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蜇阳和龙复苏 ——论熊春锦先生《惊蛰(古雨水)节气探讨》的正名呼龙 白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华彩印记,是古代修身与治事高度结合的慧性文化,她指导着人类修身、天文与农耕的伟大实践。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既然二十四节气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那我们自然先要深入其中弄个明白,才能无愧于这个份沉甸甸的家当。熊先生在《惊蛰雨水节气探讨》一课中,为我们正确解读她、把握她提供了根本的原则和科学的方法。他说:“要弄懂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内涵,首先需要进行字词寻根。通过咬文嚼字之后,然后再走近历史探源寻根,只要不脱离‘为学者日益’增益法,才能理通法随,达到理通法正。”这个法正就是进行高度遵循天道度、数、信的修身文化实证,展开生命之旅的提升和再造。 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有名称可考的中国古代历法就有115种之多。 汉武帝从18家历法中选出八十一分律历定为《太初历》,经过西汉末年天文学家刘歆的改造遂成了《三统历》。 熊先生拂去历史的尘埃予以一一澄清:“《太初历》和《三统历》的特征,是以‘加差法’替代之前历法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大家注意‘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这就是中国古代慧智同运历法被意识文化取代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无法正确建立五行的认知。”黄帝在五千年前就确立了“天执一明三定二”的道法原则,随着人类智慧的退化到,不明“五”的内涵,最终把“考定星历,建立五行”的历法模式弃而不用,“完全违背了天地阴阳能量变化的时令,使后代的人不能准确地守信,信仪就被从天地运行客观规律上彻底颠覆了,……人们尊道贵德的信念,以及顺应天时客观规律的信念全部都被打乱了,给整个民族的健康发展种下了盲目的祸根。” 背离了慧识悊学五行运算的模式,就无法遵循五德的能量、形态、结构、运行规律、分布态势等,自然也无法进入色相境以观天之象,这就为错节乱气提供了便利。 立春后到底应当是雨水还是启蛰?为什么应该是“启蛰”而非“惊蛰”?这两者是熊先生首先要“拨乱反正”的。他匡正的理由有五:其一、夏历和殷历的“启蛰”都在正月。“隐有龙之蛰藏,显有蛇之蛰伏。启蛰这个‘蛰’就是指龙之蛰。《仪礼•夏小正》指出:‘正月启蛰’。立春和启蛰应该是在正月里面的两个节气。”从夏历可以佐证,启蛰在正月;同样,“早在商代甲骨文之中就有正月龙见的记录,‘癸卯卜,囗贞,有启龙,王比,受有又’‘贞:有启龙,王勿比’”。可见商代殷历的“启龙”是夏历中的“启蛰”延用,也在正月。其二、启蛰符合按天象学的度数信。“《殷虚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启,乃节气之称,即后世之启蛰。’‘有启龙者,谓时届启蛰,龙宿见于东方也。’这个‘启’,是因为西汉时期要避景帝的名讳启而改成了‘惊’。”时届启蛰,苍龙星就会从东方地平面上升起。而“惊蛰”只有到了二月仲春春雷响动,才惊骇万物。“如果把它拉到正月来,‘惊’字就用得有点不伦不类,还是不如古代的‘启蛰’更加准确、高妙。”其三、汉初即便把“启蛰”改名为“惊蛰”,也还是排在“雨水”之前。“清朝的赵翼在《陔馀丛考•卷三十四》中详细记载了雨水惊蛰次序的历史变更:‘然《大戴礼·夏小正》已有启蛰、雨水等名目,则夏时已有之。第三代以上,惊蛰在雨水前。 ……汉初亦以惊蛰为正月,是汉初惊蛰犹在雨水前。’”“在古六历当中,‘惊蛰’皆为‘启蛰’。刘歆在《三统历》中的对调和颠倒,……其实早就在汉武帝时期已经这样做了”。其四、日本沿用唐历“启蛰”放在“雨水”之前。“日本的历法到现在还在沿用和使用唐代漂洋过海传过去的唐朝历法,就是将启蛰放在雨水之前的,日本没进行修改,但是我们从汉朝被修改了以后,然后到唐朝又改了回去,在宋朝又改成了雨水在前,并且在这期间还把启蛰改成了惊蛰,沿用到现在。”其五,用易学分析“潜龙勿用”就是“启蛰”时阳气既未萌芽,无法兴云布雨。“既然我们知道‘蛰’是指龙之蛰、龙的蛰藏,那么,龙行雨施只有等到这个龙醒了以后,才能够云从龙而施雨,无龙不兴云,无云难施雨。”“若依据物应性,启蛰当在雨水之前。‘启蛰候虫犹自闭’,也就是在启蛰的时候,这些顺时令而冬眠的虫类还没有苏醒,还处在苏醒将开未开之始。……惊蛰绝对不能运用到正月份,只能是二月听惊雷。” 可见,“启蛰”之时就在正月,“启蛰”之名自古有之,“启蛰”之意符合天道。颠倒惊蛰和雨水节气的先后次序,是意识哲学文化形态下的权谋之士僭越天道、擅自修改的结果,严重违反天地自然五运六气运行的规律。 为“启蛰”进行历史性、恢复性的正名后,熊先生的空灵的笔墨落在这个节气如何修身明德之上,他亦诗亦画,边吟边解:“正月启蛰观腰一,气交中和进寅机;启蜇阳和龙复苏,青缘境中待飞厸;臟腑对应经流注,脊柱洞天证全息。”聆听熊先生的“有诗为证”,需要悟性和德性进行破冰般的解读。“正月启蛰观腰一”,在立春启蛰以后,就要“开始高度地内观内视腰椎一”,把青缘境的这个木龙、青龙悄然唤醒。“气交中和进寅机”,天地之气进入一种中和状态开始升降,早上的五点到七点,要“把握住了木德之气,把握了脊柱的德一,把握住了体内的地升天降,进行中和,那这个天机就算是把握住了”。“启蛰阳和龙复苏,青缘境中待飞厸;臟腑对应经流注,脊柱洞天证全息”。从启蛰到雨水,臟腑上对应肝臟,经络流注对应着肺经,此两者“对风从虎和云从龙,就容易完整地把握住”。 笔走龙蛇,墨分五彩。舌耕心田,虹挂天外。熊先生继续在龙蛇起陆处静观深渊,轻启青龙,又一阙道情划破水镜:“肝藏龙兮肺藏虎,全凭仁义下功夫;缺脾信为承载,肾水礼火亦无功;信仪度数全齐备,圣信行内三本同。”天之本有三:“信德化生星球,礼德化生太阳之明,智德化生星球上之水,而万物生。”地之本亦有三:“信德化生山川大地,接受阳光照,热能照耀布输礼德光明,五分之三的海洋、江河、湖泊水气智德能量的滋养,而生万物。” 人之三本同样有三:“生命之大本,分别为心中礼德光明,生命后天之本的信德承载,生命先天之本的智德滋养支撑 ”。“《黄帝四经》里面指出的‘明三’,就是需要我们将这个三本首先拿下来,牢牢地掌握在我们的意识之中,成为我们后天意识的正善治之本,那么阴阳在乎手而定二之阴阳顺逆造化和变化,我们就会一览无余,永远把握和控制住。”启蛰之时,把人体内的三本与天地的三本同频共运,对应到我们体内实践,在信德上是清除阴土而培养阳土,使信土丰厚;在智德上是清除阴水而增强阳水,脱愚而开智;在礼德上是借春天阳木,用好青龙,用好角音,“用好这个相关时空点一切有助于阳性能量提升的德行能量,心中的礼火就会光明”。 大壑千里,深泉九重。启蛰奋髯,矫首乍起。春明阳和,正是应天顺人唤醒我们生命之龙之时。看身国!青缘之境,杳杳冥冥,蛰龙醒而试浪,长啸以待飞厸,明三而共天运,将遂于大明之上。 (注:本文只是对熊春锦先生传统节气文化系列的部分摘录性评论,读者若想阅读先生讲课全文,敬请注册登陆“道德根文化园地”http://www.dedao.org/xueyuan/login/index.php,按要求进一步深入了解道德修身文化的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