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医之路 甘草 转眼之间学医十多年了,回首往事,不仅感慨万千。 从小命运乖桀,体弱多病,吃了无数苦,寻求解脱路。不知道当时幼小的心灵是否发誓学医治病,多年后,高考时选择了中医。 由于性情顽劣,喜杂书、小说,不爱学习,各门课程浅尝辄止,唯喜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以后的考试,全赖这两门课程保驾护航,顺利过关。 记得有次上课时,讲师说:号脉没有科学根据,一根桡动脉,怎么就能知道五脏六腑的问题。言下之意,号脉是骗人的玩意儿。由此,我们班没有几个人相信号脉能诊病。 实习时,病人大多到年龄大的专家那里就医,年轻的大夫根本门可罗雀,心中不禁担忧以后自己的临床。专家看病,辨证与课本上的差不多,病人走时拿着一大包药,如此往返数次,效或不效,自己也看不出门道。 分配时,心里打起小算盘,谁找年轻人看中医啊,等我白头时再来找我,不是浪费多年的时间吗?不如干一个年轻时也有人找的工作,就到了针灸科。 但心中总是牵挂着,凭三根指头一搭脉,看看舌头,大笔一挥,开出一剂救人活命的药方来。无事就到中医科去看看,希望能学会开药方。但总也看不懂。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怎么没有好好背方剂,读药性,研究中医内科学啊!但心中也有疑问,怎么病人吃几幅药见效那么慢啊?!自己感冒时,也请他们开药吃,好像也没有什么效果,难道真与社会上人们的认识一样:中医治病慢,也只能治慢性病!? 看教材,一是看不懂,二是没兴趣,三是用不上,也就放下了。但心中总也放不下对中医的渴求与探索,订报纸、杂志,但总也不明白如何治病。 在我们医院里,西医大夫是看不起中医的,有个刚分配的中医科学生就谈起过:某内科主任,问他是不是本科,然后很惋惜地摇头说,你怎么分到中医科了。很看不起中医,以为只有西医能治病,算得上是大夫。此中医小大夫一脸忿忿不平,好像受到了莫大侮辱,但又无可奈何。我心中不禁暗自苦笑,你们开药方的中医还看不起我们针灸的呢。“针灸,上学时都学过,谁不会扎针啊,到我们中医科来吧。”想起对我说过的这句话,心痛不已啊。被人瞧不起,好像是下三等公民。 在给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针灸的时候,老人们都会谈起来,村上有个会针灸的,可厉害了,疟疾,一针下去就截住了。心中感叹,我们什么都不会,快沦为只是针胳膊腿疼的专科工匠了。 心中的悲凉与凄苦向谁说。任何一个大夫都可以看不起我们中医,特别是针灸。为什么古代有扁鹊、华佗、张仲景那些神话一般的中医,而现在中医竟然萎缩到不会治病的地步,仰人鼻息?! 为什么我的内心深处深爱着中医?!很多中医转行做了西医,有名,有利,有地位。而自己还是痴心不改,总觉得中医不该是这个样子。但怎么也找不到路,因为没有见过一个好中医,不用他人看不起,自己也把自己瞧扁了:什么都不会治,还算是大夫吗! 中医啊,你在哪里?我怎么才能学会给人治病? 03年去进修,终于看到一个能立竿见影的中医老师,但对老师的提问是一问三不知,当老师提示或给出答案,自己却知道这个道理。老师说:你的中医知识都是散在的点,没有穿成线,当然回答不出,我教不了你啊。 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把书背了一遍又一遍,但还是穿不起来。一肚子中医知识点,就是不能形成系统,还是不会看病,心中这个郁闷。唉! 后来看了一本书《思考中医》,里面提到了《老子》、《易经》哲学思想对学习中医的重要性,但如同大多数同仁,虽然知道说得很有道理,但就是不太懂。 无意中在网络接触到熊春锦先生讲授《老子》的课程,才知道原来对道和德的解释还有这么个讲法;原来传统道德根文化还有这么大系统的传承;原来《老子》讲了这么多宇宙、人生的哲理,与中医学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怪不得人们把黄帝和老子的学说,称作黄老之学。 通过不断诵读和学习《老子》,有一天看到《郑钦安医书阐释》,里面很多内容都是讲《老子》、《易经》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的重要性,再看《思考中医》,却变得清晰明白了。怪不得刘力红教授说学中医必须学《老子》和《易经》。 虽然自己只是粗略翻阅《郑钦安医书阐释》,当作字典一样,但有一天,突然感到中医理论在自己头脑中终于形成系统了,每当看这些医书的叙述时,头脑中不自觉地就会和熊先生讲的《老子》的哲理相对照,不时拍案而起,原来中医是这样的啊!医源于道,中医的理法方药,这个医理原来就是“道”理啊!明白了道,明白了德,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道,提到的德,也就是医理啊。也怪不得自己四处求学,遇到很多治病很好的老中医都强调德,强调善。 如果没有《老子》这部“道”理的最佳哲学思想体系,自己的中医理论又怎么会形成体系。仿佛终于看到了中医的大门,看到了自己会治病的希望,感到自己挺起了脊梁。 对《老子》更加热爱,既然古今那么多的医学大家对《老子》都持肯定态度,一定不会错的。后来熊先生谈到药量问题,原来与《易经》中的数理学有关,河图洛书还有这么个作用啊!原来中医与这些古老的传统哲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渐渐地,用方剂给人治病,大多三副就能见效,竟然治好过几例十几年的疑难病。真不可思议,自己蒙事儿一样,如此幼稚的、翻书看病的方式,竟然能治好病。自己把心得体会与周围的中医大夫们分享,他们竟然说:从没有见过三两剂见效的治病过程。并从他们的言谈中体会到自己以前一样的心态:“没有底啊,我开出去的方子能治疗他的病吗?是不是有点糊弄人啊!”如此不自信,如此迷惑。而对于我说的自己治病的例子,他们一脸的不信:你说的是中医吗?是神话吧?你就吹吧!他们跟着老专家学习,为什么没有见过“一付知,两付愈”的病例。为什么好像都没有进入中医的大门呢?连中医理论都不太相信? 自己在十几年的求学而未果,而在短短时间内初窥中医门径。感到辨证用药有根了,多用经方,味少量大或轻灵,效果常在三五付之间,治好的那些疑难病也是三四十付就能治好或有明显疗效。同时针灸也有了长足进步,一两根针,三五根针,就能非常有效。因为中医理论体系对我而言不再虚幻,经络、精气、气机、五行、阴阳,这些不再只是名词,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人体的整体观形成,生理、病理都统一在中医理论系统之下,用中医的思维来辨证看病,能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才有如此好的效果。 仔细想想,这都得益于熊先生讲的《老子》的哲理,《易经》的数理等等。要学好中医,必须有传统文化的根基及系统性理论的支撑。通过这两年的临床实践,越来越感到中医体系的伟大,广博深厚,却又细致入微。这不是西医理论能比的,人的生命也不是西医那种认识。人的生命的真相都包含在中医的理论中。生理、病理、性命之理都早已被黄老之学详细而系统地阐述出来了。 人与宇宙是全息对应的,五脏六腑与人是全息对应的,药物与脏腑也是全息对应的。 明白了生命的真相,在欣喜之余,却不免更加痛苦。 从前是因为不会治病而痛苦,现在却又因为明白了中医而更加痛苦,甚至悲愤。 在医院中,看到孩子们,老人们,或者其他病人,那么痛苦、无助而又期盼的眼神,把自己的健康和性命托付给眼前的医生。用药打针,好转很慢或者不见好转,在那里拖延病情。但如果从中医的角度可以看到疾病的根源,只是因为脏腑气机问题,用药稍加调整,即能促进向痊愈转化。 但是身边的医生们视而不见,西医还情有可原,但中医们却犯同样的错误,思维西医化,见症治症,不辨阴阳。 举两个例子:有一高中女孩,因一只眼睛痛胀难忍到省市各级医院检查无病,去私人眼科,向眼内打了一针,肿胀多日,最终无效,共花费五千余元。其家人在我处治疗,问起这个病症,我说是风池穴受阻,对目系造成的影响,可治。因病人不懂穴位、经络。只是说这是颈椎病造成的,女孩说:不是,我脖子活动灵活,也不疼,没有颈椎病。我轻轻碰触风池穴,她疼得直叫,针了一次,第二天即胀痛减轻,又针灸和按摩配合三次,彻底痊愈。 最近,遇到同事的孩子患手足口病,心肌酶高,病怏怏,精神萎靡,而没用中药以前,用了十多天抗生素,点滴了四、五天果糖,还是不好。我只开了两服药。一服知,两服就好了。有说有笑,供四天时间。因其后家人把她带出玩,而遇大风,阵雨。又有外感,一剂药就痊愈,活泼可爱,又开了一付调整身体。医院定为心肌炎,为什么两付就好? 从前遇到的小儿感冒,轻者两付即愈;一般四服;重者六服。时间很少超过一周,都是天天见好转。 自己治愈的病人越多,心中越没有丝毫的喜悦,只有更多的痛苦。中医理论太神奇了,治疗效果与目前西医治疗手段相比也太神奇了。吃药不过数口,又不苦。为什么?我算什么?名不见经传的、被瞧不起的小小中医针灸人员,竟然能随手奏功。而那么多孩子被感冒折磨,点滴一月余而不好转,甚至病危,而我却无能为力,不在其位而不能处方,心中的痛苦又能向谁说?当儿科专家想推给我患儿时,我又退却了,因为越是治疗效果好,我也越是惶恐,我太清楚自己的底子了,没有真才实学,胸无点墨,所知汤头不过数首,药味不过十多个,只是因为学会了辨证,才有治病的效果。是《老子》给了我智慧——学习中医的智慧。但自己基础非常少,不扎实,只是豆腐渣工程。多么希望有时间潜下心来,学习经典,能跟随一位老师学习,因为世面上难得见一本系统论述中医的好书。刘力红教授不也各地拜师吗?卢崇汉教授说:“中医的水很深,大量东西都是关起门来,六耳不传,出版的书与师徒心传口授不一样。” 而我这一点点成就,只是看熊先生一些文章对道医的几点透露。 今天看到一个在专家那里治病的紫癜患儿,一个明明是虚象十足的证,却被治以大量的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难道一个老中医不知道出血有多种原因?为什么只着眼于血热妄行?虚损不固难道不会出血吗?孩子的身体那么脆弱,又没有丝毫热象,怎么经得起寒凉的虎狼之剂的克伐?本来三五付就能有显效的病,拖了几十天,还在那里效不更方。怪不得郑钦安先生会有如此感叹:“人咸目余为姜附先生,……余非爱姜、附,恶、归地,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耳,学者苟能洞达阴阳之理,自然头头是道,又奚疑姜、附之不可用哉。”多少事例,病人被做大量检查,而只是用些点滴,个个如待宰羔羊,本为治病,却被医药所杀,岂不令人悲愤。 心中不禁流泪,不禁想大声疾呼:“请听我一个刚刚真正认识中医不足两年的小人物说一句:年轻的中医大夫,请放下你们满脑子的西洋理论,请回头看看我们祖先的大智慧;年老的中医大夫,请放下你们一生的经验与所学的西医常识,不要犯经验主义,请看看古人的经典。让我们一起放下自己,放空心灵,接受《老子》、《易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接受中医的源头。中医的水很深,让我们自由自在畅游于其中,摘下我们的有色眼镜,静下心来用一年、两年的时间读一读《老子》,思悟其中的哲理、“道”理,也许会对中医的学习有所帮助。因为我们已经这么多年都是这种止步不前的状态了,看了一辈子病,已无所突破,何不尝试古人开启智慧的道路。 熊先生的《道医学》好在哪里,我说不出,但透露的一些内容,用于指导临床却能效如桴鼓,覆杯即效。让我更加理解《黄帝内经》、《伤寒论》,看时直呼过瘾,原来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原来看病是这样的啊! 喜闻熊先生多年心血的《道医学》已经出版问世。 更愿所有的人都来看一看中医理论,因为可以防病,可以养生,可以延年,少犯伤害自己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