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道生一,一就是德一。易经说天一生水,也就是德一生水,在数的一,在方位是北,在卦是坎,在五行是水,在人体就是肾。生命的发电厂肾脏的最根本动力源,原来是德一能量。老子说“道生之而德蓄之”,概括的理解,我们的肾水就是德能量水。
从肾的基本物质是德一能量,理解每个人的身体都是道德之身。再从治病上看,比如针灸,一头在体内,一头在自然空中,通过一根银针导入到身体里的是什么呢?就是天一水的德一之炁,这个天场的德一能量一注入,邪气就被驱散了,补炁调场,肾气足了,火炉子旺了,上边的器官,蒸馒头、炒菜才好使。人的眼睛才会炯炯有神,活力十足,魅力四射。如此看来,你的夺人的目光,你的灵感创造力,几乎是你所有好的状态,背后都是德一能量在支持。
对于肾的重视当代人早就达成了一致的认同,但是,对肾的深刻了解,唯有我道医学,西医用科学仪器照不出来的,中医的《黄帝内经》只记载了体表定位,而将需要修身慧观内视才能发现的肾脏内部隐而不发。那是六耳不传之秘,近代人常常又仅仅依据体表定位而论,而今《道医学》将背后的秘密公之于众,让我们跟随熊老师的慧观,去第一次领略我们身体的电厂内景。
命门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根结》中指出:“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但是,这里所提及的命门,只是体表门户的命门,而并不是形体内部中的命门。所以才会强调“命门者,目也。”目,在此指外观而视的“眼睛”,这个眼睛是谁的眼睛呢,当然是内肾中命门通过气脉到达体表而外视的眼睛。体表的命门穴只是内肾命门在体表的“潜望镜”。研究道医学,不能离开修身与慧观内视,理论分析不能割裂无形有质的质元、物元、体元之间的整体联系。近代中医学研究,由于丢失修身慧观内求,长期接受西方文化外求式的逻辑推理、试验证伪。常将三元割裂,并且与有形有质的解剖学实体与三元论交叉混杂而论。这种研究分析方法,也就难以从本质上认清源自于慧观中的正确结论。
《难经·三十六难》的作者无疑是一位修身有成,慧观较深的圣哲,其在文中提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这些论断皆出自于慧观的结果。
探索生命的真相,研究道医和传统中医学必须恪守居无驭有,以慧御智,用无形论有形的原则,才不会迷失方向而获得正确的结论。因为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内的生命真相之说,全都是源自于历史上那些深刻全面慧观的修身修真圣贤。
例如在藏象学说中,“肾两者,非皆肾也”,就是极其明显地指明,无形有质的肾,左右各一枚的现象,并不是全部都直接指向有质有形的双肾。因为慧观中所呈现的是无形有质的能量结构形态场。如果以“气”慧观它们,则是坎卦之水的总体结构状态(参阅图)。道生德一,德一化生水、木、火、土、金五种能量,其中的水能量,是德一能量所化而纳入肾的整体场性结构中;深入在“气”的质性上分类慧观它们,则可以发现左侧属于阳壬水,而右侧则是阴癸水的属性。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一生二”,水分解为阴阳属性;如果在时间上鉴识它们能量的活跃期间就是分别为子时与亥时。
老子曾经在五千言中极其形象化地指出“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无形有质的左右肾,以有质有形的双肾为载体,同时全息地承载着左玄肾门、右牝命门的结构形态信息。因为在慧观之中,修身者可以明确地内观到这个“门”的客观存在性。而且可以“望”到这两个门前各有一位体元,一侧往门内加煤炭状物质以添火而旺,另一侧则加水状物质入门中以气化升腾。这两个门中的水火既济平衡,也就是人体生命这个内天地的根蒂。肾中的火,同样是从德一生水中所产生。因此这一对水火就构成人体内最大的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一方面它们自己直接调用库储的德一能量所化生的真水,分解成水与火作为肾自身运转的动力能量源,同时负责产生“电力”源源不绝向全身输送最根本性的动力能量,以支撑全身其它各种器官组织的正常活动,故又称之为“肾为先天之本”。
能慧观到这一对玄牝之门者,必定肾中精气能够保持相对旺盛。右牝之门,称之为命门。左玄之门,称之为肾门。前人又将这两个门共称之为内肾之门。内肾的这两个门,与体表的穴位门窗,存在着表里物元交通,质元能量交换的关系,所以各自在体表经络中又存在着浅表的能量交换窗口,口径较大,流量明显,作用较关键的则称之为门。为了形象地表达内右牝命门中门中之火,故直接名之为命门。这一命名,类同于灶门、炉门的命名方式。左玄肾门的体表门户是肾俞,“俞”字的本义是以木凿空为舟,水上运行。这也就极其形象地表述了肾俞穴与内肾门之水,在体表中的表里关系和能量传输关系。道医针灸术之中,对于扎命门和肾俞穴调节内肾的水火,主张使用“无为而治”的手法,而不提倡有为施针的各种方法。这是因为内肾命门和肾门在体表的这个命门、肾俞的眼睛,所反应的是内在的、高度的无为而运,针刺手法很难正确地把握其中的水火既济平衡的“火候”调节。所以只需要扎上针,连接上天地能量场以后,留针不动。这个“眼睛”它就自己会通过针体针柄的传导性,掌握调节排出多少浊气病气,而不影响一对水火的动态平衡,纳入多少天德地气,进行补充稀释浊气病而自我调节。如果盲目过度地运用手法,由于人的后天意识很难准确把握先天规律,施用过度的手法,很容易明显地打破这一对水火的动态平衡,以及抑制其中的自我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