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医与道医 ——《道医学》是匡扶医德的巨著 甘草 《黄帝四经》有一句话:"声华实寡者,庸也。" 我不由感叹,做个庸医也不容易,虽然是华而不实的,才能配不上声名,但至少要有外在的名声,众人都知道看病是有本事的专家,病人都积极挂你的专家号。这样的还只能称作庸医。自己既没有才能,又没有名声,所以到现在连个庸医也算不上,更不要说是名医,进而明医,又或者古人称呼的神医了。 医道之难,在于朴实有道,而非名声。 人体本身就具有强大的自愈能力,只要为医者不损毁人体的自愈能力,人终有痊愈的一天。如果把病人的痊愈看做是自己的功劳,岂不是贪天之功?《黄帝四经》说:"德薄而功厚者隳,名禁而不匡者死。抹利,襦傳,达刑,为乱首,为怨媒。此五者,祸皆反自及也。"现在人类本来已经道德缺失,自从医生们向钱看后,德也就更薄了,而又往往自以为学问深厚,技术高超,可以活人性命。谁知大多数是离开了机器就不会看病。现在医患关系矛盾重重,医闹不断升级,医生们人心惶惶,千方百计找证据自保,推脱责任,唯恐成为医疗事故的主角。从《黄帝四经》这段话不难看出,现在的医界混乱,民怨,都是自找的。 要想恢复以前的医患和谐的状态,首先是作为医生的要恢复自古以来的医德,医界道德的回归才是治乱的根本。《道医学》一书极力呼吁道德在医术中的重要性。熊春锦先生认为:德能在人体内的分布在肝含仁德,与木相应;心含礼德,与火相应;脾含信德,与土相应;肺含义德,与金相应;肾含智德,与水相应。道医学依据人类道德缺失的强弱状态,将人类分为五大类型:阴木性、阴火性、阴土性、阴金性、阴水性。如果道德充沛的话,修养成纯阳之体是健康的最佳保证,同时也是医者医德的基础。 医术,在古今中外都是活人性命的绝学。医者,是具有崇高道德精神的称谓。怎么能沦为赚钱的"江湖术士"?老子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要想达到医术的顶峰,必须少私而寡欲,必须耐得住寂寞,不能浮躁。无论是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还是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都是告诉我们为医的真相。既然选择了医生这条人生道路,就必须成为大医。老子说:"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就是道,大医就是道医,就是要成为有道的医者,有德的医生。医生,多么崇高的称谓,医治生命。如此崇高的职业,怎么能让铜臭来玷污。 老子说:"道者,万物之注也",道化生万物,德长养万物,道德贯穿、包含着万物,万物中客观地、本然地存在这道和德的能量和品格。道医就是用道德灌注到生灵的心身之中,引领含灵重视道德品格的提升,性命质量的提高,认识生命的真相,引导人脉尊道贵德地生活,回归道德的怀抱。医术,只是引领人们的善巧方便的方法。 庸医,也许并不是医术不高明,而是德与才不相配,才气、声名高,而道德之实寡,只有技术修理躯体,而无道德引导心灵。道医,在医治人心身疾病的同时,引领人脉认识道德,学习道德,修养道德,回归道德的家园。 药王孙思邈在一千多年前也明确告诫我们,要成为苍生大医,而不要成为含灵巨贼。也许,这就是庸医和道医的根本差别吧!《道医学》是以医德为纲的中医源头之学,反复阅读,有想见恨晚的感觉。为了世界上多一些有德的道医,少一些无德的庸医;多一些以德修身健康安宁的人,少一些疾病患者。真诚建议您看一看这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