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院

老子学院 德道根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主页 > 修身趣谈 >

慧性图文教育是塑造古代大艺术家的摇篮(3)

时间:2009-11-23 23:40来源:玉环县委理论讲师团 作者:徐春法 点击:
慧性图文教育是塑造古代大艺术家的摇篮( 3 ) 玉环县委理论讲师团 徐春法 慧性图文教育是人类在童年时期的共同特征,这个特征在中华道德根文化中更为明显,而且保留至今,只是这个教育方法由于后儒的阉割和智能教育的日益蜂起而少为人识字。但是,历史上凡是自然使用

慧性图文教育是塑造古代大艺术家的摇篮(3)

玉环县委理论讲师团 徐春法

慧性图文教育是人类在童年时期的共同特征,这个特征在中华道德根文化中更为明显,而且保留至今,只是这个教育方法由于后儒的阉割和智能教育的日益蜂起而少为人识。但是,历史上凡是自然使用、师承应用、感悟而用等不同形式地走进慧性图文教育殿堂的,几乎都成为那个时代的佼佼者,成为实践者造就个人事业颠峰的垫脚石

宋代的米芾,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米芾在名家叠出的宋代达到他艺术的眩目高度,他的艺术成就背后是什么能量支撑的呢?

孔子对艺术成就的取得有个中肯的说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艺就艺,从技术性上汲汲于艺术,纵然穷究一生精力也是枉然,要提升艺术水平,首先要跳出艺术的狭义范畴,仁德充沛是第一层次,淳德不散是第二层次,而沐浴于道光之中才是最高境界。

我们看米芾艺术性得益于什么?史传米芾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人看似乎疯癫,但是老子在《德道经》中说:“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首也。” 米芾没有浮华表面的聪明,他有意抑制自己的后天智能,而与自然神游,以获得慧性的开启。米芾喜爱奇石,简直到了如痴如醉如癫如狂的地步,米芾整日醉心于品石、赏石,从自然造化的石头纹理中感悟了“慧性图文”的无限魅力。

一次,他新任无为州监军,出入州署,发现院内立一块大石,图文奇特,慧性可观,心中不仅大喜:“此足以当吾拜。”于是,他立刻正好衣冠拜之。此后,他还称这块大石为“石丈”,即拜其为方丈、丈人。过了不久,他又听说河岸有一块奇石,“状奇丑”,便命令衙役将其移至院内。《德道经》说:“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矣!”米芾见到此石,大为惊奇,他凭借长期慧性图文的学习,发现“丑”石中朴素无华的大美,一时得意忘形,让仆人取过官袍、官笏,设席跪拜于地,念念有词地感叹:“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另一次,他外出时见到一块奇石,竟然绕石三天,搭棚观赏,不忍离去。他在江苏涟水为官时,因为当地毗邻盛产美石的安徽灵璧县,便常去搜集上乘奇石,回来后终日把玩闭门不出。他的衣袖中总是藏着奇石,随时随地拿出来观赏,美其名曰为“握游”,好一个“握游”!忘乎所以,智能不张而慧性四溢,随时与奇石的慧性灵气相往来,物我两忘,人石俱泯,恍焉惚焉,不知所以,遂入化境,神游物外而沐浴道光,这独特的慧性图文教育成就他艺术上不竭的能量。  

同时代的苏轼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胸有成竹与心拜奇石一样都成为今天艺术界津津乐道的话题,眼前有图文,心中有慧性,以厚德的心灵感悟图文,连通图文后面的宇宙密码,而后慧性日增,笔下流露的自然皆是天地大美的直接表现了。国学家熊春锦先生的力作《慧性图文思维教育——别把孩子教笨了》一书,揭示了人类慧性生成的奥秘,指出了培育有高度德性、慧性和智能同步增长的儿童少年的科学有效之路,是一部理论可信、实践可学、效果可验的普及性育儿宝典,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期望凭借这本书揭示的教育真理为当今社会培养超越古代的艺术型新人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4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