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说“忏悔”(三)
小序:“人生过去唯存悔”(王国维诗句),此诚觉悟之言,亦无可奈何之言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求道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证道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悟道也。今借 一、空净先生论道德 人在社会历史上的位置和作用及任务,是由自然法则所定的。但是,是否每个人都能把握千载难逢的机缘,充分发挥其作用,圆满完成其任务,则由人心的指归所决定。吾患有吾身,实患在人心。人心不能合于自然规律,背向而驰,是事业损毁,个人沦落的关键所在。个人的修行也复如是。修行者既要有“天上地下我为尊”的佛道至尊气概,又要真正具备“上善治水,处下不争”的心性。这两者间的“中和”,才是正途,有相无相非非相,其中滋味几人知,若能破得非非理,平步即是登云梯。 前人在评判历史时说:“三王之治在道德,五霸之志在事功”。三王是指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时代以前的为政方法是以道德教化为立国之本,而秦代以后的封建统治者却将道德教化置于脑后,霸业刑治,只讲事功,上行则下效,民风也就不那么淳朴了。我们的党和国家大力提倡两个文明的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其内容也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道德教育,德化教育,精神文明教育,这也就是民族“精华”之所在。 对疾病的调治,修要在心上下功夫从本因中查原因化解本因中的业力,炼要落实在三元整体上,以先天质元置换改造后天和病变区。各种反应是正常的,但是也要科学分析。如果没有勤修苦练而发生异常反应则不应视为正常反应。疾病的症候群在修炼向真复原变化中共有三次反应期,要认识这一理论并掌握它鉴别它,如果自信是调整反应则不应自疑。对疾病也同样要执两用中,不要偏执一端,不要忌医自误,适当适时使用药物也是必须的一种方法。 种田不离土地庄稼长,修心居尘炼己见真章,修真者的修证不能造福于社会,改造红尘符合自然规律,服务于众生,而只知自己的解脱,培养一个自私利己的人,师父们岂不是白忙乎。三百善始于足下,三千善也是在天地间。 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是人体生命科学的必由之路。不怕尘起,只怕不涤,能常洗己心,必归觉路,直证菩提。 福是修出来,祸是自作受,事事悟此理,无忧上心头。
真人之道,就在俗中,脱俗即是证道,七情不动六尘不染即是道修。荷藕因污泥生长,修真离俗是顽空,道心真常须应物,佛性应物要不迷,阴阳动静知宗祖,身心无事悟元根。 修真当清心净虑,勿以俗务为恼,方可顺其自然,无忧于心,如此自能于隐显阴阳之间优游自如,无意营求而自获助,所谓成事出于意外即此之谓也。 (以上论述均摘自空净先生学术批注、评语) 二、星云先生说忏悔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从下面四种行为上,成就自己的惭耻正觉: 我们平日在身、口、意三业上,不知造了多少的罪业:身体所造的罪业如杀生、偷盗、邪淫;口说所造的罪业如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心想所造的罪过如贪欲、嗔恚、愚痴。这些身、口、意行为上所造的恶事,称为“十恶”也就是十种过失。 1、说好话来忏悔:无论对什么人、什么事,都抱着慈悲喜舍的心情,以好话去赞美,这就是忏悔。经上说:“甘露及毒药,皆在人舌中。”为人好口齿,既能助长他人善根,又能增益自己德行,何必吝啬呢? 2、捐善款来忏悔:多做布施,多做功德,既能驱伏贪爱,又可以惠施众生,也是一种忏悔。 3、勤劳服务来忏悔:发心为大家服务,来忏悔自己的罪业,《法句经》上说:“覆仁行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这种忏悔方式,也是福田。 4、成就他人来忏悔:多为别人着想,多成就他人好事,譬如撮合别人的美满婚缘,“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又如别人做生意,我多光顾买东西,让他多赚钱,表面看来是帮别人,可是功德会回向,常常也是帮自己。 所以,有时候对别人好,也就是对自己好,我们只要感到亏欠别人太多,时时惭愧忏悔,时时想去报答人,自然能获得很大的法喜。这种由心理上的忏悔转化成行为上的乐善好施,依经上的记载,可以有五种福报: 一者,终不远离一切圣人: 二者,一切众生,乐见乐闻: 三者,入大众时,不生怖畏: 四者,得好名称: 五者,庄严菩提。 至于心理上的忏悔,在《摩诃止观》里,也提到五种忏悔方法门: 1、忏悔:就是常常诵念忏悔偈:“往昔所造诸罪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来消除深重的罪业,获得内心清净的生命。 2、劝请:譬如说话得罪了人,做事冒犯了人,主动地请他指教,邀他聚餐,礼请他参加各种活动。请大家来做功德、做好事,劝导社会大众共同发慈悲心,发菩提心,这也是忏悔法门。 3、随喜:别人欢欢喜喜说话时,我们欢欢喜喜的聆听,为他助兴:别人高高兴兴做事时,我们高高兴兴随缘参与,不忘给予赞美,给予鼓舞,这种随口的赞叹,就是随口的欢喜。此外还有随手助人,广结善缘,是随手的欢喜;随耳听话,欣赏同情,是随耳的欢喜;随眼注视,关怀慈爱,是随眼的欢喜;随心赞同,同感同受,是随心的欢喜。这种种随喜都是功德,每天欢喜快乐,就是忏悔,但是一般人常常忽视欢喜的忏悔,和别人相处时愁容满面、泪眼汪汪,把烦恼染给别人,影响大家的情绪。为了个人的不乐。增加大家的忧虑、苦恼、是在罪过。因此,我们要自己欢喜,也给大家欢喜,这就是忏悔。 4、回向:我们自己做的功德,不敢自己独享,回向给大家共同享受,如此回自向他,就是心念上的好忏悔。譬如我们现在点一盏光明供养菩萨,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如果在点这一盏灯时,心中发愿,愿普天下的人都能照到,都能蒙受佛陀的光明,这是多么好的愿心!布施一块钱,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块钱,但是布施的时候发愿将这布施的功德,能解决天下人的苦恼,这种回小向大、回事向理的忏悔,是多么大的力量!有些人对于回向偈,只是口中唱唱而已,实际上还需要身体力行,真正付诸实践哩。 5、发愿:在寺院理,出家人早晚功课,常念四弘誓愿文:“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种发愿忏悔,就是为了永拔生死根本,无复贪恚愚痴苦恼之患。 我们要时时忏悔身、口、意的罪业,从行为与心理上痛改前非。罪业在事相上虽然存在,但是在本性上却是没有的,经上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忘;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罪业如霜雪,本无自性,不过是一时的沾染滞缚而已,如果用般若智慧的阳光去观照它,不起一切的妄念恶想,就是真正的忏悔。如果进一步证悟真如不动的自性,一切罪过自然不忏自除了。(摘自《佛光普照》) (编辑:德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