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至禁制护鼎炉 ——论熊春锦先生《寒露修身与治事》的修身防寒 白木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白居易在《池上》一诗中,用“凉风、露零、衰兰、破荷”描述了白露的常道物相。 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熊春锦先生在《寒露修身与治事》一课里,把解析的目光再次投向我们身国的气候转折,从物相治事指向格物修身,:“同步分析身内精、炁、神的变化,哪些方面会随着寒露天气气候特点的变化而进行类似型的变化。比如:寒露天气的气候,由凉向寒是一个转折。那么我们体内的‘精’的寒凉转折是什么?我们‘气’的寒凉转折又是什么?我们‘神’的寒与凉的变化又将产生哪些特征。”道德修身文化是内文明的文化,这种内文明是顺应天道的度、数、信,与时协进、同频变化的文化。顺天应人,所以寒露时节的气候转折也就是我们体内精气神的转折。 空庭秋漫,入暮衣单。角见雨毕,云尽天霁。白露时节,天象与自然现象合一,“《国语·周语》:‘夫辰角见而雨毕’……角,是指的天上的星宿。当看到了这个星宿出现的时候,雨,夏雨,秋雨也就进入了收尾阶段,秋涸就会出现。……在修身理法的大系统中,存在着‘水怕涸,火怕寒’的修身法则。我们体内,指的是我们体内的水,不能干枯,不能干涸。而体内的火,也同样是怕火熄灭下来。……天地的气运在重阳后,天象的‘大火’星宿隐退于天穹,天人感应,人身内的火也就必然受到作用与影响。……所以,我们的修身实践就必须是,当这个寒到了的时候,‘寒至需禁制’当寒露到的时候,或者体内的寒气升起的时候就要用禁制的办法,内火在这个寒露到来的时候就要护鼎炉……”对应天象之“大火”的隐退,为了使身国不受到寒气能量的影响和左右,白露节气已经到了高度重视人体内火保护的时候了。 从《淮南子•天文训》、《礼记•月令》、《白虎通•五行》等古籍记载,炎帝是太阳神的化身,掌管南方之地,辅佐他的神使是祝融。《尸子》:“燧人上观辰星(即心宿),下察五木,以为火也。”《左传》载炎帝“以火纪”。这些都是指古代圣真借助依据大火星的度、数、信来确定季节,祝融担任的“火正”就是专门观测大火星的运行变化以确定季节的官职。熊先生根据这一事实说:“中国古代存在着顺天应人,治人事天,从而天人合一的慧识悊学文化时期。顺天,也就是顺四时之度;事天,就是依照天穹中星宿的变化而治事。在天穹中的大火星宿区(心房氐),是古代季节星宿的重要标志型的星宿之一。大火星宿区,是在上巳节(春季的寒食节三月三)出现,在季秋重阳九月九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用‘内’而不用退,就是慧识悊学文化期准确的用字。这就表明跟我们体内是密切相关的。而重在指明能量的退敛、收缩。退隐,只是物相治事领域的内容,‘大火’星宿的退隐,不仅使以大火星宿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天象‘火退寒来’,而且修身者此时则必需及时点燃和维护好‘内火’的丹炉之火才是修身或养生的顺天应时,用好这一个内字。”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自古以来一直流传着“赐新火”的风俗。在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到了清明,又重新钻木取火。至于唐代还有隆重的“清明赐火”典礼,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恩宠。“大火星”退隐直至次年清明,慧识悊学文化有个内文明的“送天火,护内火”实践,确保在“火退寒来”的天时中“炉中不灭千年火”。此习俗经由物相治事繁衍成外文明的送火迎火仪式,伴随“上礼”之火在主流文化中的退隐“在野”,至今只有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火文化痕迹。 “天执一明三定二”。老子的五千言《德道经》和《黄帝四经》,其演绎的宇宙真理和宇宙法则就是要“明三”。寒露节气的“明三”,熊先生的嘱咐是:“明三当中我们就需要全面的把握住这个土载、水养、火助。这个三至关重要。也就是说信德的建立,智水的能量的充沛,以及礼德的光明这个三,是内在成就的根本。而自然界,有一个大火星宿内隐,身内则有君火、臣火、民火这些内火,内收内敛的过程,在我们体内如何同步的去与自然界去实践这一个内收,内敛。用好这个‘内’,因为老子说的很清楚,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把这个牢牢的把握住,才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比较全面而又到位的解析和掌握。”当大火星隐退之时,“反也者,道之动也。”天道法则在身国内之动就是“护内火”,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寒露时节露珠之华与我同光,日月的精魄亦如身中光华,朗照玉宇。吟诵古人空灵的诗歌,再来品味熊先生的道解,有寒露之英加身。“……到身中的天地和肝肺的阴阳。以及心火当中的阴水,以及肾水当中的阳火。这些参数,他的质象,物象,体元,都必须要在‘用五’这个基础之上,统一在意识的阳土意识和真意认知之上,完整的把握住后天向先天的转化,进行真实的求证。”含英咀华,寒露文化在身中的真实把握,必须建立在“阳土意识和真意认知”上,进而逆反先天。“将‘水怕涸,火怕寒。水要防,蓄与车。火要守,时默照’这六个三字诀把握住。我们小腹腔、阴蹻、北海,这个肾水怕的就是这个干涸,干枯。而水里面的火,炉中不断千年火,才不会产生寒的变化。……我们的生命之水,先天肾水,如何防止它涸,而保证它的旺盛,其中就有蓄与车。要用好在北海里面储着的水,存储着的水。在我们阴蹻上面的海底区域,要注意将多的水,及时的用水车进行上车来归源。而火是要静静的默守,虽然守火这里面可以用‘趮胜寒’来运用,但是这个‘趮’要用得恰到好处,趮而不躁也不燥。而以守为主,才能‘靓胜炅’。达成这样一个目的,时时默照而完成我们自己内天地当中的修身防寒虑险的实践。”沿着熊先生内文明拓荒的路径,真意君临下去关注生命,对于肾水怕干涸、内火怕岁寒的天时现象,要运用储蓄涵养养和上车归源的方法善待北海之水;要运用静静默守和不躁不燥来保护腹中炉火。熊先生称之为“修身防寒虑险”的实践。 日月精华能量的运行出没,其轨迹默纪着天地质象能量交合的度、数、信,在年周期律中,运化四时交替和温热(暑)凉寒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中,有些动物善于蛰藏,“它们有为的一切行为,全都顺应天道温暑凉寒的变化规律,没有‘意识”的干扰,万虑不能迷惑其性,忠信地恪守天地规律的度、数。……古圣前贤们观万物而体之于身,发现人身之不足在于意识的妄动。”“一年数定,周而复始,不失于道,天与地所以长久正因此理”。“一月数足,运行不已,不失于道,日与月所以长久”。“人身的日精月华能量运行,若依此规律,顺四时之度逆向内求,以天、地、日、月为师,知坎离消长于一身,风云发泄于七窍,真气薰蒸而时无寒暑,纯阳流注而身国民众无死生……”人类只有通过净化身口意体身而知神,顺四时之度体神而求真,才能忠信不二地恪守天地法则,收获生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的“吉人天相”。 熊先生还结合肺的五行属性,把质象境奋力打通为色象境的“金、银、铜、铁、锡(铅)五大类,并一一对应为五个层面的呼吸分类、异名、特征和修身专业名;在寒露的养生中,对智识、意识、身识、口识四个方面,又建立了在“予善信”基础上的“正善治”……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道德修身文化具有尊道贵德、顺天应人的典型特征。寒露将至,不躁也不燥,无思亦无得,此夕朗朗,我们留下的是万虑不迷,忠信不易的心。 (注:本文只是对熊春锦先生传统节气文化系列的部分摘录性评论,读者若想阅读先生讲课全文,敬请注册登陆“道德根文化园地”http://www.dedao.org/xueyuan/login/index.php,按要求进一步深入了解道德修身文化的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