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医学看亚健康 莫 名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根据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18至45岁之间,其中城市白领、尤其是女性占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面临高考升学、商务应酬、企业经营、人际交往、职位竞争等社会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如果不能科学地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就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有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过程的两端的话,那么它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橄榄,中间凸出的一大块,正是处于健康与有病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在研读了熊春锦先生花费18年心血所著的《道医学》(由团结出版社出版)一书后,结合自己所学过的中西医知识,对亚健康状态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觉得在亚健康的诊疗上,道医学有着极其明显优势,而且在预防治疗上,有着简单、确实有效、零花费的巨大优势。下面就《道医学》书中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愿读者皆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与身体状态。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医学认为,生命是一个虚相的精炁(音qi)神(体元系统)与实相的识血肉的复合双重结构体。而且有质无形的精、炁、神,始终决定着实相的意识、血液(全身70%为水分)、肉体各器官组织系统的存在、健康与消亡。不健康和错误的识、血、肉的活动,会消耗、损伤、破坏精炁神的运行与存在。而正觉、正念、正行的识、血、肉的活动却又能维护、保持、提升精炁神的活力。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德道经·尊贵》说:“道生之,而德畜之。”由此可见,德就是长养我们人类生命的能量“生者气”。天德养神,地气养形,德对于人类的健康生存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源动力作用,人类与自然万物皆须臾不可与道德分离。 炁,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具备极强的德性特征,炁的本质就是德性,德性能量的物质显现就是炁。《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炁),地食人以五味。五气(炁)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生,以养五气(炁)。气(炁)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非常明白地直指生命能量的来源,就是道(天)用道光德能的炁,五德之炁,用这些无形无相、有质无形的物质,饲养于人体内的体元系统(精炁神的神)。使人体内有质无形的体元系统(神)能够支撑起人体的生命活动。而道德所化生的大地,她自身吸收天德能量,转化成地气,地气长养万物,万物吸收地气,以五味之物的显态物质,转而饲养生命的命体系统,使有形有相的命体具有生命的活力。天德之炁养精神,地气育物养身形,就是生命活力的来源,生命不离这个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基本自然法则。人们主要是经过鼻的呼吸过程,纳入混和在空气中的、较少的五炁能量。同时食物内部所含的天德地炁在经过肠胃的分解也能被人体所吸收,以补充五炁吸入的不足,而并不是单纯的一种众片面认识的“以物养物”的过程,后天物质中有先天,这些先天物质同样通过饮食滋养着身内的先天体元系统。 而人如果过度眼观五色、耳听五音、舌餐五味,醉饱膻腥,纵邪生淫,则反而会使炁为天地万物所反盗,七情六欲、阴我欲心乃是人体内被反盗而损炁之根源,机体的生理功能也随即明显下降,但身体并没有器质性的损坏,这也是道医学所认为“亚健康”状态产生的根本因素。 如果对机体的生理功能下降不加以重视,那么“亚健康”状态也就会向疾病状态转化。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中发出这样的统计信息: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对健康的维护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在疾病没有到来之前的“防患”。 如果能在“亚健康”状态出现时或者之前,就能通过《道医学》一书的研读,同时进行《德道经》、《黄帝内经》等中华传统经典的诵读,从理论和方法上明白健康养生的关键之处,从而重视思维、言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改善,能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控制过度的欲望,能自然地以天德之炁养精神,以地气养身形,尽快地使“亚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