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院

老子学院 德道根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主页 > 修身趣谈 >

修身说“反復”

时间:2008-03-07 22:32来源:老子学院 作者:恒德 点击:
修身说反復 学习《德道经》第四章体会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德道经第四章反復》) 反索之無形,故知祸福之所從生。故唯執道者能上明于天之反,而中達君臣之半,密察於萬物之所終始,而弗爲主。故能至素至精,浩彌無形,

修身说“反復”

——学习《德道经》第四章体会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德道经·第四章·反復》)

 反索之無形,故知祸福之所從生。”“故唯執道者能上明于天之反,而中達君臣之半,密察於萬物之所終始,而弗爲主。故能至素至精,浩彌無形,然后可以爲天下正。”  (《黄帝四经》)    

 “反方向、反有相物貭的常道規律而行持,就是進道的開始。回歸道德是追本溯源地修心明德歸道。順常道私心貪欲而行則成庶人,逆反常道一般規律而動,修真明德歸道而成聖人。”(《德道经·第四章·反復》正文和注释)

一、对“反復”题意的理解:

《说文》:“反,覆也。”本义为翻来覆去,翻转,返回;《诗经》中有“辗转反侧”,源出于此。

《说文》:“復,.往来也。”本义为循环往复,重复;成语“礼尚往来”,源出于此。

追根溯源体会“反復”之意,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修之身”这一过程呈螺旋形上升的曲折性和艰巨性。我们修证实践《德道经》,就是要从修德入手,最终完成“再造心性命”的伟大工程。是以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须经受长时间的磨炼、挫折、考验,才能在老师指引下,一级一级的学习明理,一步一步的修复清理,一层一层的慧智开悟,厚培信土,圆满五德,持之以恒,大志大愿,淳德进道,与道合真。

二、“反”为道之动,揭示了內修道德的奥妙。

就是要确立道生观,真正明白人生的价值,人生的追求究竟是什么?真实地做到与世俗反向而求,去人欲,求道德,处尘浊而不染,不汲汲于功名利禄,不昏昏于凡情俗意。处逆境而不忧,生死堪破,百折不回,必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貨。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德道经·第二十七章·辅物》)。千锤百炼,修治身国,诚金归之(《德道经·第六十七章·执一》),逆返先天。

三、“弱”为道之用,教给我们一条“修之身”的金科玉律。

修道德要时刻牢记以处下不争,柔弱微细的态度立身处世,切实做到一慈二检三不敢为天下先,充满感恩地对待周围所有的人和所发生的事情慈爱柔忍宽恕包容了发生在身边的一切不顺己心而不愉快的事双可法《每日自省九问》)。使我们的心柔如水之清静,身柔若处子之含德,从而将自身的道德素质提升到守柔曰强(《德道经·第十五章·守母》);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德道经·第六十七章·执一》);的高度,才能达到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德道经·第三十三章·朴素》)的崇高境界。

四、既知“生于有”,又知返于“无”,给我们“修之身”预筑了一道避免误入迷途的“防火墙”。

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才高行洁;有多少贤达俊彦,纬武经文。他们都在追求人生真理的道路上作了坚忍不拔的求索。或以学问立身,或以诗文传世,或以才艺驰名,或以功业垂史,虽为后人所景仰,但真能进入修身内求者,寥寥无几。屈原自沉汨罗,陶渊明挂冠隐居,谢灵运盛年被杀,李白病死破船,杜甫忧困终生,不胜枚举。多少人命运坎坷而流浪生死;多少人学富五车却英年早逝,皆因迷误于“有”,被外物牵缠,心为形役,陷入后天智识,只知为学者日益而不知闻道者日损將於取天下者恒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德道经·第十一章·无为》);只知三生万物(《德道经·第五章·中和》)、有之以为利”,而不知无之以为用(《德道经·第五十五章·玄中》);自觉跳出红尘火宅,挣脱名缰利锁,保全性命,修德归道。

作为中华道德子孙,我们一定要以史为鉴,抓住难得的大好机遇,恭诵经典习“双可”,出有入无归德一,早日修真合道,为传播复兴道德根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万世和谐而无私奉献。

                                                 

                                                             (编辑:德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6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