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临》卦与治水体验
一、临卦经文
临⑴卦第十九
(兑下坤上)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⑵。
初九,咸临⑶,贞吉。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六三,甘临⑷,无攸利⑸;既忧之,无咎。
六四,至临⑹,无咎。
六五,知临⑺,大君之宜⑻,吉。
上六,敦临⑼,吉,无咎。
【参考注释】
⑴临:“见也。《易·系辞下》‘如临父母’”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曰。“临,谓六气之加临。《素问·六微旨大论》‘燥热相临’”张志聪集注。“临,大也。《易·临》‘临,元亨利贞’”郑玄注、陆德明释文引《卦序》云。
⑵至于八月有凶:《孝经纬》曰:“处暑后十五日,斗指庚,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即阴历八月为仲秋之月,阴长阳消,故有凶。
⑶咸临:“咸、感古今字耳。《易·咸·彖传》‘咸,感也’”惠栋述。
⑷甘临:甲骨文“甘”(),字形如舌,舌上有物。《说文》:“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凡甘之属皆从甘。”指肾水德化治理后升华为唾液,即玉液的味道。
⑸无攸利:甲骨文“攸”(),字形为人的背后有手持管状物连通天德地气;金文()治水的意思就比较直观了。《说文》:“行水也。”这个解释虽然不太明确,但还是有道理的。
⑹至临:甲骨文“至”(),字形含义为一滴水从上面落到会意为丹田的土里。
⑺知临:“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⑻大君之宜:“宜,犹仪也”。《易·临》“大君之宜,吉”焦循章句。这里指圣人具有的慧性风采。
⑼敦临:“敦,厚也。”《易·临》“敦临,吉”孔颖达疏。
二、经文释义
临,大亨通,贞问德道修身非常吉利。到仲秋八月时节会遇到不吉利的事情。
初九,感应到天德地气来临了,修证仁义礼智信五德就会很吉祥顺利。
九二,感应到天德地气来临了,吉祥如意,无不顺利。
六三,感觉到甘美的味道来临了,无为治水很吉利;即便是遇到一些忧虑,也不会成为灾咎。
六四,水滴落到丹田里这样的治水体验来临了,就不会有灾咎出现了。
六五,见知到天德地气能量的来临,大君圣人才具有这种慧性能力,非常吉祥如意。
上六,以德治水,德性越来越淳厚了,非常吉利,没有任何灾咎了。
三、经文道解
临卦,演示的是修身者实践“上善治水”的体验过程,故不是一般的亨通,而是大亨通,德道修身使人的仁义礼智信五德培补趋于圆满充盈,无论怎样贞问,都是非常吉利的。说到“至于八月有凶”,也并不矛盾。因为下卦兑金还是阴性的,这个标志人体内的阴金如果没有德化、阳化,到了仲秋八月金气当令之时,阴长阳消,就会更加不利于养生与健康,故“有凶”是难免的。如果将兑金的阴爻修证为阳爻,就变成了乾卦阳金,整个临卦就变成了天地相合的泰卦,是“上善治水”实践相应成功的标志。
初九,咸临,感应到天德地气就要临身了,这一爻说的是将临未临之际的体会。甲骨文“咸”(),字形是右为戈,左下一个口,表示有兵器砍下来,人感应到了,口里发出了惊叫。古代训诂中将“咸”解释为“感”,并认为两个字可以通用,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咸”下面添上“心”字,特指这种来自天地宇宙自然的能量是必须用“心”才能感知到,用仁义礼智信道德品格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所以是至正至吉的。
九二,仍然是咸临,但说的是已经临身的感应。天德地气是先天阳性能量,人的身心与这种能量连接越通畅,就会越健康,当然非常吉祥如意,没有任何不利。
六三,甘临,尝到肾水德化升华为玉液的甘甜滋味了,这个感应比二爻又提高了一步。下面应该怎么做呢?答案是:保持无为而治的心态,就能够吉祥、顺利;尽管能感应到这一步,也仅仅是德道修身的初始阶段,以后肯定会遇到困惑或者不顺利的情况,令人忧虑烦恼,但是,只要持之以善正德,不退不迷,就会保障无灾无难亦无咎。
六四,至临,甲骨文表示心液落到了下丹田。实际上并不神秘,就是中医学常说的“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是人的体液内循环健康运动的标志,修身做到这一步,祛病延年就是很容易的事,“无咎”也是很自然的结果了。
六五,知临。《黄帝四经·道法》说:“公则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无私者知,至知者为天下稽。”这里的“知”,不仅仅是知道,更重要的是慧观中的见知,具有这种见知的能力就会成为天下人效法的楷模,所以说,知临是“大君之宜”,是德性修证到圣人境界的标志,非常吉祥如意。
上六,敦临,意在点明,德道修身无止境。即便达到了知临的高境界,也还需要不懈的精进,才能使德性的修证不断纯真、不断深厚,唯有这样,才能实现终极成就,永葆吉利,永葆健康平安无灾咎。
四、结语
金文“临”字(),右上是人,左上是一只眼睛,下面有三条线连接到三个口,极为形象地描写出人在慧观中见到地德之炁和肾水阳化上升的情景。小篆“临”字基本保持了金文的形象()。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三千年前就保留给子孙后代的修身理念。
《周易·临》卦,用卦象和爻辞,更为详尽地表述了人的治水体验,由咸临;甘临;至临;知临;敦临,深入浅出,步步升华,将以德修身,以德治水的修身体验与理法作了完整的记录和传达。
老子“上善治水”的修身真谛原来如此!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原来就在这里!这就是无以伦比的中华文化精神的“内求法”,古今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基和源头也尽出于此!我们唯有珍惜;唯有感恩;唯有真求;唯有践行,才能问心无愧于老祖宗,无愧于子孙后代。(参见《道医学》、《老子人法地思想奥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