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吴国的边境城邑卑梁和楚国的城邑钟离一界之隔。一天,卑梁与钟离的两个女孩一起采桑叶时,因争抢桑叶发生了口角。两家大人听说后随即赶到了出事地点,先是相互指责对方,既而大打出手,结果钟离的人打死了卑梁的人。 为此,卑梁的百姓怒不可遏,守城的长官还带领大兵扫荡了钟离。楚平王接到钟离遭到攻击的报告后,不问曲直是非,当即调拨军队攻占了卑梁。而吴王僚对楚国正愁没有进攻的借口,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出兵机会,于是派公子光率领大军进攻楚国。最后,吴军攻占了钟离和楚国的另一重镇居巢。
由争抢桑叶这样一件极小的事,发生口角,产生嗔恨心,酿出了这样一场战争悲剧,可见嗔恨心的危害有多大。所以,佛法里有这样一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嗔恨心是与生俱来的,人人皆有,只是有轻有重。但不论轻重,都会对人造成很大的危害。一是对身心的危害。你看一个人生起嗔恨心时,顿时会脸色煞白,样子很难看,甚至手脚都僵硬了。内部会伤及肝肺,使脑细胞衰老加速,烦恼也由此生。二是会损毁你所积累的功德。在佛法里有“一点嗔心火,能烧功德林”的说法。一个修禅定的人,一发脾气,于是禅定的境界就保不住了,定中所发的神通,也就不出现了,不知再要用多久的功才能恢复。在我们的世俗法里,不是也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吗?说我对某某人,过去对他是如何的好,帮过他好多忙,为他解决过好多困难,可有一次对他发了脾气,语言伤了他,以前对他的好,就全部不记得了。当然,这是在说他人不好,但从自身的角度反思,这不就是一念嗔心的危害吗?三是会造下罪业。一个人生起了嗔恨心,往往语言就没有了掌控,什么话都说得出,就会恶语伤人,造下口业;身体也会失控,就会动手打人,我们可以想到,很多凶杀事件,都是由一念嗔恨心引起,这就造下了极大的身业。所以,在佛法所说的五毒里,嗔恨心最大,它是造就地狱道的因。 那么,我们要如何化解嗔恨心呢?这先要明了嗔恨心是怎么产生的,然后从中找到相应的化解方法。
一、嗔恨心来自我执我见。我们往往都会执着于自己的一些知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错了。所以在与人交往中,遇到某件事,认为是他人错了,伤害了我,就会生起嗔恨心。这时候,我们就要提起觉照。看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不是我曽经也存在过?要想到我们都不是圣人,谁又不会做错事。你能觉照到自心,不但会熄灭嗔恨心,反而会生起忏悔心。
二、嗔恨心来自于对日常生活小事过分在意。我们往往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很细小的事情,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特别留意,并且把它当真。稍有一点不如意,就会生起嗔恨心。其实每一件事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都是过眼烟云。《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能把一切看空,就会万事大吉。 三、嗔恨心来自缺乏慈悲心。我们要知道,众生是一体的。譬如我们的身体,无论那一细小的部位,哪一零件,都属于你一体,哪一小小的地方出了毛病,你不会恨它,你会想办法去医治它。佛是觉悟者,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佛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如果我们也懂得这个道理,有了慈悲心,对于他人的过失,就只会生起悲悯 心,而不会生嗔恨心了。 我们的很多烦恼、痛苦,我们很多时候生活得不快乐,都来自于嗔恨心。嗔恨心对我们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化解嗔恨心,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如果能克服我执,不自以为是,时时觉照自心;把一切看淡、看空,无所谓、不在意;学佛菩萨,培养一颗慈悲心、爱心,嗔恨心就一定会得到化解,你的生活就一定会充满快乐。 (责任编辑:海底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