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院

老子学院 德道根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老子研究 >

读老子《道德经》有感于中西传统音乐异趣美

时间:2007-12-31 01:54来源:sonicbbs 作者:未知 点击:
读老子《道德经》有感于中西传统音乐异趣美 (转贴 ) 老子和他的著作《道德经》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神秘元素之一。五千言的著作从古到今,已经无数次被各家各派注解诠释过。东汉黄老学者从养身、修炼的观点对它做了注解,影响颇大;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提出《道德经
读老子《道德经》有感于中西传统音乐异趣美
(辑选转贴)

 
老子和他五千言的著作从古到今,已经无数次被各家各派注解诠释过。
各家以不同立场和角度,不同心境学识来读老子的著作。致使诠释老子《道德经》的字数比老子原著精妙的五千言要多上许多,足见原著之妙。本人借以王老师《古代乐论》教材所给予的启发,也想效尤前辈,以音乐美学的视角,就《道德经》中某些能引起音乐美学联想的篇章,结合中西传统音乐谈谈自己所受到的启示。
在西方传统音乐哺育下长大的一代人,对中国音乐传统的理解已经出现断层现象。想重新拾回打开中国传统音乐之门的钥匙,我们可以先从《道德经》里所透视的传统审美之道开始寻找。可是,由于大音希声的误解,我们以为老子反对或是节制音乐,实际上,在老子的原著中这个问题就有正确的解释:听之不闻,名曰希(十四章)。是感观上的刺激,不闻乃是指内心层面,听到了却不觉得听到。可见老子所崇尚的音乐是大音道音(道本无名,强为之名曰大)。道音是以道为内容的音乐,讲究的是道法自然(二十五章)。所以,老子对音乐审美上的要求不是一般人的理解,强调音乐处于自然而然的精神领域所开启的哲学意义。那老子的审美概念是如何把区别于西方传统音乐的中国历代音乐传统象串糖葫芦一样贯穿起来,延续到今的呢?
西方传统(包括现代的某些音乐)和中国传统对音乐的浓与淡问题就有着各自的见解。在聆听贝多芬、莫扎特、李斯特、德彪西等等音乐家作品时,我们常常能感到音乐以感官刺激为目的,对音乐色彩、音量、音响效果的追求十分重视。它们通过音色或是音量调动人的视觉和听觉及其身体各部位的积极性,以丰富的外在形式的刺激达到传达至内部的感应,这种音乐的阐释似如中国文学手法的通感。对西方传统音乐的描述,可谓之曰
对于中国音乐的审美,老子提出了,美言不信(八十一章)。光有感官上的美,达不到实质上的美,就不是美,于是,老子说音乐了。五音令人耳聋(十二章),这可不得了,又成了老子反对音乐的伪证。其实老子的意思很明白,常有”“常无的统一,通过有达到无。音乐的感观享受只能感知色声形,却达不到更上一层意的追求。接着,老子终于表明了他对音乐以及万事并无偏见,还有着自己的追求.那就是淡兮其若海(十五章),淡的形式如大海包涵丰富,却形同静谧。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三十五章)也喻示着老子一面在警示执政者的沉于声色,一面表达着对美的审视——淡,和谐自然的发声或形态融入了自然而然,在感观上就碰触不到了,而潜意识的作用则无尽而有力。因此,在音乐浓与淡之间的区别间,我们找到了品味音乐的不同尺度。
再从音乐演奏、音乐形态、音乐美的传达上来看中西传统音乐,我们会有何发现呢?我们可以在头脑里想象一位西方小提琴手狂热拉琴的表演姿势,和一位中国古琴家席地于山水间弹琴的模样。小提琴手用手托琴的姿势对于常人来说,并不那么舒服,你可以随我说的比划一下,再来一个华彩般的挥弓,马上,你处在了迫使和不自然的状态。而古琴家随性的一举手,你就会感到,那是一种由内至外的气韵在适度地让你也跟着那股力量走动,然而,当你以为是琴家的动作带动了你时,再定睛一看,其实,他只是细微的拨弄于七弦之间罢了。
用老子的思维来概括这种差别: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中西传统最终极对美认识的差异在于载营魄抱一。中国传统将人的精神气韵统一起来的音乐之美,不是驾驭一件乐器的欲望和力量所奏出的音乐能比及的。(不能否认任何国家的优秀音乐家都会有乐器同人的合而为一之妙的感受)中国传统音乐这种老子抱一的思维,不仅体现于演奏,更充满于音乐美传达的每个步骤和细节。需要理解的是,抱一是抟气而成,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这种美的冲和状态,不是死的,不同于枯槁的树木,是音乐思维中两面矛盾间动态的体现,是老子的与儒家的中和不一样的地方,更是华夏音乐传统的主流(《古代乐论》王耀珠)。
宏观的体验中西传统音乐审美,不如更仔细地从显微镜下的音乐形态上瞧个究竟。似乎微观地看待活跃在乐谱上的音乐,我们更能发觉中西传统中音乐趣味的异同(这里要借助两位音乐学家的理论成果来阐述,将使答案变得更明显)。沈恰老师在《音腔论》中写道:汉族传统音乐中有些特定的约定俗成关系是欧洲传统音乐所没有的,在它的体系中根本找不到相应的概念……它的某些概念所概括的欧洲传统音乐中的特征,在汉族传统音乐中存在相似的情况,但它们在本质上并不相同,因此,勉强在汉族传统音乐中套用这些概念,势必在某种程度上歪曲了有关对象的本质,对于汉族传统音乐…..而没有从概念本身包涵的更广的涵义上去理解…….”
从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明白,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并不是一个桔子的两半,而是桔子和苹果的关系,应该用不同的思维框架去理解它们。另一位音乐学家吴文光老师的《中国音乐现象的美学探索》一文,站在美学角度对中国传统音乐音乐形态上做了很有意思的剖析,并挖掘出一直未被人们察觉的运动的乐音,这和西方审美中汉斯力克的音乐的运动形成了对比。我们再来一次比较,摆上一份西方音乐的谱子,和一份中国传统音乐的减字谱。吴老师所指出的西方传统乐音的稳定性和中国传统音乐中乐音的活性,又一次在微观层面证明了中、西传统中乐音概念的不同。这些无不说明摸索着老子道学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之线,我们能从文化根处找到自己原始又丰厚的音乐遗产和境界高深的音乐美学提示。
现代中国音乐界有人盲目地崇拜西方传统音乐的理论框架以及因之而来的脚手架,不从本质里去寻找认识自己传统音乐中的亮点,拼命作西方传统的卫道士,实在让我们这些晚辈都觉得不自在。我们的传统真的一钱不值吗?相信传统音乐认识断层的现象也许将在日后会有新的起色。我们老师的职业生涯是二十世纪塑造的,他们正在教的学生将塑造二十一世纪。
我们要明白,中西传统音乐各有各的传统思维内容和表现形式。在我们深受别人音乐概念哺育的情况下,面对自己传统音乐文化,要想辨识自己的珍贵传统,请换个思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5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