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院

老子学院 德道根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主页 > 道医学 > 慧观智观 >

从脉诊学看《道医学》的科学性

时间:2009-05-05 08:59来源: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 作者:知音 点击:
从脉诊学看《道医学》的科学性 《道医学》指明提高医术的捷径 知音 传统中医治病脉诊,在《黄帝内经》是三部九候遍诊法,这种方法,现在少用。《伤寒杂病论》是三部诊法,现在也用得少。现在常用的是寸口诊法。 中医院校的学生学习脉诊,往往是苦背 28 脉象。我觉得,

从脉诊学看《道医学》的科学性

——《道医学》指明提高医术的捷径

知音

传统中医治病脉诊,在《黄帝内经》是三部九候遍诊法,这种方法,现在少用。《伤寒杂病论》是三部诊法,现在也用得少。现在常用的是寸口诊法。

中医院校的学生学习脉诊,往往是苦背28脉象。我觉得,脉诊的关键点不在于28脉象,而在于首先掌握平脉的胃气、神、根。再学诊病脉。学诊脉,最好先读《素问·脉要精微论》,这个文章,确实是论述精微。将胃气、神、根三要点掌握了再掌握28脉象。前人曾说:"切脉之事,明于书未必明于心,明于心未必明于手",所谓"胸中了了,指下难明"。说了这么多,还是要在手指下下点功夫。俗话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在医学界,还有一派是道医学派,这一学派比较罕见,熊春锦先生总结历代高真圣贤中医和道医学理论经验,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写成了《道医学》一书,已经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在《道医学》里面,熊先生详细阐述了一元四素全息论和三元化生万物学说,阐释了道医三元生理学和道医诊断学,其中道医诊断学指剑掌眼和切脉结合,很是值得研究。

中医学和道医学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灵枢·营卫生会》说:"血之与气,异名同类"。根据道医三元生理学来看,血属于质源类物质,气属于质源类物质,两者都属于质性物质。血载气,那么如此推论,“寸口”不仅仅是血液血管的波动了,应该还有气的搏动。道医脉诊,将气和血两者整体把握进行脉诊。并且,道医脉诊要求治疗者通过“修之身”的实践,使得十指指尖的十宣穴和手掌心的劳宫穴,形成非常敏锐的,异于常人的“指剑掌眼”,以此探测脉象比中医脉诊、单纯诊血脉的搏动,要全面一些。就好象太极拳练到高境界的“听劲”一样,仅凭皮肤的接触点就能觉察对手的用力用劲的意图、强弱等。

脉诊医者使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这三个指头诊断患者寸关尺三部位,清代名医周学霆还写了个脉学专著,就是以三个指头作为书名的,叫《三指禅》。为什么医者使用这三个手指头,而不是使用其他指头呢?我想对这个问题思考一下,或许对医者医术的提高有帮助。通过学习《道医学》,我深深体会到,五指通五脏,大拇指通脾脏、食指通肝脏、中指通心脏、无名指通肺脏、小指通肾脏。五脏内藏五德能量,肝藏仁德、心藏礼德、脾藏信德、肺藏义德、肾藏智德。在传统中认为,仁义礼是道德的基石,只有医者内在五德能量强盛,仁义礼对应的这个三个指头才能更加敏感,将三个指头向患者脉口一搭,患者的内脏功能、五德强弱,就可以一诊而知了。《道医学》以道德为生命科学的基石,以五德作为脉诊的重要依据,都是极其科学的,既是宝贵的传统道医方法论,也是丰富医疗实践宝贵体会。

道医不离道,医德的修养,也是医者技术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无怪乎前人说过,医乃仁术,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才能掌握真正的医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德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以她培养五德品格,就能够以五德滋养五德,容易增进我们的健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4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