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华道学养生与“诵读经典”养生法 席保平
甘肃天水
摘要:
在科技高速发展生活富裕的今天,人们更关注于健康;热衷于如何去“养生”。并掀起了养生热,形成养生学和自然疗法。但对养生人们还是在认识上存在着盲目和欠缺:比如认为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或者是为了追求养颜减肥等等,对道家养生理论基础不了解。
但有个社会现象“养生”前有“道家” 一词,让人们感觉才是真的,靠得主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养生“学”都认可道家呢;潜意识中为什么认为道家的才是真实的?这是因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史之根就在道家,所以“道家”成了当今养生学中传统古老可靠的一个招牌,老子说:“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今天分享交流一下老子易知易行最简单的道家养生方法:“诵读经典”养生法,也是老子“上善治水”的养生绝学之一。
关键词: 养生 “胎婴养虚” 诵读经典
提纲:
一、 现代人对养生的认识误区。
二、 “诵读经典“养生方法
三、体会分享
正文:
一、 现代人对养生的认识误区。
1、 对养生存在年龄阶段上的认识误区。
谈到养生人们普遍认为养生只是人生某一阶段的事,养生主要是成年老年人的事,与年轻人和小孩无关,女性的养生大多也是为了养颜美容,追求苗条一下身材而已。正应了当下时髦的说法“前半生拿命赚钱,后半生拿钱买命”,这其实正是一种现代人对养生的一种错误认识。
但在我国的古代传统养生都是从胎教开始,并伴随其一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阶段的实践方法。胎婴养虚、幼儿养性、少年养正、青年养志、成年养德、老年养福(《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一个“养”字贯穿了人的一生,只是不同年龄阶段所养的侧重不同而已。比如:胎儿幼儿期(0-3岁和3-8岁)人生从虚无到万有的这一生命阶段,养生主要靠父母完成的,教与养同时进行,这个阶段的养生是人生中极其珍贵的一个养生阶段,:“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民间常听到的一句话。这就是说孩子的聪明智慧,以及是否有教养到七八岁就基本定型了,它是决定人一生的黄金期。而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为追求培养超智商儿童,经常违背和干扰婴幼儿发育,胎教的目的主要为生一个智力超前的小宝宝,这个目的是对的,但是做法却是错的,胎教所选内容不加选择,胎教方式乱用,体现在一个“贪”上。完全忽视了胎儿幼儿的正常发育。在3—8岁阶段是培养孩子科学创造能力;培养感格、感悟大自然事物和培养孩子灵感慧性的养性阶段,在生理特征上《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讲: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是人生先天转后天的阶段期,这个时期孩子好动活泼,对身边的一切事物充满兴趣,这个阶段的养护培育是获得科学创造力的最佳期,可是现在社会上的家长,并没有遵从此阶段孩子成长特征,没有护养好孩子极易丢失的慧性慧识。而是按大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各类社会追赶朝流的东西。如:我们经常看到电视上有超级男生超级女生这样的儿童秀节目,孩子过早被渗入超出他(她)们年龄阶段特征的培养内容,模仿成人的舞蹈歌曲等。超前开启了道家养生学所提的,孩子先天“肾水”能量的利用。进行了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北宋王安石写的《伤仲永》的故事,讲的就是家长父母没有很好的保护孩子先天慧性,被名利所驱,最后孩子先天慧性丢失,沦落为一个普通孩子,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历史教训!
其实养好生是人终生应该行持的一件大事。在这个大课题面前,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人生开始阶段养生关键期。
2、 对道家养生基础理论存在认识误区
现代人“养生”的一个最大误区是只承认对人身这个肉体的养生,而对于这个肉体究竟是“谁”的?对这个“谁”并不重视。我们经常说“这是我的身体时”,但对“我”字从来没注意过,殊不知这 “我”才是这个房子(身体)的真主人,每天吃饭穿衣,只为这所房子进行保暖补充,而对这个真主人并没有去保养补充能量,更不知道拿什么方式方法去补充养护她,在古代这个真 “我”称之为“吾”,其实已经在告诉,我们体内的真我是需要五种能量去培补的。这也就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理论,养,分为养身体和养精神,天德养精神,五谷养形命。所以道家养生也就是对人体精神和形命的双重去营养。⑷《黄帝内经.灵枢》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在道家养生学里人的生命称为“性命”,生命是由性与命复合而成的,命要靠性的调理和支撑,也就是我们的身体各个系统功能要靠精神系统管理与调节。所以道家的养生是对命体和性体同步进行养生。《礼记·大学》中讲:“富润屋, 德润身, 心广体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身体这所房子要靠食物去补充能量,房子里的真我性体要靠五德能量去培补。但我们现在社会生活只追求了物质上的富裕与享受。
在这西方文化盛行的时代,虽然人们对一切眼见为实的东西信以为真,而对道家关于,人体是由有相生命和看不见的无相生命两部分复合而成的理论更是完全否定。但在近代,以中华传统道医学为基础的中医针灸学理论:对人体有奇经八脉十二经络是维持调理人体生命各系统平衡的主要机能说法,作为西方医学既无法否定又不能解释,最后还是低头默认它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道家的养生不但要重视养好身体还要重视对人体精神系统的调养,因为精神系统才是我们自己身体的真主人,身体的调养主要靠人体精神系统的调节去完成。也就是“修心养性以至于命”。
下面就介绍一种最简单而且只要你坚持就见效适合集体和个人各个年龄阶段实践的方法:“诵读经典养生法”
二、 “诵读经典“养生方法。
1、 “经典”的选择
必须是具有上善道德能量的经与典。如,经:《周易》、《黄帝内经》、《老子.德道经》;典:《论语》等。而唐诗宋词以及古代的歌赋等作品主要属书的范畴。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征所以选择的经典不同,如:0-3岁(怀孕期)是胎婴养虚期,可选上善的经典诵读:《老子·德道经》(《老子·道德经》)《周易》《大学》,3-8岁选:《论语》、《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大学》等。
2、 诵读方法:
首先从“听诵”起步,(网上下载录音);开口跟诵;背诵;观诵。其遵循的方法是孔子学琴的五步法:迅速掌握;反复练习;提升技法;领会意蕴;感悟作者,与古人居。诵读五字决:恭、熟、忘。合、灵。
恭:是恭敬感恩。熟:熟念精思,口不离经,念兹常思;忘:坐忘反思,反躬自省;合:经人合一;灵:灵识慧悟;
3、 时间安排:在胎教期和0-3岁期主要以听诵,和大人一起陪诵,每天早晚最少坚持15分钟到半小时。3-8岁由家长帮助安排诵读计划,但必须每天坚持。在背诵熟悉后可以实践观诵,从体内观出诵读经文的字来,
这种“诵读经典”养生法早在古书中早有记载,这种方法就是老子的 “上善治水”的道家养生方法,改变人身体内水的形态。
这种方法已被日本江本胜科学博士的《水知道答案》科学实验所验证:水具有聆听、感应、阅读的功能,并且 “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 。水当感应于善时可以被净化结晶出美丽的图像,感于恶时则结晶破碎浑浊丑陋。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净化占人体70%(婴儿占80%)对体液水, “水的质量,决定生命的质量,”的确如此, “体内水的心情,也决定你的心情”,所以当你烦恼了、心情特别苦闷,请您试着做一次:找个各安静的地方,选一段经典放声的去诵读,当诵完七遍或二十一遍心情就已经拨云见日,又阳光灿烂起来了。实践“诵读经典”养生功效在于能净化我们体内的水,人体免疫力增强;长期通过“诵读上善经典”可以使人心情愉悦,豁达、自信性增强。这种效果就是上德的巨大物质能量的作用。
在前面的内容里提到了“胎婴养虚”诵读经典养生方法,其实更适合于全家养生,而且通过全家集体“诵读上善的经典”可以使家庭和睦,身心健康!
三、 实践体会分享:
我本人及全家都实践诵读经典养生方法,最明显直接的一个功效是,全家感冒变少了;再就是孩子从小听诵《道经德》,当她开始学说话第一句就是经典“上不德”,其实她说的是《道德经》第38章第一句“上德不德”,直到现在两岁多,她说话吐字清晰,可以跟诵 《道德经》任何一个章节。但和我们另位一个同学同岁的孩子,她可就落后了。
还有一个集体诵读的效果也分享给大家:就是上个月一位同学讲的一件事,她把“经典诵读养生”推荐给了一家幼儿园,幼儿园实践诵读两年多了,选的是以《老子·德道经》、《周易》为主的经典,但坚持诵读了两年多,感觉仅仅诵读的方式上有点儿乏味枯燥、死板。但园长觉得自从她们接受诵读经典,老师感觉对孩子管教省力了,家长反应孩子做事条理性强了,园长拿着孩子的录音去比赛,发现只有她幼儿园的孩子发音准确整齐。
“经典诵读”养生方法也是道家养生最高境界 “上善治水”治理人体“北海”之水水到渠成的基础方法之一。是中华民族传承道家养生文化提升自身素质的最基础方法。也是早期“胎婴养虚”的唯一养生方法。
参考资料:
《老子·德道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0出版,由熊春锦-校注。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黄帝内经.灵枢》
《礼记·大学》
《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中央编译出版社,熊春锦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