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靓”就是“真信” ——《德道經·第八章·請靓》學习提要 請靚 大成若缺,其用不幣;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詘,大巧若拙,大贏如絀。 趮勝寒,靚勝炅。請靚可以爲天下正。 (中央編譯版有的古字打不出來,故取拼音版文字。) 一、熊春锦先生對“請靚”字義的解釋 請:《說文解字》:“請,謁也”,即謁見。含禮德之意。《重定直音篇》:“請,問也。又清靜,三音。” 靚:修真學象意選用字,含青“形”而可“見”之義。與“靜”通假,靜,安靜、寧靜。通行本作“靜”,丟失內證“青”形的變化。下句同。靚,《說文解字》:“召也,從見。”進入道德境界之意。 請靚:修真學法訣組詞,通行本作“清靜”,乙本缺。楚簡本作“清清”。 句義:靜與躁意反,躁能勝寒,靜則能解熱。靜,得之則見真火,趨步道德之境;在人,則心定神安,身清體健;在國,則安居樂業,太平景象。失於靜者,則心身危,天下亂。 二、熊春锦先生對“請靚”修意的解釋 完成性命的相應變化,恭敬地進入清靜的境界,即是德道之境,倘使人們誠信持守清靜之道,則天下自然歸於德治也。 (以上注釋均引自中央編譯版《德道經·第八章·請靚》) 世事如幻,進入道境方是真正之真境,其中包含著至誠至信,這是宇宙核心的本質特性。黃帝曰:“信者,天之期也。”“天執一以明三,日信出信入,南北有極,度之稽也。月信生信死,進退有長,數之稽也。列星有數,而不失其行,信之稽也。天明三以定二,則壹晦壹明,壹陰壹陽,壹短壹長。天定二以建八正,則四時有度,動靜有立,而外內有處。” (摘引自中央編譯版《德道經·第六十五章·從道》) 三、“真信”就是“真心不疑”修德道 分析事物一定要有整体觀,歷史觀,不要停滯于狹小的空間中自誤。每個人的生命個体既是渺小的,但也是全面地与自然相通的。只有修和煉一体遵行,才能全面地建立与自然的連接和同化。單純只是盲目地信仰,而不修不煉,或者不用正法真訣修煉。就如同一個家庭中什么也不干的懶小子或者忤逆子,你能指望祖師養你一輩子?供你不勞而獲嗎?你的場性不開,心靈閉塞,自然之能如何能夠全面地進入你的內環境中?每個人体內的那一點真陽之气又能維持多久呢 (摘引自《生命與健康》2003年第一期) 老子曰:“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老子《德道经》第十四章)老子所揭示的是宇宙的终极真理。人是万物之一,都是大道所化生,德能所养畜,既然万物都是道所化生,道下的万物众生,贤愚良莠,善恶美丑,皆是一体平等,没有等级之分,都是兄弟姐妹。在精神世界,没有尊卑奴主,都应当同修德品,获得德能,共同信仰尊崇大道,接受大道慈母般的终极关怀和无限慈爱,同时相互关怀和彼此敬重。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平等,朋友与异己一体相互尊重,胜利者与失败者和平共处。只有认识、真信、承认、尊从“道生之”的真理,那么在大道面前,人与人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才能自觉地承认每个人都是五德不完整的人,通过尊道贵德修之身而相互制衡争夺主次高低以及亲疏。 只有认可都是大道的儿女,才能彼此接纳,无怨相亲,包容化同。只有在大道面前,所有人才能成为堂堂正正的人,既不会有人被捧成为神主,也不会有人被棒杀为贱民。歧视仇恨、弱肉强食,只有在大道面前才会荡然无存。只有尊道贵德,才能将犬儒的“三纲”彻底清除出人们的灵魂,还孔子原生态儒学的本真,重建传统道德文化基因中的“唯道独尊” (摘引自熊春錦先生著作《道德復興論修身》) 四、“真信”就是敬畏大道,畏天克己,自覺修身明道 《黄帝四经》中说:“民仰天而生,待地而食,以天为父,以地为母, 吾畏天爱地亲民”。畏天爱地亲民,就是黄帝法道文化思想的核心。明大道而知畏天,这是确保治世者能够爱地亲民的基础和前提。不能修身明大道,也就难以真实地敬畏大道,从而自觉地尊道贵德。私心和贪欲也就无法扼制地无限膨胀,权力就能使人变成魔鬼而不自觉知。修身明德知道,是使人自觉地尊道贵德,畏天克己,不敢凌驾于大道之上的根本性保证。道德教育,绝不是口头的说教,只有修身实践进行真实地体悟,才能产生真实的教育效果。 黄帝的畏天思想和理念,源自于他在修身实践中的真知灼见,是一种高度自觉并且终生恪守不违的信念,不修身者根本无法正确地解读其中的奥义。 《黄帝四经·十六经》中说: “昔者黄宗质始好信, 作自为象, 方四面, 傅一心, 四达自中, 前参后参, 左参右参, 践位履三, 是以能为天下宗。”这一段的白话释意是: 从前有一位天下的宗主黄帝, 他的资质纯朴近道(无名万物之始。老子《德道经》第四十五章),崇尚对大道的信仰。行为举止都效法天道自然,恭奉天道(《尚书·虞書·尧典》):象恭滔天。)。慧识与智识同观于四面(并舟同行为方),辅佐德一之心的信息辨识判断,他的修为就像老子《德道经》第十章中所说:双足不出大门,能知晓天下之事,眼睛不看窗户之外,能通晓天道之义。神运能四达而无碍,信息反馈都自然归纳于虚静的心中。他并不因此而疏懒懈怠,还是深入慧观与智观,“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牝有牡”,(《黄帝四经》)左右之阴阳,前后之阴阳,一体而观,并且同时参予前后左右身边具体事务的实践,参和悟并举。他处下不争,谦虚谨慎,对登上高位坚持辞让再三。这也说明黄帝他是履行了“三推三让”的“禅让”仪式后,才被民主推选为黄帝。所以,他才能够成为天下的宗主。 皇天公义荡荡,大道明察昭昭,罪恶必遭惩罚,因果周期律循环必有报应。这个道德的信仰,就是扬善弃恶的力量,就是天下大同的基石,也就是孔子当年的梦想。 (摘引自熊春錦先生著作《道德復興論修身》) (編輯:德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