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太极修身》,是熊春锦先生法地修身传世新作。 太极修身,古称“苍龙练形法”,源出老子“圣人之治”修真理法体系,是古代法地修身、练形化精必修的重要实践方法。 太极修身,理法兼备,层次分明,共分九式,动静相乘,循序渐进,通过凿户牖、开窍穴、通经脉、清病浊、补能量、建仓库、贯三才等立 体修持,逐步完成“动以练形”、“练形化气”、“练气化神”的修身次第,流传久远,功效卓著。
本方法,以老子“上善治水”修身学说和道医学生命真相、太极弦波文的波粒韵动为理论根基,以德为体,以法为用,性命同步修持;紧扣修真生理学“天德养神,地气养形”的原理,牢牢抓住脊髓系统是生命的天河,脊椎是支撑人体的天根地柱,骶骨是积蓄元精肾水的北海,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太极弦文为用,演绎生命韵动奥秘。太极修身的运动方法,就是通过自画太极图文和获得有质无形的太极图文两者汇化为一体,激活生命的太极弦文,主动置身于道光德海之中,全身整体、整个脊柱和每个骨关节之间相互交融多层次进行S形运动,与太极图文完整相合产生韵动波。通过舒缓圆润的肢体运动谐合于太极弦文的S形运动轨迹,以圆润的弧形韵律运动,产生可用性的肢体运动语言之音,产生出有效的DNA音振荡频率。 其功效,可以增强精神性体系统的活力,修补肉身命体系统的缺损,奠定坚实的体内能量库储,延缓先天肾气的损耗,进而实现修爻补漏、穴开脉通、祛病养生、库储充盈、上善治水、肾水提升、天河水清、开慧益智、延年益寿等效用。
太极修身,常年在海内外进行教学推广,获得众多实践者实修心得认可,其确凿的祛病康复效果和显著的修身养生功用以及明显的开慧益智效验,有力证明了太极修身的科学性、实效性和普适性。 本方法区别于其它普通练形方法的神髓所在,就是在常规练形化精的基础之上,启动神气性体的同步参与和能量载体太极球的赐予获取。为配合本方法的深入修习,附有锻炼中常见问题答疑,可资读者借鉴、参考和深造。有意深造学习法理者,可参阅《德道行天下》中《修心生理揭秘》和《人类文化的寻根探源》相关内容。 作者亲自示范,如同现场教练,直观易学,是太极修身养生方法类难得一见的精华珍藏版。
衷心祝福学习者,尊道贵德,珍而惜之,勤修实证! 衷心祝福实践者,德性纯真,德能淳厚,直入佳境!
熊春锦先生简介 熊春锦先生,当代著名国学家、教育家、道医学家;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管理委员会总顾问。 熊先生于1948年出生于湖北麻城,幼承家学渊源,从医学高等学府毕业后,从事外科医学工作,历任武汉市硚口区第一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副院长、院长等职,在西医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凭借自身对祖国传统医学的全面继承,中西医并举,致力于以岐黄之道悬壶济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熊春锦先生深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毅然以医从教,在完整继承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理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医学原理与生命成长规律,对教育本质作出了明确清晰的阐述,提出了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慧智双运,培贤育圣”为目标的德慧智教育文化理念。德慧智教育以德慧智经典诵读为核心方法,理念完备,次第分明,方法系统,在经典诵读教育领域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架起贯通古今文化和教育的桥梁,德慧智教育将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教育内容与当代教育形式完美融合,形成了与现今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无缝对接的经典诵读以及音、体、美、书法等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修身明德、养浩然之气,塑造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通过培育道德心灵而益智开慧,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德慧智教育在辅助教育工作者突破德育瓶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德慧智教育体系因具备提纲挈领、重点突出、符合人体生理功能等鲜明特点,在推广应用中效果卓著,成为海内外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广泛运用的教育方法之一。 近十年来,熊春锦先生还撰著和主持编写了大量理论专著和德慧智教育图书,并与社会广大公益志愿者一道,共同致力于德慧智教育文化传播。鉴于熊春锦先生在文化、教育领域的显著成就和贡献,2009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授予熊先生“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荣誉称号。
目录 第一篇 生命的真谛 第二章 生命的源动力 第三篇 方法实践 第四篇 常见问题释疑
什么是太极 关于什么是“太极”?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对太极的结构图做了一个说明。实际上,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在旋转的过程当中就形成了一个“8”字形的扭力,也就是看不见的能量运动轨迹。西方科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们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古人们是在深度慧观下发现的,在慧观天文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天地只要运动就会有能量的流动,构成一个“8”字的运动轨迹。由于天气下降和地气生升的特征,就共同构成了一种挤压;经过挤压以后,“8”字中间的结合线就必然会产生弯曲;形成弯曲以后,就构成了一个基本波,也就是双峰波。这个双峰波的弦线,同时携带着两种能量,即天的能量和地的能量,也就是阴和阳的能量都构成了。
古人在体内慧观当中,在生物光的作用下同样发现了细胞里面的“善粒子”结构,老子把双螺旋和细胞都进行过命名,分别用“朴”与“素”来表述双螺旋结构,用“ ”定义细胞的命名,只是跟西方的命名不同。由于中国的慧观科学在智能科学的转化过程当中非常失败,在汉代以后社会对此就没有再进行过深入研究,所以说在定名方面,也没有被汉代以后的学界承认,因为整个儒学界发展到后来,完全走向“学而优则仕”的方向,几乎都是为了做官而学习,而没有关注到民生科技的发展,因此走上了一条错误的发展道路。不像西方那样,很快就分成科学派、政治派或生物派等等,分化为各种流派,而在中国集权制的思想一直是比较强大的。所以放弃慧观科学的继承与发展,这块内容就只能流落到民间去了。但只要按照修身的方法进行深度的内观,在慧观中放大自己的细胞结构,都能够看到细胞内这个双螺旋结构的存在。并且,因为有老师的指导,知道古代对它们的命名,这个观察过程在我们体内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使用古人智慧来指导现今的认知,就会发现西方解剖学和微观生理学所发现的细胞DNA结构,就知道古人所指的这个弦,就是指万物的一个“文”,是文化的“文”,是文路“文”,它反映的是任何事物要生成的时候一定会运动起来。这个运动不是峰波性运动,也不是锐波性的运动,而是一种圆润的波动。只有这两个阴阳波动能够构成的时候,事物才能够化为“三”,“三生万物”是在动状态当中生成的,可以说太极图的意义就是为了说明这一个问题。
整个太极图,是一个生命之文、细胞之文,是一个生命变化之文。老子说:“曲则金”,德是“一”,这个“一”只要弯曲起来,就构成一个“○”态,然后中间又有一个S型太极波纹,就非常的完美,很自然地构成了太极的“二”。“二”在波动当中、在运动当中,就构成了“三生万物”的契机。万物在生成当中,运用能量将阴阳属性的物质转化为新物质时,就开始具有万物的形态了。 太极拳能在明代开始流传于世,正是因为解析出了太极图的这些特点。 我们只要看一看人体解剖学就知道,每一个关节都有一凹一凸两个关节面,关节面的结构实际上都可以画一个S型。比如我们的指间关节,画一个S型在自己的指间关节里面,双交叉,实际上都反映的是太极弦波,腕关节、肘关节也都如此,肩关节更为典型,由一个圆骨头(关节头)、一个臼(关节盂),都构成了这样的特点。包括我们的内臓里面,也含有丰富的单S波和双S波。这也说我们的形体要健康存在,就要遵循这个S波的运动方式。 太极拳运动之所以在历史上冷兵器时代能够发挥到极致,在生产力非常低下的情况下,通过内部锻炼,通过身体S波的运动,不管是“手挥琵琶”也好,还是“如封似闭”也好,这些动作出来以后,全部都是S型,这都是为了使身体内部这个有形组织的运动和肉眼看不到的能量体同步进行一种曲线的运动,达到最大效能的发挥,也就是既包括了技能的充分发挥和极致发挥,同时也表现出了能量最大限度的释放,所以太极拳既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运用于武术竞技。 所以,无论是竞技的太极拳运动也好,或是内练修身的太极练形也好,都讲究心法。如果只是注重锻炼外在的形,只练了筋骨皮,而精气神却没有同步提升上去的时候,那么作用可能就比较小。我们祖先在编撰一种方法时,无论是应用于哪一个方面,不管是生命质量提升方面,还是社会应用方面,肯定都是会综合考虑到的,那就是形和势一定要整体地把握住,才能练到极致。 整个太极,不仅仅只是应用于生命的内壮、竞技以及强身健体这一方面,根据俄国最近的科学实验,发现S波作用力很强大,对DNA的修复,运用声音来修复这个S波段的缺陷,也就是对修复双螺旋结构基因段的缺陷效果非常好。声音圆融度的运动特点,如果都能高度吻合这个双波,就是一个阴波和一个阳波的韵律,那么效果就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在现实世界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只有执两用中、只有用中状态比较好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 (责任编辑:海底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