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公祭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1937年清明公祭黄帝人文始祖 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开创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1937年,在国共两党进行谈判期间,清明节如期来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派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中国国民党特派委员张继、顾祝同;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派代表林伯 渠,携带毛泽东撰写的祭文到黄帝陵致祭。这是国共两党首次共祭黄帝陵,对唤起全国民众抗战起到了巨大作用。 黄帝,是中国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中最具有民族性和影响力的一位人物。传说他是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部落首领,生于黄土高原,长于姬水之旁,曾居轩辕之丘,因此取名轩辕。黄帝在与炎帝、蚩尤等部落的战争中不断取胜,势力扩及黄河流域。黄帝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他以武力制约了炎帝的暴虐,平定了蚩尤的扰乱,统一了远古三大部落,成为中华民族第一个共主。 黄帝活了111岁,一生娶妻四室,生子25个,得姓的有14子,共12姓,经世代繁衍,其子孙发展成为后世的华夏民族。因此,但凡中国人都称自己是黄帝子孙, 黄帝也因此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千百年来,前来拜谒祭奠黄帝陵者络绎不绝。不论是皇亲贵族,朝廷重臣, 还是江湖游客,草泽布衣;不论显达富 贵,还是困顿寒微;不论海外赤子,还是方内裔胞;不论是汉民族,还是回满蒙族,祭祀时无不虔诚备至。哪怕政见迥异,也都共祝民族强盛,兴我中华。尤其是历代帝王,对黄帝的崇拜和祭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赞颂祖先功德,继承祖先遗志,以期开创国家未来的一项重大的政治活动。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 , 中国同盟会陕西分会曾组织五个省的代表于重阳节祭扫黄帝陵。由郭希仁和张赞元起草的《祭黄帝陵文》中,有"驱除鞑虏,光复旧物,扫除专制政权,建立共和国体,共赴国难,艰巨不辞"之誓言,代表了国家衰微时期,一批志士仁人复兴中华民族的决心。 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中部县城北约1公里的桥山上,据传是华夏民族奠祭先祖轩辍黄帝的陵墓。陵墓为球形土冢,高 清明节这一天,天气特别晴朗。国共代表赴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桥山,共祭黄帝陵。国共两党都清楚,黄帝陵一直是炎黄子孙五千年血脉相承的象征。这次共祭黄帝陵,正值外敌人侵、山河破碎之际,因而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国民党中央党部代表是张继、顾祝同,国民政府的代表是孙蔚如,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代表是林伯渠,先在休息室稍事体息,等众人相继到齐后,上午10时,祭典活动正式开始,众人列队致祭。主祭人张继,陪祭人顾祝同、孙蔚如、林伯渠等。典礼程序有14项: 1、全体肃立。2、奏乐。3、主祭者就位。4、与祭者就位。5、上香。6、献爵。7、献花。8、恭读祭文。9、行三鞠躬礼。10、静默三分钟。 11、奏乐。12、鸣炮。13、礼成。14、摄影。恭读祭文时,首先由张继宣读国民党中央党部祭文。其文曰: 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四日民族扫墓之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追怀先民功烈,欲使来者知所绍述,以焕发我民族之精神,特派委员张继、顾祝同,驰抵陵寝,代表致祭于我开国始祖轩拔黄帝之陵前曰: 粤稽遐古,世属洪荒;天造草昧, 民乏典章。维我黄帝,受命于天;开国建极,临治黎元,始作制度,规矩百工; 诸侯仰化,成与宾从。置历纪时,造字纪事;宫室衣裳,文物大备。丑虏蚩尤, 梗化作乱;爰诛不庭,华夷永判。仰维功业,广庇万方;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猷,群情罔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怀思春露,祀典告成;陈斯俎豆, 来格来钦!尚飨! 紧接着,由孙蔚如代表国民政府宣读祭文。其文曰: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派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谨以香醴庶羞代表敬祭于桥陵,其辞曰: 惟帝智周万物,泽被裁寰。拯群生于涂炭,固国本于金汤。涿鹿征诸侯之兵,辔野成一统之业。干戈以定祸乱,制作以开太平。盛德鸿规,于今攸赖。今值清明之良辰,援修禋祀之旧典。园寝葱郁,如瞻弓剑之威仪;庭燎通明,恍接云门之雅奏。所冀在天灵爽,鉴此精诚;默启邦人,同心一德,化灾疹为祥和,跻一世于仁寿。 庶凭鸿贶,以集丕功。备礼洁诚,伏维钦格! 最后,林伯渠代表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宣读祭文。其文曰: 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雄黄帝之陵。而致词曰: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先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磋跌。越数千载,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答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 琢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 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尚飨! 毛泽东同志撰写的这篇祭文,感情真挚自然,情绪慷慨激昂,文笔流畅,语句精炼,堪称千百年来祭文的典范。致祭事毕,由张继率领全体与祭人员绕行陵基一周。 祭奠仪式结束后90多天,"七七事变"发生了,国共两党在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下,捐弃前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从而吹响了全民族奋起抗战的号角,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1940年祭祖时,由于国共两党时起摩擦,中共方面便中断了和国民党共祭黄帝陵活动。直到 全国解放后,1955-1961年,每年都举行祭典,但均为省级领导主祭。以后祭礼中断,直到1979年才恢复祭奠活动。 维公元二零一零年四月五日,岁次庚寅,节届清明,惠凤和畅,万象更新。炎黄子孙,聚首于桥山之阳,谨以鲜花时果,恭祭我人 文初祖轩辕黄帝,辞曰: 大哉我祖,肇启鸿蒙,修德振武。韶德懿行。兴文字,创法度,丽九天而垂象;教稼穑,工算数,昭万世以腾文。大勋缨垂旷典,华盖络结祥云。下丞黎庶,上符昊命;恺乐九垓,泽被八纮。 承香火之连绵,历百朝而代嬗。融百族于后土,壮新华以集贤。六十年自强不息,国运新天。保增长万众同心,再克时艰;倡公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西部开发,赓续新篇;两岸三通,同胞欢颜;自主外交,和谐为先。转变方式,布局谋篇,开中华振兴新元;缵承远祖,奋发踔厉,建神州福祚绵延。 桥山凝翠,沮水流觞。衷情拳拳,雅意洋洋。告慰吾祖,永兹瑞康。伏惟尚飨! 2011年4月5日,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在祭祀典礼上恭读祭文: “惟公元二零一一年四月五日,岁次辛卯,节届清明。中华儿女,云集桥山,谨以敦诚敦敬之礼,恭祭我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之陵曰: 缅我始祖,卓然挺生。制作礼乐,文物典章一脉相承;繁衍族群,八方子孙同气咸亨。炎黄联盟,九州大地渐趋一统;化成天下,丰功伟绩流布无穷。 百年共和,奠民族民主之初基;九秩奋斗,扬华夏振兴之雄风。回顾庚寅,感慨深衷。挽玉树于既倒,扶舟曲之将倾。世博焕异彩,亚运汇群英。科学发展,铸十一五之伟业;民生为先,绘十二五之景图。新局起程,任重且长。紫荆白莲,并蒂齐放。海峡两岸,携手共进,和平统一,翘首企盼。华夏新形象,远播寰瀛。 桥山染绿意,沮水荡春光。凤凰涅槃,开运呈祥。玉兔灵动,大道康庄。巍巍祖庭,山高水长。千秋始祖,其来尚飨。” 黄帝祭祀传承着同根共祖的理念,发挥着促进民族认同和团结的作用。在中华各民族一体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流融会,通过祭祀黄帝,把华夏共祖的观念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促进了华夏各族的相互认同和凝聚团结,培养四海皆兄弟、天下为一家之意识,使人们和平友爱相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