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院

老子学院 德道根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主页 > 修身趣谈 >

修心探源

时间:2007-12-31 22:32来源:老子学院 作者:德 永 点击:
修心探源 一、 心之本义 《説文》: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 段玉裁注:土藏者,古文尚书说。火藏者,今文家说。 《素问》:心主身之血脉。 古人认为心为人的内脏之一。心是人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甲骨文、金文、小篆心字均象心包形。古
修心探源
 
一、心之本义
《説文》:“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
段玉裁注:“土藏者,古文尚书说。火藏者,今文家说。”
《素问》:“心主身之血脉。”
古人认为心为人的内脏之一。心是人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甲骨文、金文、小篆心字均象心包形。古人用五行解释人体五脏属性,“土藏”意爲土藏于火;“火藏”意爲心属火,与后世五行说相一致。火能生土,故土藏于火的说法也是成立的。
二、引申义
1.古代以心为思维器官,故沿用为脑的代称。
《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朱熹注:“官之为言司也。耳司听,目司视,各有所职而不能思,是以蔽于外物。”“心则能思,而以思为职。凡事物之来,心得其职,则得其理,而物不能蔽。”
孟子、朱熹都认为心是主管思维的器官。虽然耳能听,目能视,但只有通过心的思考,才能辨别事物,明白事理,而不被外物蒙蔽。现代医学则认为,人的大脑皮质是思维的器官,主导机体内一切活动过程,并调节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心与脑同主思维,认为是不言而喻的定论。
2.指胃。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心脾痛》:“心痛,即胃脘痛。”
因为心脏和胃的位置相近,故不了解医学的人们往往凭感觉将胃和心脏的病痛混为一谈。
3.物体的中央;中心通称为心。如核心;圆心;实心;虚心等。
4.专指心理活动。如心思;内心;心性;品行;用心等。
 
三、修心涉及的心的观念范畴
1.心为世界本体的观念。
宋程颐《遗书二上》:“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
宋陆九渊《杂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以上即是宋明理学(也称心学)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观点。他们所讲的心,主要指人的主观意识。中国哲学称之为唯心论。
2.佛学中与“色”相对的观念。如三界唯心;一心三观。《俱舍论》卷四:“心,意、识体一。”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一切善恶,皆出自心。自心修善,令身安乐;自心造恶,令身受苦。心是身主,身是心用。所以者何?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做天堂,心能做地狱,心能作佛,心能作众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恶是罗刹,心是一切福罪种子。”
这里所说的心,并不完全是个人主观意识,而是有特定含义的。就是专指——金刚心;佛心;是人人与生具有的自心佛性。
3.《黄帝内经》心主神明的观念。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孔子曰:“阴阳不测之谓神。”曾子曰:“阳之精气为神,神以灵智为义。”
《黄帝内经》对心的阐释,已经超越了人的生理范畴,认为“神明”出于心。这是古人在慧观高度上对心的认识,意义非常伟大。相比之下,孔子和曾子对神的认识,还落在后天的智识层次上。
4.我们老师所讲中国道学的修心返真观念。
张伯端《青华秘文》“心为君论”篇中云:“心者,神之舍也。心者,众妙之理,而宰万物,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学道之士,先须了得这一个字,其余皆后段事矣,故为之传”。祖师诀云: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性体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为返乎无为,然后以无为而莅正事,金丹之入门也。古人论心,将心的地位列在最高位置,称为“君”。也就是身中帝王之位,掌握人体内环境的主宰之权。他是人处于先天状态或后天状态的主宰。
 
修真的方法可以简单扼要地说,就是通过对有为的修炼转化,步入无为,保持无为,在无为状态下生活、工作、学习、修炼。迈入无为,必须依靠非常艰难的修心炼己过程。修心炼己,修的是无私众生心,忘我舍己心,正见、正识、正知、正觉、正念;炼的是欲心、私心、凡心,利己心,偏见、偏识、偏知、偏觉、偏念,甚至是邪见、邪识、邪知、邪觉、邪念,将它们全都炼化清除出内环境。修真的最终成就与否,根本上取决于心中和脑中五德为基的正见正识能否生成确立。它是通向无为、自然的金钥匙,是叩见自性佛真常道的通行证。舍此而修炼,必定是左道旁门邪说。心阴不涤除,正觉正念正识难以确立,更不用说窥见更深层次中的自性佛和真道性。
 
三、修心方法简介
1.静心
由当代印度哲人奥修倡导。他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静心“意味着一种没有头脑的状态。”这种状态唯有中国的“禅”与其相似。人的心态摆脱了头脑的(后天意识)束缚而进入空无,融入宇宙能量。从而全身心的去体验那种宁静的美、神圣和喜悦。
他学说对当代人探求心灵奥秘,追寻精神解脱产生了较大影响。但他的学说侧重于个人体验和对哲学经典的解读,没有形成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和修证方法。
2.空心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今悟真心,常觉不昧,不随妄想流转,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
就是佛法所讲“观心悟空”,亦如《心经》所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色受想行识)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也是在慧观层次上才能达成的觉悟。
3.无心
出自老子《德道经》:“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老师的注解:圣人居“道无”而用“德一”,无私无欲,唯德是从,以百姓心中的真性复明为己任。虽然百姓因为离道失德而对德和道的理解以及表现各不相同,但圣人一视同仁,善良的人善待之,不善良者也善待之。这是意爲德是上善的,没有分别性,不受阴阳“二 ”制约。
很显然,《德道经》修证无心的要求最高,是达到圣人上善的标准。修证到无心,就能归于“德一”而居于“道0”。
 
四、我们老师依据佛道理论所提出的修证“无心”理法体系
1.从“心”的字面、实质和三元上把握修证“无心”的实质和深刻内涵。
早在98年老师就指出:“这个‘心’字,关键就是下面的这个勾。这个勾,自古以来、千秋以来,不知钓走了多少凡间的有缘客,使人流浪生死,难以觉悟本源真性。心中有勾就挂住了,有了挂碍,那么,心中的阴阳、阴我、阳我不能汇化,真性就难以产生,中间这一点始终虽然在,但是被屏蔽住了,被后天污垢的心和病魔困体的身以及经络不通的体,所屏蔽住了,难以见到自性佛,难以修出真我,难以明心见性。”
“心意中所藏的五贼之一就是一个‘欲’,它就是这个勾。这个勾不先去掉,阴我之心点和阳我之心点无法汇化升华,与真我心无法相见,三家相见归一处就是句空话。只有心去其勾才能心化金莲自度,收拾妄意如起锚法舟才能竞发。”
2.修证本因,明心见性,纲举目张。
 “修真界在修持理论上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方法,这就是高度重视本因的转化,同时兼顾内因和外因的转化。本因、内因、外因整体重视,重点突出本因求证。也就是所谓的“整体把握,重点突出”法。修真所突出的“本因”、人体内的这个本因就是“心”。明心见性之地,成就自性佛之方。心内核中的这个本因,就是性命双修的枢纽。打开它是修真步入坦途的关键所在。”
“心内的三元就是我们所必需掌握和修证实践的,修心主课中的本因系统。在这三元之内,作为体元的心神,又是求证的总纲。抓住了这个总纲,修心的全过程才能实现纲举目张,总揽全局。”
3.“去阴我,培阳我,复归德性真我”的论述,使“修心炼己”理论更加完善具体。
 “心藏神,所藏的心神共有三个,一个阴我心神、一个阳我心神、一个真我心神(自性佛)。它们分别在大脑中有不同的腑区(工作区)。阴我心神在大脑中的工作腑区是大脑皮质区,也就是整个大脑的表层区域都属于它的领地。阳我心神在大脑中的工作腑区是大脑中间质区。它处于整个大脑皮层区的深层之中。真我心神在大脑中的工作腑区是大脑的核心中央区。它处于整个大脑的中央位置,也就是丹经中所说的泥丸宫。”
“ 阴我心神主理人体的“有为”理念,后天行为过程;阳我心神主理人体的“无为”理念,先天行为过程;真我心神主理人体的“自然”理念,道性行为过程。这三位心神,在胸中的心场中,阴我心神居外,层层包裹,在脑中也是居外者封闭居内者。如果不进行正确的修真实践,它们一辈子可能都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阳我心神的居室和办公室,与阴我心神一样,分别在心中和大脑中。它所主持的是人的“无为”“先天”行为过程。它所运行的是灵感思维,无为相应,心慧反应。”
“只有真正高度重视修心的修真者,才有可能较好地运用阴我心神中的正见正识,逐渐将智障打开,建立通路和扩大通道,使阳我心神真正得到解脱而充分显露出来,并且主理心身的工作,保持良好的先天修真状态。阳我心神如果能够摆脱阴我心神的禁锢,一旦全面解脱出来,并且与大脑皮层的阴中阳精——正见正识良好地结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崭新的阴阳太极模式图,这就是人类所长期期盼的真正的大智慧结构状态。”
“真我心神自性佛道的心中宅舍和脑中神腑,分别位于胸中心场区和大脑核心层的真我道灵区,内景所观的“灵台郁蔼望黄野”就是指的这一区域。它所主持的是人的自然之道、大自在自由王国。它如果一旦解脱出来,即是真正的明心见性,心合大道的道性思维,自然理念,道性行为过程,无为合道的心理状态。”
“只有经过艰苦的正确的修心炼己,培养五德,完成从阴我心神主持心身到阳我心神主持心身的转换,并且形成新的太极转换变化以后,它才能真正地显现出来。新的阴阳太极模式图,这就是人类所长期期盼的真正的大智慧结构状态。这也是每个修真者大成的必经之路,是真正开悟的阶段,是灵性解放的时期,是真正进入圣人和至人的修为层次。”
4.“三修一化”、“双可”法以修德为本,修心为帅,是迄今为止,具有完整、具体、科学、简要、易学,理明法随等特点的修心方法。(详见学院内部教材)
 
结语:以上极其简要的介绍了我们老师集中国黄帝文化、道学文化以及佛学文化之精华,并以长达二十年实践的检验和完善所总结出来的修心理法之要点。愿所有的道德实践者,循此修证,悉心悟解,直达心源性海,早日登临彼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58)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