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院

老子学院 德道根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主页 > 修身趣谈 >

善养生者必知养德治未病

时间:2011-05-25 08:24来源:第五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 作者:李沅首 点击:
善养生者必知养德治未病 李沅首 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 摘要: 生命和健康是人们生存而最最关注的,中华千百年来的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保持生命和健康的方法。本文简单解释何为养生,并阐释了养生治未病不离养德修之身这一重要原则。修之身不仅仅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一

善养生者必知养德治未病

李沅首

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

 

摘要:生命和健康是人们生存而最最关注的,中华千百年来的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保持生命和健康的方法。本文简单解释何为养生,并阐释了养生治未病不离“养德修之身”这一重要原则。“修之身”不仅仅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更是“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养生良方妙法。如何“修之身”?老子给我们提供了修身的步骤与阶梯,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老子提出的这个人法地的方法是重中之重,也是修身养生入门的重要方法(参考《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2008)。并论述了养生治未病的几个重要原则:一,坚守“道德修养”;二,坚持做到防止先天能量渗漏,使其德乃真;三,坚持“经典诵读”,践行经典理论;四,坚持“动静兼修”实践;五,坚持“人法地母”实践。其养生核心离不开养德修德这个基本原则。

关键词:

 

一,引言

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曰:生命;生命最珍贵的是什么?曰:健康;健康最可贵的是什么?曰:养生。健康是人生活幸福的追求,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健康维系着人的身体生命,而至今生命仍是一个难解的迷,即使人类已经步入到了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这一难题仍然在困惑着人类。人们在承受着各种疾病折磨自己的时候,甚至危及到性命的时候,总是显得那么无知和无助。人们总是期盼着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健康,远离霉运和疾病带来的痛苦。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的这种追求越来越普遍,尤其是被那么多的“有毒食品”包围着,防不胜防。科技在进步,疾病却变换这花样侵害着人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生态、自然、绿色、环保的养生就被人们越来越迫切的追求和认知,今日不养生,明日必养病,而善养生者必定应该清楚以德养身治未病。

二.何为养生

古人云: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还有内养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之说。养生从根本上讲不等同于保健,也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养生”一词出自《庄子·养生主》,本文开篇即讲何为养生之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生”是道家独有的概念和传统,目前已经演绎为社会上追求健康、保健等具有普遍意义的时尚名词。所谓养生,“养”含有“无为”“自然”的意思;“生”即性命,人体生生不息的元气,大而言之,是宇宙生发演变的根本动力。古云“生道合一”,养生的学问大矣!在《庄子·养生主》中明确提到“为善无近名”即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这就是一种玄德、阴德、平淡的道德品格。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赡养双亲,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对己就可以终享天年。 

三、养生治未病不离养德修之身

如果说,中华传统文化要用一根线贯穿起来,非“修之身”莫属。 “修之身,其德乃真”《老子·德道经》十七章善观),以修身培德、养生养德为核心的体系是中华根文化的主线,是研究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要领,不修之身是难以走近道德根文化的殿堂。(《中华国学道德根》,2006

善养生者抓住“修之身”这个根本主线,必定就清楚“以德养身治未病”这个核心的思想。《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德道经》二十七章辅物。“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所有的养生治未病都源于我们自身内在的修养,名为养生,实为养德。治之于生发之始,其中最根本的便是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根据一脉相承的伏羲易道文化、黄帝法道文化、老子德道文化来看,只要修好这个“德”,身心便具有了内在的光明,内在的免疫力,健康便有了根本保证。所以养生一定要回归修德,并且回到我们自己的文化源头上汲取精神营养,才能正确指导我们如何保养身体,真正做到以德养生治未病。

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养生治未病的这个问题?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数千年以来,人们都在不停地探索着,寻找着。在探索和实验中形成了林林总总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包括那些拥有四海疆土的人间帝王,也在致力寻求能够长生不老的金丹之道,然而却鲜有成功者。如何才能抓住“修之身”的根本,达到“长生不衰”呢?《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中提到:“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而不危也。”其核心的内容就是做到内心守正,“德全而不危也”,这是对以德养生治未病最经典的论述。这里提到从心智、五官不泄不漏,才能养精蓄锐,就是一种基本的养正养生的方法。《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一书中提指出,哲人老子要我们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提出的人法地,这是修身的最基本也是最容易能做得到的,那就是要效法地球母亲的慈爱、无私、宽恕、奉献的精神品格;就是人类要效法地球母亲的物元、质元、和本元这三元场性,修身构建上德无私的品格,获得地球母亲的无形乳汁——这个乳汁就是大地之气的能量,升华自己的精神灵魂。《黄帝内经》说的“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搏而生者也”。这里明确指出,以德养身的核心内涵,那就是让天德下降,地气升腾,进入人的身体内,真正做到德流气搏,自然生生不息。因为人为自然之子,人类和地球母亲有着千丝万缕的全息联系,地球母亲也必然影响到人的内环境。人类只有尽快适应地球母亲的种种变化,才能够健康和谐地向前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必然最终破坏到人类自身。

四、法地法天修明德,简易方法治未病

《黄帝四经》当中讲到:天下太平,正以明德,参之于天地,而兼覆载而无私也,故王天下。” “不尊天则失其神,不重地则失其根天人合一,人身内部就是一个天地,要合于道,法于自然,就首先法于天地,使仁义礼智信五德健全,那就需要我们走近道德根文化,从道德修养上开始,那么很多至简至易而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自我修养即能达到养德、养生、治病、防病。到底如何去养生治未病?有几个原则:

第一,坚守“道德修养”。用善、正、德来规范自己,确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修自己的心,先利国家,再利集体,其次个人,少一份私心,寡一点欲望,保持身心健康,那么就是最好的养生,而且是成本最低的养生,不花钱。

第二,坚持做到防止先天能量渗漏,使其德乃真。人法地漏尽通揭秘》一文中深入揭示了一些佛道千年来实用的修身方法,讲到先天能量漏渗主要发生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能量消耗中,这个意和身根泄漏在社会生活世俗中最不容易克服,同样离不开善正德的规范和生命能量规律的制约,本书中详细批露了自古佛道秘而不宣的修证次第方法。功成于“漏尽通”,需循序渐进由“通经开脉、展穴开窍,使得三田库备,继以双可实践、修爻补漏、昔肌铸剑、闭息胎息、玄关闭锁、圣骨形名,步步为营,最终达成其德乃真”。也需遵从“道法依善者而用,以正者而运,依德者而成”,“非德不能明道,非德不能验法”千古不变的修行法则为前提。

第三,坚持“经典诵读”,践行经典理论。培补善正德的品格,充盈五德,开口诵读圣人经典是修身养德的一条捷径。就像古人祭祖一样,读一读《黄帝内经》,读一读《黄帝四经》,读一读《德道经》,读一读《易经》,让我们舌头先启动。中医有一个理论,就是“心开窍于舌”,能通过诵读时音频振荡调节我们的心音。心气也就会旺盛,“音”就是樂。人类在最开始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声音给自己进行保健、给自己进行养生、给自己进行治疗的。后来,人们丢失了音即樂这个宝贝以后,才又加了一个“艹”,变成到外界去寻找草藥,煎服以后,来治疗自己的疾病。我们保持心情的愉悦,能够找准自己的声和音,来引起自己五臓能量的振荡和气机的流畅,那就是在进行一种自我治疗,在进行养生。运用自己的音,振荡自己的气血,就能够达到很好的自我保健作用。诵读后获得的感知、觉悟和实惠,需要讲给周围的人,推广这种体会,使更多的人主动实践,亲近道德,走近道德根文化,这就是积累阴德,阴德更甚于显德,自然“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第四,坚持“动静兼修”实践。祖国医学留给我们太多的资产,比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养生功,都属于动修;静就是常见的睡眠、静坐、参禅打坐,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实践。动以炼精,静则养神,动静结合,炼精化气,养气培元,就能够达到一种天德养性、地炁养命,精神系统和命体系统整体地抱元守一,天德地炁整体吸收,达到性命和合的最佳状态。

第五,坚持“人法地母”实践。老子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黄帝内经》说的“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搏而生者也”,就是教导我们效法天地,如能经常直接吸收地炁和天德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能时时获得能量的供应,我们的健康就有了保证。人法地,在新的历史时空时期,在新的地球三元环境中,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对于大道,人们面临着抉择,需要顺应尊重自然大道的法则,尊道贵德,进行人法地的实践,效法地球母亲的慈悲、博爱、宽恕、无私、善良之性,吮吸地球母亲新的能量之气,使人身命体内的场性同频于地球母亲,提升道德能量,增强体质,主动消业化因,快速适应新的地貌生态环境。我们经常讲“活在当下”,就是要我们抓住历史机遇,面对现实,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效中的重点性突出性,要细化,要通于理,要分别主次,要重实践,要珍惜时间。当下最重要的修身养生方法就是,依靠经典诵读,运用老子的双可教育法,结合这个教育方法,进行“人法地”修身的同步实践,早日提升自我,早日做到“漏尽通”。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生一口气,气聚则生,气亡则死。元气形成后,流通全身,充满各个脏腑、各个部分,无处不到,是维系生命、推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根本要素。元气充足,身体强壮;元气不足,身体衰弱;元气消亡,生命便结束了。对于有病的人来说,如元气不伤,虽病重而不死,如元气大伤,虽轻病也难保痊。“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搏而生者也”,明确的告诉我们修德养生聚气,唯之于天地。人生长于天地之间,所以善养生者,必知养德,养身而治未病;而养德之筑基方法,必效法于地。人法地,漏尽通皆为时下上善入门捷径方便之法也。

 

鸣谢:本文基于学习实践熊春锦先生几本论著的感悟,熊先生书内容博大精深,非自己未实践验证而能尽述之,感谢熊先生提供的精神大餐。若进一步深究,当需学习熊先生原著,文献参考列于后。本文论及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部分内容融汇于几位学长之文的内容,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李沅首 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爱好国学道德根文化,喜欢德慧智教育,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志愿者,研究员。

参考文献:

《黄帝内经》

《老子·德道经》,熊春锦,2006年,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华国学道德根》,熊春锦,2006年,中央编译出版社

《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熊春锦,2008年,团结出版社

人法地漏尽通揭秘》,熊春锦,201111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zaixianshouting/yixueyangsheng/2010/1230/651.html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6)
94.1%
踩一下
(1)
5.9%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