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身知生命,一片丹心播杏林 ——读 平凡客2009.04.28 于凌晨 “岐黄源于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汉代道教成立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华夏先民就有着崇敬与修养道德的传统,翻开中医的典籍《黄帝内经》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中医从理论框架、经脉的发现与功用到临床医技都是历代先哲在道德修身的过程中,内求于己,外验于自然的产物,是道德修身的结果在治病临床的验证,道家的学术成果是中医的奠基石,可以说中医与道家是母子的关系。历史上有的道家人物或有道家思想的医家,如像东汉的魏伯阳;晋代的许逊、 翻看 一、三元(源)之论构医理,三因之理明病因 道德修身者遵循整体研究认识方法论,也就是居于道○,运用德一,以“像、数、理、炁论万物,隐显一体述阴阳”,我们称之为一元四素全息论,一就是德,元就是道、佛,玄元,是万物的根本。由心(核)而化生万物生成万象,“道者,万物之注也”。 道家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与中医不同之处,在病因上除了内因和外因,更重视一个本因,这个本因是一点灵光在久远的历史时空中所携带而来的疾病因素,它与内、外因紧密协同,在体内逐步释放,从而产生疾病因素。道医对病因的这种整体研究是“上工治未病”的真正内涵。西医治肉身,中医调气机,道医可治神。中医之学介乎神气与形质之间,其言气是理,可解知而不可即知也;道医可用气重在能调动,可解知而更可即知也。 中医之治是:形、态、经脉、气血、五味、器质;而道医之治是:神、气、心念、信息、炁场。 道德持身的前辈们常说:“知精者可为常医,识炁者可为良医,达神者则为神医”。此论可谓中恳矣。 二、 阐明人体各层次之神及真像 现在的中医也承认人体的精气神,但对望诊中的望神,却只能通过病人的眼神、言语对答、思维的敏捷、动作的协调等方面来判断(见中医教材的相关论述),这明显地只借重于西医的大脑中心论,阉割了“脑为元神之府,心为元神之藏”的中医论述,而人体的“心”不仅有西医说的,还有道医的描述:在身体中央还有无形有质的七窍玲珑心,每一窍还有主宰和名号,此心在不同层次上还可以显现朱雀和童子貌,对这些内容更是难得见闻了。而中医界的有识之士也就有了“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越改越错”的调侃之声,虽然他的几个逐瘀汤效果还不错。 三、 名号立纲纪,显形知根柢 黄帝内经上说:肝者,罴极之本,魂之居也。但对魂没有更进一步的描述。三魂七魄是道家在长期内修之中发现的人体之秘,对修养道德和保健延生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可惜在现今的中医教科书上全被当作封建迷信内容而横遭删除。 笔者想起几年前,也曾用道医之法足踏五斗为一位五十几岁女性救治的经历,她为父母上坟后即失眠半个多月,虽然笔者内修不足不能眼观,但是整个过程却由此位女性描述得栩栩如生,事后她的失眠也霍然而愈。我想对她的这种失眠,使用中医的手段可能会用:黄连鸡子黄汤合酸枣仁汤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属常用的方剂,但是其效果却不会像这样明显。 河北威县的民间中医 《随时学医》 (P286页)一文中——1974年8月,巨鹿白伏张某某,女,十三岁,因作一噩梦后精神不安,稍惊之即失魂落魄,抱头痛哭。师诊后,以慈祥之目光与之对视一时,而后闭目双手合掌默默地念道几句什么,以左手中指轻点患者百会穴,并安慰了患者。随手提笔画了一仰首雄鸡,令贴于卧室,让其时时观之,并处一汤剂:小补肝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桂枝 笔者对罡气能止痛颇为赞同,在自己的实践中也发现坐在罡中之时,手指隔衣触病人,其患处疼痛立止,如取轻芥,结束后其疼痛亦不复作。 《黄帝四经》上说:“虚无有,秋毫成之,必有形名,形名立,则黑白之分矣……是故天下有事,无不自为形名声号矣。形名即立,声号以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帝四经》之《经法·道法》),形名思想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内各种用肉眼不可见的信息体或神,都有名号,是修养道德的前辈们对之赋予的,这体现了轩辕黄帝法道文化的形名思想。这种形名思想在道医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如 众所周知的历史上“病入膏肓”的传说所含有的内涵也能令人回味不已。孙思邈真人的鬼针十三穴就是对此类疾病有直接的治疗作用,并用朱兰根治疗狐狸精魅附体的临床病例(来自本草上道家的发现),现代医家也有用此法治疗此类疾病的。这类疾病现在的西医学都归入精神和心理疾病,但是治疗效果和预后都不如使用道家的理、法来得彻底和安全。 医者在自身的道德修持过程中,或病人的梦境之中都会对此有奇妙的体悟和认识。如在美国行医的中医经方家 四、修持道德阳气足,内观省察经脉明 窦汉卿说:“交经八穴者,针道之要,……乃少室隐者之所传也。近代往往用之称验,尝得山人宋子华。”历代道家人物对人体内省内察,探明人体经脉,不仅指导修持道德人士,探究宇宙真理,应用于临床治疗,更是人类的真正福音!如孙思邈真人在《针灸甲乙经》所载349穴的基础上又新增加4穴,现都被列入当今《针灸穴名国际化方案》。 他观察卫气的厚度共有9层,其色泽与层级的变化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甚大,这对中医界理解卫气有了直观的印象,其意义不言自明。也使初学者不再苦恼于抽象的概念,而是立志修养道德“与圣人居、与圣人谋”来一探祖国医学之堂奥了。 五、道德持身医技高,手眼通天真相显 前几天看一本书《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里面记述当代名医 六、道德修身是振兴中医的必由之路 我们用道德修身的眼光看中医乃至道医的理论构成及临床医技,可以看出 思接千载神交古贤,使我们 在医疗费用急剧上升但民众的健康需求却不得满足的今天,熊春锦先生的《道医学》为整个医界和社会所带来的思考与反思是弥足珍贵的。读之神往不已而感慨系之! 道德修身知生命,研究汉代乃至汉代以前久远的祖国传统医学,并重视道家内修体察所得将会使中医真正成为我们的国粹,成为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对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