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院

老子学院 德道根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主页 > 修身趣谈 >

修心入门说“悔过”

时间:2008-01-03 23:03来源:老子学院 作者:德永 点击:
修心入门说悔过 《论语》中记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每天要三次反省自心,行为处事思想是否合乎忠恕之道?和同学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对经义的传习是否完全做到了? 曾子是孔子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修心入门说“悔过”
《论语》中记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每天要三次反省自心,行为处事思想是否合乎忠恕之道?和同学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对经义的传习是否完全做到了?
曾子是孔子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以孝著称于世,后被尊为“宗圣”。他之所以在七十二贤人中出类拔萃,最主要的原因是坚持不懈的运用了“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
“省”的本义为察看。《说文》:“省,視也。”《尔雅·释诂下》:“省,察也。”引申为检查;审查。
甲骨文字形是下面一只眼睛,上面为“屮(音草)”,《说文》:“屮,艸(草)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茎也。”(到小篆演变为上少下目。)
“省”的最切贴的含义就在这里。是说一旦发现内心有不合乎道德的念头,那怕就像草木幼芽刚生出那样很隐微的意识都要警觉,赶快加以清理。
可见,“省”主要指防微杜渐的内省功夫。
 
《德道经·第六十一章·知有》对“省”的表述:“成功遂事,而百省谓我自祭。”
老师的注解:省:省牲之意,即祭祀前主祭和助祭人要省察祭品。
百省谓我自祭:其意是从反复省察祭品引申为自我的经常反省、忏悔、自我批评。自祭,就是将自己的性命的全部,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大道。也含有自己尊重自己,自重、自爱的含义。这是圣人“成功遂事”后必然的态度,不会被世人的各种态度所左右。
这里的“省”意除反省外,又增加了“忏悔”之意。
忏:出于梵文。原为自陈己过,悔罪祈福。《广韵·鑑韵》:“忏,自陈悔也。”
悔:《说文》:“悔,悔恨也。从心,每声。”段玉裁注:“悔者,自恨之意。”《易·系辞上》:“悔吝者,憂虞之象也。”孔颖达疏:“悔者,其事已过,意有追悔之也。”引申为悔过;改过。《玉篇·心部》:“悔,改也。”《字汇·心部》:“悔,知过改过之心也。”
可见,“悔”的含义不仅指追悔已经造成的过错,更在于由此改正错误,永不再犯。
 
修心由悔过开始。犹如造楼先打地基一样,清基不彻底,基础不坚固,主体修得再好,到头来也是白忙一场空。
 
老子《德道经·第六十六章·弗居》曰:“炊者不立,自视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曰稌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这一章中主要指明了人们难以居于道的根源,即自视、自见、自伐、自矜的自我私欲,从而导致人们常陷错误过失中难以自拔,业因累积,阴我炽盛,真我难明。下面是老师对这一章的讲解提要(全文详见“道德知音”主页第四页经典讲座栏目):
“整個宇宙的万物众生,我们人类都是道德所化生、所长养,都是自然地处于一種‘其在道’的整体的内外环境之中,這個道光德能,普照和滋养着我們每一个人,這個道光德能对每一个众生而言,都是平等的,都是一视同仁的。
但是,在具體的社会现实环境之中却存在著两大类的客觀现象,這種現象,嚴重地影响着人们充分地接受道光和德能,制约着人们的道德的回归。简而言之,其一是外环境的制約,其二就是内环境制約,也就是每个人的心、性、命三大系统的制約作用。在這個其中,外环境虽然是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每个人心中五大类的“自”我私心、贪欲妄念,阴我心识,才是决定性的内在因素。阴我心的私识欲念,使人们难以克服外环境的制约,自卑畏缩,不仅身形难以直立于天地之间回归道德。更重要的是心内正觉難以立起,這個大志難立,這個大願難以確立,大志不直立,大愿难确立,缺乏了原动力,也就造成性命两大系统整体的不立、不彰、不明、无功、不长。
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然地处在道的环境里面,是在天德养性,地谷养命的同一環境中,对每个人都平等的,平均的,没有多也没有少,没有厚此薄彼。而只存在着我们每个人接受的差异性。我们外环境的制约,心中的私心欲念,阴我心识,都只不过是一些可以克服和清除的附赘,一旦克服和放下这些非道性的赘瘤,我们也就很自然地处在道光德能的环境之中,就能够充分地沐浴和吸收天德之光,地慈之气;充分地去享受天德养性,地谷培养命的天地自然环境。进而与道合真。”
圣人之心,无私无欲。常人之心,有机有智。圣人之性,能亟太极至诚之理,心合天地自然之用,养深积厚;悠悠然,如青云出岫,而意念无为,乐天知命;湛湛兮,似明月印潭,而身心自在。是故虑心应物,不肯先己而后人,体道而用柔,去高而就下。圣人之心不与物争,物亦不能与之相争。常人之心,理与欲之机不明,功利之心未泯,惟知损人而益己,不愿曲己而全人。世人种种有机有智的小聪明之心,其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行为,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随处都会显露出来。太上在本章中,教人要从日常生活的“立足”、“步行”中,时时处处都要贵乎平实从容。否则,皆是自取危殆。人若逆理而行,违背自然之理,皆是非仁之举,非义之立,非礼之为,都是自取其咎的自作自受。”
“普通人的人生观,私欲常存,以身为界线的人我分别心最为明显,人们常抱住有形之身为私有,以我为中心,私和欲充斥心身,只知以物养身,而不知以德养身。在后天有为状态中深陷于物欲的得失、人欲的离合,虽然有身而并不知如何爱身,只知纵欲足私而害身,而不知修养道德以养身;为了贵其身而反辱其身,为了厚其身反而败其身,欲长生反而丧生,这正是常道常人不能与天地共长存的根本原因。天地至公无私,浩然正气周流不息,所以能长且久。天下人皆有长生久视之心,只是不明长生久视之理,不行长生之视之道,所以总是适得其反。虽然有不少人穷究一生,有为地追求长生之道,以外物为养,以欲念去合,以自私心去求,到头来必然是空耗性命。”
按老师所示,每个人外环境的制约,和内环境的自我私欲,阴我心识都是可以克服和清除的。
那么,怎样清除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悔过。
(待续:修心大法——悔过迁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6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