己同属德母滋养,具有同一基因,应把他(它)们视为与自己同体同生同命,从心里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而不损伤他们,与它们建立最完美和谐的状态,完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认识到,对动物有慈爱心、怜悯心,实际上是培养自己美好的心灵、健康的心态。爱动物的人,则一定具备仁爱心,爱父母,爱姊妹兄弟,爱老师,爱同学,爱同事,爱广大人民群众。
第四,平等心。心中无富贵,眼中无贫贱,言行无势利,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不欺贫爱富。有平等心则容易平静安详,和气周流身心,身体容易健康。要警惕西方文化功利主义的侵蚀,抵御“为自己而生存”“为个人而奋斗”思想的污染。
第五,博爱心。胸怀博大,宽容世人和动植万物,尊老爱幼,仁爱广施于民众和动植万物。勿以主观意识的好恶而区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六,教化心。见人之善行,则褒扬宣传,扬其善心,倡其善行,切忌见别人做好事、为他人、为公,反而嫉妒挖苦。见人做恶,苦口婆心劝之,劝其改恶向善。有时还要用自己的行为、行动帮助别人化解。
第七,忠恕心。推己及人,视人如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时自省过错,以忠恕宽容之心待人处世。
第八,和蔼心。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四海之内皆兄弟。待人要和蔼亲近,一视同仁,勿存亲疏。
第九,忍耐心。心字头上一把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忍常人所不能忍,苦常人所不能苦。处逆境和困苦之中,而志不退转。
第十,勇猛心。见义勇为,为人排忧解难,拔苦扶危,不犹豫观望。
心中只有具备这十种品格,充满了这种能量,才是有德的基础,有德的表现!还要一心一意地去将自己的德布施给其它的人、身边的人,释放给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不求回报,才是真正的“德”!
四项行为守则:
还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这是恪守四项礼德的行为准则,因为“礼德”是心性德品的外现,是人遵从自然和社会秩序的体现,是遵循规矩、制度、法律、社会公德的体现,又是言语、容貌、举止、待人接物的礼貌,故要常守礼德。礼德来自恭敬心。尊礼德的视听和言行,是德道心灵的外在表现,有益于众生、社会和国家。所以首先要抓礼德的修持。
在现今的严重失德离道的现代社会中,极乎每个人的五德都不全,所以要把修礼德品格的范围再扩大:“非德勿视,非德勿听,非德勿言,非德勿行”。这样更好。
可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十善”和“四则”,与当代毛泽东主席等历代国家领导人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完全兼容的,与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和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是相溶的。有了这样好的德性品格,打造吸收德一质能的前提条件,有利于吸收德一能量物质,确保身体健康的需要。正如老子在“百病白药”中说:“人有疾病,皆有过恶”,“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如能积德,“痛疾自愈,济度苦厄,子孙蒙佑”“而能行之,可谓饵药焉”。
2、打通身体内外经络、道脉,保障获得充足德一能量
在行善积德的前提下,修心炼性,修身炼命,打通身内外经络、道脉,使身体成为开放系统,是一项重要的保证健康的工作。老子《德道经》(第72章)曰“复归婴儿”,可以用现代国际第一流物理学家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原理表述:必须使生命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才能创造从外界摄取负熵的必要条件。在这个条件下,如果能实现系统从外界摄入大量的“负熵”能量物质流,以保持生命系统总熵量减少——负熵过程,也就是维持生命有序化、抵抗无序化形成的过程,生命衰败趋势的“箭头”就可以逆转。这个负熵物质是什么呢?负熵就是老子指出的“德一”物质能量。人的生命在婴儿时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开放的巨系统,然而由于以后失德离道而造成封闭。必须采取措施,凿开身国的“户牖”(指经络、脉道、穴位),将生命系统重新开放,保证能够不断地最有效地从外环境——宇宙自然大道获取“负熵”物质流,并向周围环境排除“正熵”物质,同时启动身内的元精化炁,以抵消体内由新陈代谢自发地产生“自由基”等有害的隐、显污浊物质导致趋向衰老的倾向,以保持正熵不再增加的状态,则可消除疾病,停止衰老过程。
这又是一个用现代科学解释传统道学“道医学”的实例。进一步加大回返的力度:若能应用更卓有成效的方法,从外环境获得的“负熵”能量流远远超过体内“正熵”量时,则不仅能维持生命开放系统过程的负熵状态,而且当负熵超过一定阈值时,到达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生命系统就可能发生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无序或低层次有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功能更高有序的新状态。这个原理正是中华古代传统道德学说的“非常道”原理,是道医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生命,要实现“更高有序的新状态”,必须持续进行卓有成效的性命双修方法,以德“修心、修性、修命”,名曰“三修”,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负熵的物质能量,不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脂肪等,正是“德一”物质能量。除了抵消体内生发自由基等显隐污浊成分综合形成的正熵以外,还有剩余的负熵量——德炁物质能量,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且不因受外界的干扰而消失,到达一定浓度后,与体内的“炼精化炁”相结合,并通过一些内丹方法,完成生命再造而达永生不死之地,这些都可由立志实践德道者通过刻苦进行“三修一化”(化业因)来实现。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中形成新的有序“耗散结构”,能使性命两大系统自行产生物理学称谓的“自组织现象”,从而获得新的组织结构。这种宏观“组织结构”,是生命由后天“离坎”状态复扭到先天“乾坤”状态,而且是长期稳定的。这样以来,生命就会产生回归现象,不仅延长健康寿命,而且返老还童,“复归婴儿”,回归上德合道的“天人合一”境界——“长生久视之道也”。
现代物理学“熵”原理的研究成果,有力地佐证了老子学说关于生命的回归理论。作为“负熵”的天德之炁,滋补精、气、神,能使生命由疾病转为健康,由短寿转为长寿,甚至由“生老病死”的不可逆性过程,转到“返老还童”的可逆性上来,逆修归源,返朴归真,又后天复返先天,回归到“道德母亲”怀抱,改变个人的命运和人类社会的命运。这是一门博大精深的道医学说,超越一切现代科学、中医学、西医学。这方面由媒体报道的实例很多。
图3. 人体外丹脉图
图3是呈现“天人合一论”的主要外丹脉图,是基础扎实者在跪式诵经和悔过迁善时呈现的三元论实证图,表明身内的经络与脉道与身外的宇宙“道○”和“德一”相通。这些道脉是客观存在的,这与古代“道”字的甲骨文写法“”和钟鼎文写法“”相一致,中间是甲骨文的“人”字写法“ ”。标明中国古代造字的祖先们在“慧观”条件下发现人的身体与宇宙以道脉相连通。打通这些经络和道脉是生命健康和长寿所必须的。
四、已经生病,如何治疗
人生有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的制约,如果不能发于自然,就根本无法逃脱自然规律的制约,就得这一自然规律,最终走入死亡。
如果发于自然,返老还童,“复归婴儿”,回归上德合道的“天人合一”境界。
人们在生老病死的这一自然演变过程中,最常遇到和反复经历的莫过于一个“病”字,也是促使人生走向衰老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道医学》从生命的性体和命体上,全面透彻地阐明生病的机理,归结为本因、内因、外因的“三因学说”。中外医家在这个“三因”领域,都是单纯探讨内因和外因,还未见过任何医家深入地研究“本因”。病的本因领域的探讨,便构成完整的“本因学说”,是全息宏观研究和全息微观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的根本致病原因,归结于深层次的物源、质源、玄源的研究。本因就是“隐态玄源全息遗传携带本源因素”,“本因学说”是道学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科学,指导“修真学”范畴内的“生命再造”,极具重要的意义,并不单纯局限于疾病的病因机理范畴。
“本因学说”在传统文化中也称之为“自然全息因果律”,是生病的根本原因,因而治疗疾病和生命再造都要看重本因,成为“化因”方法的科学依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疾病,首在“化因”!“化因”首在病员诚心悔过迁善,恢复与自然和谐的心态,这是隐藏在太极弦另一侧空间的致病之“因”所决定的。这方面的知识,现代西医学和中医学中都没有。
春秋时期的扁鹊,医术高超,被誉为神医。魏文侯问扁鹊曰:“你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强?”扁鹊回答:“长兄最强,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怎地讲?”扁鹊曰:“长兄看病神通,病未形成而除之,故名誉不出于家。中兄治病,病刚刚露头,就被治愈,故名誉不出里巷。扁鹊者,病到肌肤间,才能视脉况而用药治疗之,故名闻诸侯。”(《鹖冠子·世贤》)这段寓言告诉我们,扁鹊的长兄医术最高,高在哪里?高在治疗于未病之前(治世于未乱之中),符合老子的教导“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德道经》第27章)这是道医学的主要方法,也将成为今后我们卫生口的工作方针。长兄用的是什么方法?道医学方法。这其中不乏“化因”方法,统归于四个字——修德为上。
《道医学》高度重视并使用老子的“上善治水”思想,利用相应的诵读经典的方法,抓住用“上善”信息治理隐性的真水和显性的体液,保证身体健康。这一机理,由江本胜博士的科学实验提供充分的佐证(见江本胜著《生命的答案,水知道》)。在体液的这个水中,道医学把握着阴阳——正负之“二”,运用“中气为和”,论证生命中的健康保健与疾病的产生,治疗疾病,促进健康,并防治于未病之前。
图4.《道医学》封面图
《道医学》还有详尽的细化科目,这里不再累述。
我们欢欣鼓舞地迎接《道医学》问世,庆贺“中医学”和中医大夫们首先向“道医学”迈进,不久的将来,德浴医疗界。我们现代所有医师亟待扩大知识范围,走进“道医学”,让更多的医生们成为“扁鹊”,具有上等医德,与病员们一起走上健康之路。
注:
[1]《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前没有见过先天图吗?》,胡阳、李长铎论文,原载《周易研究》2004年第2期。
(德心田2009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