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院

老子学院 德道根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主页 > 修身趣谈 >

有感于两千年前的离道失德

时间:2009-10-30 10:00来源:老子学院 作者:恆德 点击:
有感于两千年前的道德腐败 《孟子离娄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 诸 君子皆与 驩 言,孟子独不与 驩 言,是简 驩 也。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

                有感于两千年前的离道失德

 

《孟子·离娄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君子皆与言,孟子独不与言,是简也。”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阶而相揖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大意是说,齐国的大夫公行子的儿子死了,当朝权臣王驩(右师为官名,字子敖)前往吊唁。进了大门,有许多人主动上前来迎接右师打招呼,还有许多人前往右师席位与其攀谈。孟子没有主动去和右师说话,右师不高兴地说:“各位君子都来与我交谈,唯有孟子不来和我交谈,这是简慢我。”

孟子得知后说:“大家既然都是奉照君之命前来吊唁,那就如同上朝一样,应该遵循朝廷上的礼仪。礼仪规定,在朝堂上不越过位次相互交谈,不隔着台阶相互作揖。我履行的是礼仪之道,子敖却认为我简慢,不是很奇怪吗?”

 

    众所周知,孔孟之道是以“克己复礼”为思想核心的,《孟子》中记载的这一掌故显然与“礼治”有关。在这一章句里,我们看到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诸侯国朝廷的官场之中,官僚之间,以权骄人、以权压人、飞扬跋扈的腐败风气就已经司空见惯了。有权势的人衡量他人是否有礼德,就是以“唯我独尊”为礼仪标准来断定的。

孟子的言论也是对那种“无德而有位”之人的批评。文中的右师子敖是齐国的权臣,受齐王宠信,权高位重,所以不论何时何地,都认为人们尊重他是应该的。孟子因为尊朝廷礼仪而行,见了他没有主动去和他说话打招呼,他就指责孟子对他简慢无礼。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在当时孟子寄希望推行仁政王道和礼制教化的齐国,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臣就是这样一副德行,有可能么!孟子一生的政治理想就是实现“仁政”,没有战争,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只可惜他将这么一个如舜尧一样“仁治天下”的美好愿望,完全寄托在那些离道失德,只想着抢夺土地,奴役百姓,心如盗贼的诸侯国君和权臣身上去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也成了“南辕北辙” 。无怪乎他意识到自己的“王道”治世理想实现无望后,就退居民间,以著述讲学终其一生了。

让我们回溯一下历史。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已是七十三岁高龄,于当年四月病逝。《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孔子的叹息不仅仅是对个人政治理想不行于世的无奈,更深层的则是对自己一生“志于道,居于德”,却最终闻道而未得的精神悲哀。是的,巍巍泰山并没有崩坏,大厦梁柱也没有摧毁,然而一代哲人的生命却要停顿了,再也不能继续对大道的求索,怎能不令人悲泪涕下呢?天下没有大道的时间真是太长久了,自己也不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了。这也许就是他最后的思考与自慰。

孔子的悲叹不无道理。孔子的时代距离他所赞美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五帝仁治社会已有两千多年;距离三皇道德治世也有将近五千年之久。在这一段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社会经历了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的道德下滑变迁。而孔子所处时代适逢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老子·德道经》第一章“论德”)。下滑更为严重,不仅如此,而且还陷入了长达五百年自相残杀的自然因果律中不能自拔,社会的离道失德确实已经非常久远了。

到了孟子时代与孔子去世又过去了整整一百年,按照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推论,由夏朝至汤五百年,由汤至文王五百年,由文王至孔子五百年,这期间都应该是有圣人出世,圣人治世的时期。然而,孟子所处的时代比孔子时代却更加每况愈下,看到的只是除了血雨腥风的“春秋无义战”外,并没有一点圣人治世的余绪传承下来,供世人效法。对圣人的道德治世既没有“见而知之”,也没有“闻而知之”,所以孟子一生的修身、治世理想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徒留满腹慨叹而已。

这真是一个落入“常道”的修身悲剧,即便身后有“亚圣”之荣耀也未能幸免。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当时的儒学礼制教化是多么的苍白无力。试想,一个诸侯国权臣对当时名重天下的大学者孟子都能肆无忌惮地进行无理指责,对其他官僚贵族必然等而下之,对一般老百姓就更加不堪设想了。按理说,能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高官,都应该首先具备孟子所说的君子之德,礼仪之范,而我们从这一记载中深深感受到的只有礼仪虚设,等级森严,礼仪仅是士大夫唯我独尊的特权享用,并不是人人应当具有的内在的道德品格,文明风范。

而这种状况,竟然一直延续了两千五百多年,直至今天,这种心中无道德能量支撑的虚伪礼仪依然大兴于世。而且,不仅仅是说假话不脸红、造政绩想当然;口是心非、言行二致;长官意志、惟我独尊之类的道德腐败成风,比古代有过之无不及;更加令人可怕的是,那些不顾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权力腐败,官僚渎职,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毒瘤使我们的社会安定、经济建设、道德精神信仰受到了严重威胁。我们的社会,也正如老子所说:“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老子·德道经》第一章“论德”)。是到了振臂疾呼,要守住“道德仁义礼智信”中,最后的“礼治”防线,以礼德点燃人们心中的道德光明,照亮人们回归大道之路的时候了。再不觉醒,人类社会就只能下滑至信德完全丧失,祸乱无有穷尽的绝境末路,最终的结果将是自掘坟墓、自取灭亡!

老子说: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訞。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老子·德道经》第二十一章“ 为正”)。为什么人类社会走进“唯我独尊”、“以智驭人”的迷途而不自觉,就是因为丢失了人体精神的五德“之正”(即“仁义礼智信”五阳德),所以道德信仰丧失,精神空虚,是非不分,人妖颠倒,以正为错,以丑为美。对这种社会现象,在两千五百年前,老子就发出深深的感叹:人们迷失得实在太久了!我们现在还能再迷失下去吗?

老子在《德道经》第四章“反复”中指出:“反也者,道之动也。”我们坚信:随着大道自然规律的运转,随着历史时空场的演变,人类社会终会返本归根,复初到道德治世的美好时期!随着我国正在兴起“复兴中华文明”的建设,道德春天的暖风已在中华大地上拂动,道德文明的朗朗光辉必将普照东方神州,“与圣人居,与圣人谋”必将实现!

我们的时代距离孟子时代又过去了两千五百多年,所幸的是,我们终于见到了传承圣人修身,圣人治世精神的《老子·德道经》真本问世,得闻大道修真之理;更加有幸的是,我们虽然面临一个道德下滑已经到了最低谷的历史时期,然而,物极必反,阴极阳生,人类社会道德复兴的脚步正在悄然临近,一个依照老子唯德思想,法母之慈,法地之包,法天之容、法道之化,法自然之同的新的人纪时代正在到来。人类慧性的重新觉醒,道德救世,道德治世的光明如旭日东升,璀璨无比,普照环宇,势不可挡!

作为炎黄子孙,道德传人,我们一定要身体力行,修证道德,传播道德,不辱使命,坚信一定能够打破后天常道唯智独尊的袭常模式,从“毋道身殃”自然因果的链环中冲出去,重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精神家园

(编辑:德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