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欣逢世博会 申城喜闻德道经 ——熊春锦先生在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讲学纪实 2010年6月2日
“上善若水,海纳百川。”正因为中国有着五千年道德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路,百年世博在上海这座有着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魅力城市梦圆成真。2010年6月2日,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国际道学应用教育专家、著名道学家、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长熊春锦先生,为弘扬传统道德文化和传播中华德慧智教育第一次应邀来到了上海,首次在上海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进行讲学,这正是顺了世界文化荟萃、共襄盛举之势,得了天时、地利、人和之道,道所在而缘亦随之。
主持人潘老师在介绍完熊先生后,询问同学们对国学有兴趣吗?“有!”大家齐声响亮回答着,在热烈的掌声中熊先生从容不迫,大气自信的走上讲台给艺术院校的同学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艺术课。 艺术创造力的源泉是什么?创造的孕育在于对直觉的把握而不在于知识技巧的堆积,直觉与灵感加辛勤的汗水的付出,是艺术生命创造力真正的源泉所在,而心脑合一的慧性思维方法是创造力永不枯竭的井泉!熊先生一开始就直指核心。 熊先生通过对西方和东方的教育模式的解析,带领大家追溯中华道德根文化体系,分析根文化与文艺复兴的紧密联系,指出数百年来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中华民族丢失科学创造力源泉的原因,在于丢失传统根文化中的“慧性”教育,而仅进行“智性”教育,现代失败的教育方式是只有“苦想”而没有“冥思”,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背后,其实体现的是智识与慧识的根本区别。熊先生鲜明地指出,只有用中华道学慧性教育理念,“修之身,其德乃真”,慧性才能开发出来。经典诵读是培养和提升艺术创造灵感、直觉和慧识的科学渠道。而灵感的源泉就在老子五千言中,老子的《德道经》是最好的慧性修身教材。 熊先生用《观眇》章中出现的字“也”对应于人体的肾阳来具体分析文理基因与修身的关系,通过道学内观诵读法,开启图文思维力,用心音走近老子,运用光音气补充善正德能量,延缓生命损耗,提升精神能量,在修身中开启慧识生理功能。新颖的观点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对如何寻声觅音,进入音的众眇之门,熊先生重点举例诠释了诵经心法五字诀恭、熟、忘、合、灵中的“恭”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熊先生用大量中外杰出艺术家的作品详细阐释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就是“道”、“德”。是用道的“无”与“有”、“虚”与“实”的对立统一存在,并且与内在的和外显的德一能量,“中气以为和”地表达事物本身的神韵,中国美学强调以艺术形象去表现道和德的内在与外显的和谐之美。中西美学思维模式最大的区别是“留白”与“悟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而“有”与“实”正是突出和表现“无”与“空”的道和德。有了品德以后,慧性自然透发,只有在自己体内去实践、升华自己的道德能量、道德品质,丰富后天的知识,打造丰富的人文素养,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熊先生广博的知识精辟的见解对艺术院校的同学们有所启发和思考。 在现场互动答疑部分,熊先生横贯古今、中西对比、立足现实、从民族根文化的源头出发,将同学及老师的疑问进行了清晰的梳理,进行了详尽的解答。 熊先生最后满怀喜悦之心地告诉大家太阳系即将重新进入慧性能量的丰厚区,将为所有慧性教育实践者提供更为充足的慧性能量,创造出第三个文化艺术光辉的时代,并衷心祝愿同学们早日开启艺术灵感和创造力的井泉。 演讲结束后,现场赠送熊先生主编的《德道经》诵读本前,潘老师现场调查同学们对老子《道德经》认真学习过的人数,举手的人寥寥无几,潘老师语重心长地谆谆教导着同学们要珍惜机缘努力学习民族道德文化。相信有了经典颂读教育理念的注入,艺术院校将会孕育出更多忠诚、卓越、创新、和谐,富有创造力的杰出艺术人才。 上海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舞台,也是一个老子布道的道场,我们应该立足于传统道德根文化这样的高度对东方的理念和西方的介质巧妙地融合而不是照搬,“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无论面对怎样的山崩地裂,风雷激荡,中华民族都淡定从容,自强不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复兴势必如旭日从东方喷薄而起,德慧智性慧教育,必将在中华大地上再次唱响人类教育的健康主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