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蒸霞蔚在三田 ——论熊春锦先生《小暑修身治事》的“知丹田者” 白木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唐代诗人元稹在《小暑六月节》中描述了小暑节气“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的独特气候和物候特征。温风扑面、夏雨阵阵、雷鸣隆隆,鹰与鹯感受阴气而振翅习飞、蟋蟀则应肃杀之势出穴而斗。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热风”袭人,小暑初开。历来文人都把“暑”片面理解为“热”,连各类辞典中也都一面倒的解暑为热,其实两者在真意上是有所区别的。熊春锦先生在《小暑修身治事》中从“暑”字开始破谜:“如果离开修身而只在治事中解析‘暑’,以热替代式解释暑,那么就无法令人信服古人为何要造‘暑’字文用于炎热的夏天中,为何要以小暑、大暑为节气来确定形名,而不直接去用这个‘热’字。……‘热’,只是夏季外在物相表现和人类五官感知的知觉,要想厘清暑的本义,只有返回修身的内文明中,才能真正破解古圣用暑不用热的真正奥秘。”是的,“热”是现象感觉,常用来表达人体对温度的知觉现象;而“暑”则具有文明索引的功用,隐藏着道德修身文化不可思议的密码。 其实,古代典籍中曾有解“暑”析“暑”的敲门砖,只是我们被智识障目,轻轻放过。暑,《大雅》说“温隆虫虫”。《毛诗》释义为“温温而暑。隆隆而雷。虫虫而热也。”熊先生进而释义:“《大雅》所说的“温隆虫虫”,这个“温”,应当是指春温夏热之“温”;“隆”,则是指夏季金而多雷雨;“虫”,甲骨文表意就是精虫,指生命产生的最基础物质。……对于这个虫,也就是需要精虫来完成生命繁衍的这一类,就界定了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为王)。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为王)。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为王)。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为王)。有倮之虫(表面是光滑的)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为王)。可见,这五大类的动物生物链,以虫为纲进行五类分。……当然,《大戴礼记》不仅建了纲,还立了目,指出了其中各类最关键的统领者;并且,各类都分为360类,林林总总,就把这样一个动物生物链中以虫为纲的五大类全部囊括了。”熊先生以暑说“虫”,就把小暑节气的道德修身内涵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动物生物链构架之纲上,尽精微致广大,推演眇门为芸芸,为我们呈现一个精妙无比、各有所司的万类霜天“虫”世界。 老子在《德道经》中描绘了天地万物演变的来龙去脉:“天物云云,各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演化为万物的众生,它们有一个总根源——静。人心好静,而欲念牵扰,欲起则浊精生,于是小满则溢。熊先生开释:“……炁精由质象转化为物相,是小满后人类与万物繁衍生殖芒种或物种的能力,产生先天或后天的时间度与数。‘虫虫’,则是指万物生命繁殖的虫与虫相互交会。古文是一字一义,精是精,虫是虫,质象的精物相化为虫,才能命名为精虫或卵虫。”欲念蜂起,有情生命的心身失静,那么精虫或卵虫“虫虫”交会,胎卵湿化的枢纽就在于炁化精的逆化。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不能翱翔于无上清凉的世界,凡人度暑如坐蒸炊,都不免人间苦热。熊先生却把如炬之光洒向身内,帮我们寻找天地人三才在身内的定位和定名:“那就是礼火、信土、智水这三种能量在自然名的天地人所对应身内名的中丹田、阴蹻、下丹田之间的准确定位。”有了这个定位和定名,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从“整个八卦易象当中在分析身内的名和宇宙的名,进行象喻和比喻”。 伏羲画卦产生了“易”,然后再由“易”发展成为“文”,而由“文”向“字”的转身,却正是人类由原来的慧性聪明蜕变到纯用左脑皮层意识的变轨,这一转变,如野马以“文明”的姿态脱缰,自诩自由奔放而难以回头。熊先生认为:“最早期的这个易,是用来表示万事万物,表述体内与体外,用于修身与治事。我们可以看到,到今天中国的文化还保留着易象说事言理谈体内的特色。比如,对中丹田的描述,在易象中就是用这个离卦;而对阴蹻和大地上的水,是用坎卦;对于下丹田和人这个信土,那就是用中;所以,东方的中国处处在用中,无处不用中。”那么以易说身,“身内名”的中丹田、下丹田、阴蹻,分别对应“自然名”的天地人中的礼火、信土、智水能量;也分别对应“后天易象”的离卦、中、坎卦。这种令人目接不暇的对应还没有落笔,熊先生又宽阔的内文明视野再度挥豪泼墨,三田之中分别对应上“文(书)释易的暑、者、煮,并言明次第和方法:“自知丹田者,筑基炼己用‘者’,人法地用‘煮’,地法天用‘暑’。我们对于身内的‘暑’字,体内这个中丹田的天,体内中丹田之名,与宇宙自然的天之名,以及礼火之名,就可以对应用‘暑’字来表述。因为‘暑’的下面用‘者’,上面用‘日’,用太阳来象征着天的纯阳。阴蹻和地的智水,就对应用了一个‘煮’字。这个‘煮’的下面是‘火’,上面是‘者’……” 怎么样的人才是“知丹田者”呢?修养道德先必知身,知身修身者先必知“田”,知田者先必树“信”。熊先生开讲至此,语气极其沉缓和真诚:“建立信土就是关键!现在目前这一段时间,也正是我们顺天应人,治人事天,建立信土,建立如何做人,做一个贤良之辈,做一个善人,通过十善的行为,通过十善心的培养,以及九种善行的实践,来积这个内证之“畐”与外积之“福”,由福来修证转慧,从而进入德的能量品质中。”熊先生认为,“做善人,立信守度数,执中守一”“将信德和信仪全部都建立起来”才是“知丹田者”修身的根本前提。 “知丹田者”又是如何“虚心实腹”地用好这个“田”的呢?我们又怎样由左脑皮层意识的晦明向大脑核心层慧识的慧明跃升呢?熊先生的解析极为中肯精妙、一语中的:“对于这个福,到底是转为妻财子禄,还是慎用惜福转为正而得一再生慧?这里面要想转向正,那就必须在腹腔里用好这个没有“礻”的这个“畐”,将“煮”和“暑”完整实证出来。”真正明明德而“知丹田者”,才有问道、行道、证道的资格,“生命的健康长寿,聪明智慧的生成,命运的改变或再造,只有治人事天,顺天应人的修身内求,明德求真之路,才能实现和生成。”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放眼庄稼地,正是麦穗成熟、稻穗成长时。熊先生以深深的期待再度引领我们反观身内的“庄稼地”:“我们体内的田,其中的下丹田和中丹田,也就类似于我们的稻田和麦田,冬播夏收,春播秋收,就构成了体内年周期律当中农业生产的定性。我们对体内的管理,同样要有这个东西来进行定性。”如何耕耘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种好自己的“畐”田呢?“这就需要我们像农民那样,火中种植果实麦,水中种植稻谷对应转化到我们体内而言,……当好一个农民就行,当好自己身国内的农民,做好一个辛勤的园丁。” 耕耘三田,秋收千重金浪。小暑用“暑”,畐田云蒸霞蔚。亲们!卷起袖子,我们当农夫去! (注:本文只是对熊春锦先生传统节气文化系列的部分摘录性评论,读者若想阅读先生讲课全文,敬请注册登陆“道德根文化园地”http://www.dedao.org/xueyuan/login/index.php,按要求进一步深入了解道德修身文化的全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