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院

老子学院 德道根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主页 > 修身趣谈 >

慧性之“性”与修身养性

时间:2010-01-06 14:46来源:老子学院 作者: 点击:
慧性之性与修身养性 《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学习笔记(二) 小序:熊春锦先生《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一书中的核心词慧性,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本文将先生在不同的著作、从不同的角度对慧性之性所作的解释加

 

           慧性之“性”与修身养性
 ——《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学习笔记(二)
 
小序:熊春锦先生《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一书中的核心词“慧性”,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本文将先生在不同的著作、从不同的角度对“慧性”之“性”所作的解释加以汇集、整理,试图形成一篇比较系统的学习参考资料,期望有助于学习的深入,亦敬请先生、学长指正。
     一、“性”与“慧”的概念。
“性”:形声。从心,生声。本义是指人的本性。“性”字,由“心(忄)”和“生”组成。“生”,《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因此,“性”的文义为“道所化生的上德品质与生命心灵本体的合一”。并且,以上德品质为主体,高度与德一密合,居于道无境界中而主持生命活动的本体称之为“性”。这个本体在古代又泛称其为“神”。《礼记·中庸》中“天命之谓性”的解析,较为接近文义;但是《说文解字》中“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的解析,却只符合汉儒智能的境界范畴,但对后世却影响极大。《广雅》中“性,质也”的解析,也不算全面准确。
“慧”:“慧”的文义已经失解。儒学将“聪明,有才智”定义为其本义。《韩非子·喻老》中“而慧者不以藏书箧”的解析,说明春秋战国时代“慧”的文义并未丢失,在秦汉时才缺失。从“慧”字的文理结构上分析,上面的结构是并排两个“生”字居上,而“心”形居下,这说明“慧”的文义和字义应当是天地的大德能量充满心中为“慧”。“慧”,《庄子·知北游》:“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可见“慧”的文义和字本义,都应当是本性先天的精于道、明于德的洞察力,是指德性的精明。(参见《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走进道德根文化》)
二、“慧性”之“性” 是人类生命的真正主人。
人类的生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但是,生命的真主人是谁?几千年以来人们争论不休。近代占主流的说法认为人类的真主人就是后天主观意识,心智与大脑,只承认命体和意识的客观存在性,而否定体元(性体)的客观存在性。回避生命是一性一命共同复合组成的客观现象。
道医学早在数千年以前,就以深刻的慧观技术,将生命的真面貌观察得非常完整和细致。指出人类生命的真主人是性体系统,而并不是心智系统。(参见《道医学》))
什么叫“性”?一性一命谓之生命。“性”是我们的一点灵光,是生命精神系统的本原状态。对这个本原状态的认知,中国古代的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古代文化认为人人都是佛、都是道的化身。而西方文化将“性”客体化,称之为上帝,人们只有牵着上帝的衣角,才能到达天堂。庄子在《庚桑楚》中谈到:“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一性一命当中,这个“性”非常关键,可惜人们离道失德太久了,德的品格、德的能量都不充沛了,所以见不到自己的本“性”了。但是我们小时候都做过在天上飞的梦吧,对不对?那些景象真的是虚渺的吗?不是的!那就是本“性”中的一个子系统在体外活动时对大脑智识的反映。当然,“性”的内涵比做梦梦到的景象要深邃得多。“性”是一团来自无极大道的灵光,也称之为“性光”。只是每个人灵光的圆明程度不一样,有的人的灵光这缺一块,那凸一块。有的人,的确是浑圆有光,这个光不仅能照自己,而且能照别人,称之为道法自“燃”。有的人往那儿一站一坐,就释放出一种看不见的能量场,通过辐射、对流无形当中就能够影响周围的人,能够对周围环境产生作用和影响。这就是生命之光的能量,也就是我们本性的能量。(参见《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浅论道德文化救世》)
三、“性”就是人的精神系统,其中的先天系统属于慧性;后天系统属于智能
这个养性的“性”,是性命中的性,是人们的精神系统,内容极其丰富,系统也特别庞大,远远比命体的情况复杂得多。性,是囊括命体全部信息以后的叠加。因为,其中包含着同步支撑命体一切组织、器官、细胞的体元生命。除了同步支持命体的这个本体型的体元大系统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先天的巨大体元系统。
研究中国文化,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抠。“智慧”一词中,“慧”是指的什么?“慧”是指的性慧系统。人的精神系统,分为智、慧、性三大系统,统称之为“性”。但是“性”内又分为后天智能系统、先天慧识系统、本元性体系统。其中,只有这个“性”才具备“慧”的能力;而“智”,则是大脑积累的后天知识和心识。《黄帝内经》说:“心为神臟,脑为神腑”。人的思维有三个看不见的主宰:一个是心中的识神,这是比较低的一个层次;中间层次的,则是心中的阳我“丹元”;还有一个高层次的,就是“本性”。丹元和“本性”在人体内大都被后天智识所屏蔽,没有出来工作,能出来工作的只是心中的识神。(参见《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浅论道德文化救世》)
四、修身就是养性,养性就是养德。
“性”,在人的生命中,内在表现形式是德行品格和能量,外在表现是气质和人文素养。
班固《白虎通·情性》曰:“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韩愈《原性》:“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清·恽敬曰:“人之心,五性主之,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
“仁、义、礼、智、信”,道学称之为“五德”,源出于《德道经·论德》;儒家称之为“五常”。“养性”,就是“养德”。
“五德养性”,是指根据“仁、义、礼、智、信”来养自己的性。肝里边藏仁,心里边藏礼,肺里面藏义,肾里面藏智,脾里面藏信。如果五德品格缺失,五德能量缺乏,都能够使我们身体产生很多疾病。
信德是其他四德的基础,因为它具有承载的功能。一个人的健康也好,人生之路也好,要是没有信德作为一个基础存在,那么仁德是假的、义德也是假的、礼德也是假的、智德也是空的。因为没有信念、信仰、信德作为支撑来养育,那一切都是空的。(参见《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道学修身与五德养性》)
五、道德修身的目的就是使人的思维活动破除后天智识的尘障,复归于先天慧性。
人类只有通过修之身,才能使自己的性光圆明,重新发出光来。我们在看历史书的时候,羡慕古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这是多高的智慧!我们为什么不行呢?因为我们有了私心,有了贪欲,有了妄想,有了执着,产生了厚厚的一个屏蔽层,把我们的本性封闭在里面,本性的光没有办法透出来,我们也就没办法进入真正的大智慧的状态。(参见《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浅论道德文化救世》)
人类后天智识的智能,主要是运用人体的前六根做功发挥智能的功用,这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我们将它们集约起来称之为“后天智识”。 人类的智识,在初始期与性慧具有同源一体性。一体性分解的出现,分阴分阳的变化,是因为离道失德,品质的下降导致精神营养的来源出现了改变。精神系统七魄的转阳,以德一为精神的食粮,是进入执一思维方法的灵魂。而老子的“双可教育法”,又是最简、最易、最有效的技术方法。只要尽早应用,善加应用,长期应用,就能使人们产生和养成“执一”的思维方式,这就引导人们进入德一之中,回归德一。(参见《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人类智识的进化与回归》)
庄子早就指出,在人类精神系统逐步退化的过程,从唐尧虞舜时代就开始发生了:“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外篇·缮性》)
人类是因为离道失德,严重缺乏德一能量,丢失了明白清晰地运用性体系统管理生命的功能,离失对性体系统的真知,反而屈从于后天心智对生命管理的“抢班夺权,副代正职。”
陷在后天智识的认知中是无法真正认清生命的本来面貌的,只有修持德和道,获得德一能量,去心智而服从于性体,明心见性,以性体系统为根本主持生命,后天智识主动退居于原来的臣子之位,不再以下犯上、臣夺君位,让位于圣真,让真性管理好生命,才是人类的根本性出路。(参见《道医学·道医生理学》)。
性,是指被智能意识共同封闭而潜于一点光之中的各层级的高级有质无形的本体、本性生命体元。他们只有在智能意识修善而归正,能够退位还政于体内的先天系统以后,才能逐步透显出来,故有“明心见性”一词,是为修身修真的高境界真境地之说。智能意识的修善归正,需要德道的能量才能改变,既有品格之修,也有能量之修。而能量的进入体内必需肉体上和其内部共存的能量传输系统通畅,因此,祖先们也就创立了修命、炼命的方法论。修,要分层级地修正智能意识,愚转智而智转慧,明心而见性。
现在成人的修身,由于后天智识已经牢固地形成了,那就得从后天智识的校正做起。现在,我们已经用惯了大脑左侧,要有一个“去脑从心”同用右的过程,别以经验思维判断为第一位,因为我们后天堆积的知识都是别人的经验。别人的经验,有的拿过来可以用,有的根本不能用。大脑里装得越多,反而垃圾越多。正确的知识,常常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要依靠心中的丹元去启动,所以就需要去脑而从心。心里面有个阴我,还有阳我。阴我在左脑中的线性思维判断绝大多数都是错误的,是损害自己的。阳我在右脑中和图文思维判断,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当然,要服从自己的阳我,再造阴我的品质,扶生阳我产生正念正识,进一步在心里面确立以后,才能有真正的明心而见性。明心见性,性就是比较高级的阶段了。(参见《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道学修身与五德养性》)
老子所在的战国春秋时代,人类已经离开了道治和德治,处在仁治时期,并且继续按照义治、礼治、智治的轨迹继续下滑。因为本性失明,人们不再相信自己的道德本“性”,转而信神;后来神也不相信了,只相信心,最后心也不相信了,只相信大脑。愚智充斥的大脑,就把个世界搞得一团糟。老子在论德章中,早将人类逐步离道失德的全过程揭示得非常清楚,但是老子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在这一章的最后指出:“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只要每一个人都掌握了“居其厚而不居其泊”,不追求表面的繁华,而是追求内在道德品质的提升,世界必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老子的“论德”章,是对人类社会道德逐步下滑现象和如何复返道德高峰全过程的一部睿智的预言!(参见《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浅论道德文化救世》)
(德永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61)
99.4%
踩一下
(1)
0.59999999999999%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