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院

老子学院 德道根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主页 > 道医学 > 理论研究 >

道德修身知生命,一片丹心播杏林

时间:2009-04-30 12:04来源:老子学院 作者:平凡客 点击:
道德修身知生命,一片丹心播杏林 读 熊春锦 先生《道医学》有感 平凡客 2009.04.28 于凌晨 岐黄源于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汉代道教成立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华夏先民就有着崇敬与修养道德的传统,翻开中医的典籍《黄帝内经》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中医从理论框

道德修身知生命,一片丹心播杏林

——读熊春锦先生《道医学》有感

平凡客2009.04.28 于凌晨

 

“岐黄源于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汉代道教成立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华夏先民就有着崇敬与修养道德的传统,翻开中医的典籍《黄帝内经》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中医从理论框架、经脉的发现与功用到临床医技都是历代先哲在道德修身的过程中,内求于己,外验于自然的产物,是道德修身的结果在治病临床的验证,道家的学术成果是中医的奠基石,可以说中医与道家是母子的关系。历史上有的道家人物或有道家思想的医家,如像东汉的魏伯阳;晋代的许逊、夫人、葛洪、皇甫谧;南北朝的陶弘景;隋代的杨上善;唐代的孙思邈,王冰;宋代的陈抟、庞安时、琼瑶真人、张伯端、刘温舒;金代的马丹阳、刘完素;明代的张景岳;清代的傅山、云川道人、紫霞洞道士以及众多的隐修在民间的道家和佛家的老师们,更是对中医的成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翻看熊春锦先生这本论述中医与道德的《道医学》,使我们对道德修身与中医的这种脉络联系更加明确和清晰。

一、三元(源)之论构医理,三因之理明病因

道德修身者遵循整体研究认识方法论,也就是居于道○,运用德一,以“像、数、理、炁论万物,隐显一体述阴阳”,我们称之为一元四素全息论,一就是德,元就是道、佛,玄元,是万物的根本。由心(核)而化生万物生成万象,“道者,万物之注也”。

先生道家根据哲学“一炁涵三”而化生万物的思想,提出质元(源)、物元(源)和体元(源)的三元(源)学说。三元(源)性物质中各具阴阳特性,分为隐态三元物质和显态三源物质。显态三源物质是有形有质的后天类物质,隐态三元物质就是有质无形的先天类物质,他把人体所蕴含的组织器官集体液、气、魂魄、意识,全部纳入此框架之中,居高临下把西医、中医和道医的所有内容整合成一体,以此种医理验之临床,就是“上工”的必由之路。

道家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与中医不同之处,在病因上除了内因和外因,更重视一个本因,这个本因是一点灵光在久远的历史时空中所携带而来的疾病因素,它与内、外因紧密协同,在体内逐步释放,从而产生疾病因素。道医对病因的这种整体研究是“上工治未病”的真正内涵。西医治肉身,中医调气机,道医可治神。中医之学介乎神气与形质之间,其言气是理,可解知而不可即知也;道医可用气重在能调动,可解知而更可即知也。

中医之治是:形、态、经脉、气血、五味、器质;而道医之治是:神、气、心念、信息、炁场。

道德持身的前辈们常说:“知精者可为常医,识炁者可为良医,达神者则为神医”。此论可谓中恳矣。

二、 阐明人体各层次之神及真像

    现在的中医也承认人体的精气神,但对望诊中的望神,却只能通过病人的眼神、言语对答、思维的敏捷、动作的协调等方面来判断(见中医教材的相关论述),这明显地只借重于西医的大脑中心论,阉割了“脑为元神之府,心为元神之藏”的中医论述,而人体的“心”不仅有西医说的,还有道医的描述:在身体中央还有无形有质的七窍玲珑心,每一窍还有主宰和名号,此心在不同层次上还可以显现朱雀和童子貌,对这些内容更是难得见闻了。而中医界的有识之士也就有了“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越改越错”的调侃之声,虽然他的几个逐瘀汤效果还不错。

三、 名号立纲纪,显形知根柢

黄帝内经上说:肝者,罴极之本,魂之居也。但对魂没有更进一步的描述。三魂七魄是道家在长期内修之中发现的人体之秘,对修养道德和保健延生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可惜在现今的中医教科书上全被当作封建迷信内容而横遭删除。

熊春锦先生论医学与道德的这本《道医学》书中不仅载明三魂七魄的名号、形象,还通过医案的形式揭示了在临床治疗的作用,其过程读之令人拍案叫绝。

笔者想起几年前,也曾用道医之法足踏五斗为一位五十几岁女性救治的经历,她为父母上坟后即失眠半个多月,虽然笔者内修不足不能眼观,但是整个过程却由此位女性描述得栩栩如生,事后她的失眠也霍然而愈。我想对她的这种失眠,使用中医的手段可能会用:黄连鸡子黄汤合酸枣仁汤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属常用的方剂,但是其效果却不会像这样明显。

河北威县的民间中医张大昌先生,曾在1974年中向中国中医研究院献出家藏的得自敦煌藏经洞的陶弘景所撰之《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在他的《张大昌医论医案集》(学苑出版社2008 年出版)一书中,就记载了他的几个医案和治疗过程,颇有道医的韵味,如《张大昌先生医疗经验记略》 P290页)一文中——高改玲母亲,患癌痛不止,师踏罡步,吸日光三口,诵咒书符,剑指触其疼痛部位,患者疼痛消失,呻吟立止。这是张师妙用《素问》移精变气之古法,取得良效。……

《随时学医》 P286页)一文中——19748月,巨鹿白伏张某某,女,十三岁,因作一噩梦后精神不安,稍惊之即失魂落魄,抱头痛哭。师诊后,以慈祥之目光与之对视一时,而后闭目双手合掌默默地念道几句什么,以左手中指轻点患者百会穴,并安慰了患者。随手提笔画了一仰首雄鸡,令贴于卧室,让其时时观之,并处一汤剂:小补肝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桂枝5,干姜5,五味子10,甘草5,小麦一把,大枣6枚。上药加水八两,煮取三两,每服一两,日三服,果然七日痊愈。

笔者对罡气能止痛颇为赞同,在自己的实践中也发现坐在罡中之时,手指隔衣触病人,其患处疼痛立止,如取轻芥,结束后其疼痛亦不复作。

熊春锦先生在这本《道医学》中也谈到尸气等邪气可使人致病,笔者想起当代大德南怀瑾先生在《药师佛的济世观》一书中,亦曾记述自己到太平间为弃世的朋友作最后送行,每每过后即生病,他认为与接触尸气有关,并列出用中药处理的方剂:桑枝、菖蒲、艾叶各三钱、朱砂、雄黄各一钱半,煎后少服一点,其余沐浴清洗。道家和密宗在修学某个阶段之时也有:不见尸体、不接触病人、不抱婴孩等说法,看来亦属有识之士所见略同吧。普通人中如果仔细观察也会发现妇女和儿童参观陵地、去扫墓上坟后每每也会一些身体疲惫、精神与心理的变化,只是可能会忽略过去或归咎于天气、饮食等别的原因,道德修身之人就会采取相应的一些措施加以保护和处理。

《黄帝四经》上说:“虚无有,秋毫成之,必有形名,形名立,则黑白之分矣……是故天下有事,无不自为形名声号矣。形名即立,声号以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帝四经》之《经法·道法》),形名思想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内各种用肉眼不可见的信息体或神,都有名号,是修养道德的前辈们对之赋予的,这体现了轩辕黄帝法道文化的形名思想。这种形名思想在道医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如熊春锦先生论医学与道德的这本《道医学》书中就记载了各种对人体构成疾病的信息体的来历和名号。

众所周知的历史上“病入膏肓”的传说所含有的内涵也能令人回味不已。孙思邈真人的鬼针十三穴就是对此类疾病有直接的治疗作用,并用朱兰根治疗狐狸精魅附体的临床病例(来自本草上道家的发现),现代医家也有用此法治疗此类疾病的。这类疾病现在的西医学都归入精神和心理疾病,但是治疗效果和预后都不如使用道家的理、法来得彻底和安全。

医者在自身的道德修持过程中,或病人的梦境之中都会对此有奇妙的体悟和认识。如在美国行医的中医经方家倪海厦先生曾治一个女病人,——38岁,白人,女,04/27/2005来复诊,已经治疗她三周了,她原先有强烈的呕心与下利清谷,人很焦虑,伴随严重的失眠,现在已经好转许多了,今天她才告诉我,她怀疑是三个月前她做了一个恶梦,梦见有三个小鬼想进入她身体内,梦醒后就出现上面这些症状,她是很不愿意说出来,因为她怕我把她认定是神经病,她曾经求助过教会,结果无效,因为教会真的把她当成神经病处理,她说吃完我的药以后,体内就好像开始打仗,我的药是白色的,她体内是黑色的,两军交战,结果白军获胜,但是她还有一点感觉体内还有一点地方是黑的,所以她知道她目前还不能停药,但是她知道药是很对症的,读者是否觉得奇怪吗?我在病历上只写着里寒湿症,病在少阴而已”。

先生也曾在治病时运用易理,有一对夫妻来看病,丈夫是肺癌,妻子是子宫癌。先生将丈夫的卧处位置从东南房巽卦位置移到南房离卦位置,于是丈夫就变成是天火同人卦,是个吉卦,有鹿饮水,是无惊无惧的卦象,然后将太太的位置改到东方,变成地雷复卦,雷自地中出,是初阳之象,一阳上有五阴,是恢复元气的象,主一元复始,子宫位置就是一阳的位置了,把地理位置改好后,再开立处方给他们,先生也可谓善用《易》矣!

四、修持道德阳气足,内观省察经脉明

窦汉卿说:“交经八穴者,针道之要,……乃少室隐者之所传也。近代往往用之称验,尝得山人宋子华。”历代道家人物对人体内省内察,探明人体经脉,不仅指导修持道德人士,探究宇宙真理,应用于临床治疗,更是人类的真正福音!如孙思邈真人在《针灸甲乙经》所载349穴的基础上又新增加4穴,现都被列入当今《针灸穴名国际化方案》。

熊春锦先生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具有阴阳和五行的代表性,八脉道的定名则只具有阴阳性质,而丹窍系统则已超出阴阳属性,属于较高的阳性层次故不宜以阴阳来定名。它以四线三窍来命名——网脉线、双螺旋丹脉线、内、外丹脉线、天脉窍、理脉窍、混沌窍,对这些以往皆属不肯轻泄的奥秘,在书中作了详尽的介绍,并对实修原则和主要方法作了介绍。

熊春锦先生在内修之中也发现带脉不仅只是书上所载环腰腹部的一条,而是在四肢与躯干部共有19条之多,验之于临床效如桴鼓。现在书中披露,其对整个医界厥功甚伟。

他观察卫气的厚度共有9层,其色泽与层级的变化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甚大,这对中医界理解卫气有了直观的印象,其意义不言自明。也使初学者不再苦恼于抽象的概念,而是立志修养道德“与圣人居、与圣人谋”来一探祖国医学之堂奥了。

五、道德持身医技高,手眼通天真相显

前几天看一本书《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里面记述当代名医李可先生曾谈到他有一位同事精于脉诊,三指搭手腕上能为病人诊断出背部体内有炮弹片!(还没做身体的触诊和西医的拍片)我当时看了真是瞠目结舌,令人难以置信,《濒湖脉学》也没记述这种神奇的程度啊!没想到在先生的这本《道医学》中竟然看到了这种脉诊之术,并详细介绍手眼通天的培养方法。可见修持道德不是一句简单的说教,而是有理、有法、还有术的一门深奥的学问!是上承轩黄,注重内修、改造品格、积聚能量的一门上乘之人间绝学!

六、道德修身是振兴中医的必由之路

我们用道德修身的眼光看中医乃至道医的理论构成及临床医技,可以看出熊春锦先生的这本《道医学》所阐述的不是特立独行、横空出世的一套理论,而是对先辈们所流传下来的中医理论的本质阐述和深广发挥,对现有的中医理论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它指明了从医者用道德修身可以期许自身的医技提高,对“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医风有遏制之效,为民众的健康和保健指明了一条简单易行而深邃的道路,这将是振兴中医的一个必由之路。

思接千载神交古贤,使我们明白熊先生所揭示的医学之道德本质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本地风光”、核心机密和创造力的源头活水,对比余云柚、王斌之流欲以中医“现代化”的名义来“存药弃医”行车裂中医的行径,我们就不难看出他们的错误就在于以机械的、只看到有形有质的狭窄眼光来对待已经深研到有质无形(有形无质)乃至无质无形层次的祖国医学,他们只有一颗愚智的头脑,而没有慧性的心灵就如此行事焉能不成为历史的笑柄,使后人徒留叹息?!清代的徐灵胎先生曾有一些医学理论的流行面世与当时的现实有关的说法,并列举了宋朝的脾胃派与补中益气汤的出现与当时整体思潮有关。

在医疗费用急剧上升但民众的健康需求却不得满足的今天,熊春锦先生的《道医学》为整个医界和社会所带来的思考与反思是弥足珍贵的。读之神往不已而感慨系之!

道德修身知生命,研究汉代乃至汉代以前久远的祖国传统医学,并重视道家内修体察所得将会使中医真正成为我们的国粹,成为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对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4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真信

    师曰: 真信,是一切变化的基础和前提。许多人虽然实践各式各...

  • 清欲

    导师指出,人修三欲:口欲性欲贪欲。三欲末平,发天难成。 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