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出真我,顺遂人生 ——《道医学》揭示心灵的真主人 知音 自古及今,人们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的体魄,从此远离疾病和灾殃,走上和谐康宁的坦途。尽管这并非梦想,但要想拥有健康必须具备基本的元素——道德。一个无良者若想拥有生命的康宁,那只能是“黄粱美梦”。《道医学》论述和验证的就是生命的健康与道德关系、身心的修养与道德实践,她是探索生命科学的珍贵著作。 老子说:“美与恶,其何去何若?……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意思是说,善良与邪恶、美好与丑陋,它们的差距有多大呢?……真我君临(即德占主导)心灵则没有善恶的纠缠纷斗,就象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淳朴。中华道德根文化认为,人心中有“三心二意”,“三心”为真我(德)、阳我(善)和阴我(恶),“二意”为正念和邪念。刚出生时,善的基因(阳我)和恶的基因(阴我)在人性中潜藏着,由于纯真自然的品性(德)充沛,制约着恶的基因,使“二意”处于“无为”(即难起作用)状态。但随着人渐成长,纯真自然的德性渐渐被污染,从而使正与邪两种“意念”开始在人心中较量,善念占据上风则 成为 君子,恶念占据上风则为小人(即品德低劣的人),而普通人则善恶极易失衡,善与恶在心灵中不断交替互搏,呈现出人性的双重性与多重性。所以老子强调,人们应该从善开始修养道德而达到“上善”(善良的极致),再过渡到“上德”(德的极致),从而有效鉴别、降伏和转化心灵中的邪恶,使内心始终处于“德善”(道德自觉)的状态。也只有人们自身始终保持善良,积淀厚德,保持真我长驻,才可拥有“慧眼”,鉴别、降伏、转化他人心中的恶念,前瞻性引导人人向善、修善,最终达到“天长地久”的全人类和谐境界。 熊春锦先生在《道医学》中说:人的精神活动具有三大系统,分为浅表意识,又称其为后天智识;质层思识,又称其为无为灵感直觉;核心性慧识,又称其为藏识,真我本性、性慧。如果详细分类,则共有八识之多。这三大系统的精神活动,全都是心中三个“神”在大脑皮层、质层、核质层这三个“办公室”中的生理功能活动。心为神宅,脑为神府。住宅是休息的场所,而府则是办公和工作的地方,这是不能混为一团的界线。心场中的真我、阳我(丹元)、阴我(识神),在大脑中分别主理着各自不同功能的办公室。由于阴我“识神”(传统修真学术语)的办公室,居于大脑的浅表层,处于前端区域,所以老子曾经揭示指出:“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非常形象地指明了阴我“识神”所司理的后天意识是“愚之首”。大脑皮层甚薄(泊),而且相对于厚厚的质层中的无为直觉灵感而言,它只是一种愚昧的产物。因为老子劝诫世人“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也就是要主动地增阳涤阴,扶生阳我“丹元” (传统修真学术语),转化阴我“识神”,让阳我“丹元”主持生命的精神系统,充分开发大脑质层办公室的功能,抛弃愚智,以无为而为的直觉灵感主持生命。甚至向更高层次发展,请出真我(传统修真学术语),以大脑中核质层办公室为主导,让性慧统领阳我丹元和识神在大脑质层与表层的工作。那么生命也就能真正获得大自在,实现真实的天人合一。这些内容同样早在《黄帝内经》已有精炼而明确的论述,只是如果医家不进行修身实践,不进行慧观内求,则无法进行正确的解读,或者存在偏执性。《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是接受、担任之义,即是具有接受外来信息的作用。 熊先生这段论述精辟地论证了我们心中三个不同而互相关联的精神系统。有时候,人们会说:“我心中非常矛盾,一会是天使,一会是魔鬼,正邪、公私斗争得厉害。”其实,这就是我们心中阴性的邪念和阳性的善意在较量,人生一辈子也许都在善恶的较量中度过,历史也不过如此。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叹息:那么,如何终止这种无休止的较量,避免内耗,始终让善良永据心头,而成就善的人生呢?《道医学》一书明确地给我们一个答案:请出真我(传统修真学术语),以大脑中核质层办公室为主导,让性慧(真我的工作能力)统领阳我丹元和识神在大脑质层与表层的工作。那么生命也就能真正获得大自在,实现真实的天人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