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院

老子学院 德道根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老子研究 >

国学道德根文化对修身立命创业的意义

时间:2010-07-13 16:21来源:道德知音 老子学院 作者:熊春锦 点击:
国学道德根文化对修身立命创业的意义 中国农业大学讲座 2010 06 12 熊春锦 版权所有:道德知音网 各位领导,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非常高兴,在首善之都农业大学的读书馆报告厅里面,跟大家交流对国学道德根文化的一些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道德根文化对修身立命创业的意义
 
中国农业大学讲座
2010 06 12
熊春锦
版权所有:道德知音网
 
各位领导,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非常高兴,在首善之都农业大学的读书馆报告厅里面,跟大家交流对国学道德根文化的一些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这个报告,是一个互动型的,大家不要把它当作一个严肃的学术思想报告,因为“大道至常”,让我们共同轻松地完成今天晚上这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举手提出来,我会及时地解答,一个半小时讲完了以后,还留出半小时互动的时间,对我讲过的问题,或者大家对道德根文化存在疑惑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切磋。
道德根文化的传承,就是“传道,受业,解惑”。其中,“解惑”是一种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们今天首先在立题上征求了一下意见,就是“国学道德根文化对修身立命创业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课的一个题目。
在这个题目之下,我们要了解一下:为什么国学道德根文化,对修身、立命、创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个修身,实际上指的是用德道来修养生命,修养我们的性命。老子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论断,那就是:“毋道身殃,是谓袭常。”就是说,如果我们不用“道”来治理我们身国的话,那么就会灾咎不断。无论我们的事业、健康、学业,还是将来的安身立命,都会出现重重的困难。离开了这个“道”,那么这个灾殃就会伴随着我们的人生,所以必须要用道,作为我们人类生存生活“抱道无离”的一个目标。
同时,老子还说了:“夫唯道,善始且善成”,也就是说,只有始终不离开大道的关怀,大道这个关怀是终极式的,是生生世世的关怀,只有不离开大道,那么你的事业、你的健康、你的学习、甚至你的家庭,都会“善始且善成”,所以就有了这句著名的论断:“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只要我们的心身意口,都在大道的环境之中,那么我们的开始和终结,就都有“信”了,都是幸福的,都能够成功,都就会处在一种善性的良性轨迹当中。老子也说过“修之身,其德乃真”,“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这一系列的论述,都谈到了这个修身的重要性,紧扣着后面的立命和创业,我们要想做好的立命和创业,那么这个修身就是一个基础。
中国的文化,特别是根文化,它就是一部修身的文化,是一部“内求法”的文化,是往身体内部求证。求证好身体内部,那么外面的安身立命才能真正顺利地进行。比如说,这个“立命”,那么什么是“命”呢?那就是“修身养性以奉天命”。现代人对“命”的理解,是单纯按照身体、肉体来理解这个“命”;但是在历史上,这个“命”的意思是自然规律,是指你这一生所带来的福报的大小,它的赐予,和你自己所撰写的这一生的人生剧本的内核,这个就叫“命”。
要通过自己的修生养性,来顺应自己给自己制定的自然规律,这才是一个正确的“立命”。如果贪求过多,希图过甚,超过了自己的承载能力,和本身携带的能量库存的指数,那就要付出巨大的修身的努力,才可能达到这种高要求的“立命”。像《墨子·非命上》,就提到了:“覆天下之义者,是立命者也,百姓之谇也。”《孟子·尽心上》也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章句上》加了一句,说:“修正其身,以待天命,此所以立命之本也”,这是对“立命”,简单进行了一下解释。
创业,在《黄帝四经》当中就说:“天地之道,不过三功。功成而不止,身危有殃。”这个“业”,是我们现代人常用的一个字,但是在古代并不主张用这个“业”,因为“业”指的是一种结果,是一种因果。民间到现在,还保留着一句俗话叫做:“造业”。我现在说“创业”,实际上是在把这个“业”往好的方向引用了,它最佳的一种原始应用方法,实际上是指的建功于世。这个“业”的正确解读,就是建功于世。但是如果功成而不止,那么就有危险,所以老子也讲了“功成身芮”,以及“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左传》当中,对这个“功”、“德”、“言”,就有一段论述,谓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这就是古代的立功。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就是我们创业当中一个最佳的目标定位。当然,现代人把这个创业首先看成是一种个人的事业行为,与古代的这个事业行为,有着很大的差异。现在人主要是求温饱,有好工作。但是如果严格来说,个人的创业行为如果没有与天地的总规律吻合起来,没有社会大环境的需求产生共鸣的话,还是并不容易实现的,还需要主动地去学习掌握古人们的那种大环境、大气魄,去立功、立业。
历史上在清代,就有个典型的人物曾国藩,他可以算是儒学上的一个佼佼者,他用短短六十一年的生命时间,完成了古人所说的立德、立功、立言,就连毛泽东都非常推崇他的,学习他的这个三功、三不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曾国藩曾经经营的湘军,打遍中国,在清朝末年,为挽救晚清的颓败,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毛泽东在建立农民革命军的时候,也仿效了他建立湘军的办法,包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军歌,也是学习曾国藩的湘军之歌而编撰而成的。
我上次在湖南参加了一个国医国学论坛,就回顾了一下近代湖南出现的一些左右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的情况。实际上,这些都与中国的古代文化,与国学是密切相关的。只要是认真深入地研究并且实践了中国国学的一些人,都成了奇才,当然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失败的像有康有为等几个人物;成功的,像曾国藩、毛泽东,他们这些人都产生在湖南。这说明,我们国学底蕴深厚的湘江、三江之水,的确诞生了一些人才。在全国各地来说,是同样的原理,只要把握住了道德根文化,把握住了国学在自己体内的实践运用,那么肯定也能诞生出佼佼的人才,使自己的修身立业创造出良好的成绩。
第二个方面,我们在掌握了国学对于修身、立命和创业的价值和意义以后,同时也要认识到中华传统根文化真实的部分,而完整地去掌握中华的国学。
儒学是整个中国根文化当中的一个分支,而主干应该是道德根文化,是伏羲所开创的易道文化、黄帝发展起来的法道文化,以及老子归纳总结而升华的德道文化。儒学只是根文化中的一个辅枝,它是智能时代产生以后,人类社会离开了慧智共运的历史时期,在两千五百年前的轴心时代,转向了纯粹的智能为用的历史时期以后,产生的智能文化,所以它只是一个辅枝。
从汉代传入中国的佛学来看,佛学虽然也是慧智共运的一个文化,但其在治理国家民族的内容上偏少,主要是出世的思想比较多,它虽然并不干扰、破坏和阻遏以入世的理念进行运作,但它本身出世的理论方法要偏多一点。
我们分析历史要牢牢把握住这些特点,要完整地掌握我们的传统根文化、国学文化、道德根文化,必须要追溯到两千五百年以前,把整个的文化之根集聚起来。在很长的时间内,我们有一个思维的误区,就是认为:中国的文化源起于战国春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的诞生的时代。实际上那只是智能文化的诞生。而且,这种智能文化的诞生,是建立在丢弃和破坏了慧智文明文化的基础之上,肢解了根文化而产生的更细小的分支和溪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例如,孔子曾五次问道于老子,而建立了自己的儒学系统,完成了儒学智能文化的确立。孔子提倡的五常学说,本身就源自于老子的五德。这个“五德”,老子阐述得更为系统,更为大气磅礴地对人类的发展史进行了一个预言,就是说,人类必然会沿着一条:“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人类离道失德以后,最终必然会下滑到一种“前识者”的状态。这个“前识者”,是什么意思呢?古文的解读,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在抠了每一个字以后,再来结合成为词,再来解析意思的时候,就比较准确了。这个“前”,是指的前六根,人类的前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识”,就是六识,前识所构成的意识,指挥渗透在哪个地方呢?是在我们的左脑,在大脑的皮层,所以这是个“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的时代。“愚之首也”,非常精确地表述了人类的愚智开始,会在只用脑而不用心的状态,构成了我们人类“愚之首也”的时代。
我们在研究根文化,认识自己的生命,认识自己的修身课题,确立做人需要遵守的规范的时候,一定要回溯到我们的根文化当中去,使道德根文化这棵“大树”,真正在我们的认识理论当中建立起来。这个根文化,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一个“真信”的厚土,就是“尊道贵德”。只有“尊道贵德”的信念,在我们的心里面确立,我们才能够真正去敬天爱地。就像我们解放前在家里的香案上写的“天地君亲师位”一样,要有这个信念,要有这个信仰,但它实际上并不是道教信仰,也不是什么宗教信仰,而是一种对大道、对天地、对师、对祖宗们的热爱,是一种感恩,是一种孝道。所以那个时候,农村人人家庭里都有这样一块牌子,挂在自己的厅堂中央,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道德根文化的根,是深入农村每一个家庭的。一进他们家的大门,就能看到“天地君亲师位”这么一个牌子,或者是一张红纸贴在家中坐北朝南的墙上面。这,实际上就是古往今来一直存在的一个道德信仰、敬天爱地的真信厚土。
只有具有这个厚土,并且持守这个“德”,这个“德”实际上就是我们道德大树的主干。而后天的常信,这个信念是承载仁、义、礼、智、信这五德的一个基础,像孝道、慈爱、慈祥、爱众生、兄弟手足之情,礼德当中的平、忍、和、诚;以及我们的胡锦涛主席曾经强调过的修智德当中的“八荣八耻”,包括了“廉”、“耻”、“俭”、“勤”四个元素;修义德当中的“忠”、“勇”、“恕”、“节”这四个元素,共同构成了我们修身立命创业的一个最高的规矩。只有把握了这个道的完整内容,才能使我们的生命和事业的存在变得有意义,并且获得各方面的协助。所谓“得道者多助”,并不是说,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修道者,或者说成为一个成道者才会多助,而是只要自己的言行举止、心里的想法意念,都符合道德的要求,那么也能获得多助,使自己的生活事业顺利,成功率大大提升。但是从历史上分析的话,在两千五百年以前,这种“尊道贵德”,是一种自然,敬天爱地也是一种主动;在两千五百年以后,才开始逐步放弃了。
在两千五百年前是一个轴心时代,特别是到了孔子的时代,汉武帝这个时期,就开始“独尊儒术”了,道德根文化就开始被边缘化,被清除了;而由儒学,主宰了中国的文化和教育系统。到了朱熹的时候,理学就出世了,然后再经过“二程”的努力,到明代就开始僵化了,文化的角色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当然,要全部讲的话,时间比较长,只能跟大家点一下。
我们在历史当中,始终要把握住根文化这个基础,由这个基础再发展到这个两千五百年的儒学,认清儒学文化的不足,接续祖先根文化这样一个完整的文化基础,这就有利于我们在道德根文化复兴时期,全面掌握我们原生态的根文化,将初创于伏羲的易道文化、成形于黄帝的法道文化及成熟于老子的德道文化,将它完整地把握住,作为我们学习生活的一个准则,甚至作为一个终生的真理追求。
我们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怎么样生活才有意义?如何去创业?如何使自己的身心获得健康?这些都是只有我们在了解根文化之后,在我们的体内去实践,才能出现一些真实的变化。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一般理性的探讨,而没有完整把握住如何去体道,没有掌握根文化全部内容的时候,常常就会迷茫,并且丢掉很多的机缘和机会,使自己生命难以达到一种升华。
在历史上,无论是在慧智共运时期的帝王也好,还是在儒学时代的皇帝也好,他们都是主动地去问道,求道、证道,为什么呢?因为道是最高的人生真理。无论是黎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全都是在这个道的大框架下、道的自然环境下生成,那么就一定要去主动寻找这个规律,所以中华民族是一个问道的民族,是一个求道、证道的民族。
我们的道德根文化,贯穿在整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当中,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始终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目标,因为这个“道”能够给人类带来智慧、带来健康、带来顺遂,带来事业与最佳客观规律的吻合,所以成为了人们去求取的目标。
中国的“道”,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她是从“内求法”中诞生的。比如说,伏羲的画卦,这个画卦就源自于体内,我们的内证者也可以在自己的体内实证到这一个过程,一道道阴爻、一道道的阳爻,当我们的阴爻全部都变成阳爻的时候,这个丹的质量才是最高的。我们用自己深遂的内观能力,观察到自己证得的内还丹也好、金液还丹也好,可以发现自己哪一部分能量还提升不纯。这种现象也说明,伏羲在画卦的时候,他是诞生在自己身体之内的,而并不仅仅是验证于身体之外的。包括太极图,都不是像某些学者说的是陈抟他们挖坟墓挖出来的,把这些道家的开山祖师,都当成是盗墓贼来看待,说他们在偷别人坟墓里面的东西,才发现这些东西的。实际上,这些东西是发现于我们体内。
陈抟,他号称“陈泥丸”,在自己的泥丸宫内,在自己的“明堂”、“洞房”打开以后,进入“泥丸宫”,就进入了一个发现众多奥秘的区域。因为这个地方有松果体,有人类的“第三只眼”,这个地方一旦开发出来,在后面的视觉辅助区,能够出现一个“返天镜”,那么很多生命的奥秘都能够展现出来,各种“文”,各种图文就会产生,这实际上是一种大的天人合一的状态,在体内的真实体现。所以,皇帝对这一类修身有成者,都是积极善待他们的,叫做“山中访圣”。“山中访圣”的现象,一直延续了很多年。在战国春秋的时候,发展到了“诸侯养士”,养这些武士、谋士、策士、死士这些人,但是说要访圣的话,那一定要到山里面去。因为从西周末年开始,这个政府国家养圣的机构就被解体了。真正天人合一的道家文化的先觉者,都纷纷退隐到山中的泉林之下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了很多年代。他们将自己修身内证而获得的方法,都流传在人间,但是少有人知而已,所以很多只会用左脑思考的智能文化学者,常常都难以解析许多道家人物留下来的著作。即使勉强解读,也是错误百出,甚至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失误,既错误地指导自己,也错误地贻误了别人。
所以我们在接续祖国道德根文化的时候,要牢牢将自己的心智确立在将根文化完整掌握的基础之上,并且切实地在自己体内实践“修之身,其德乃真”。因为老子的德道学说,它就是一个最好的实践范本。特别是老子帛书版本《德道经》,它上承于伏羲的易道文化和黄帝的法道文化,居于道○而用德一,继承和升华了易道和法道的思想,建立起了囊括易道和法道思想精华的德道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大系统论。所以学习好了老子的五千言,可以说也就够了,“虚无生万有,用一就够了”。因为老子五千言的《德道经》,是世界上唯一的一部圣人亲自动手撰写的经典,在历史上再也没有一部经典是那些先知们、觉者们自己亲自动手撰写的,包括《圣经》是徒弟们写的;佛经,是弟子们回忆整理而成的;智能教育巨匠孔子的思想,也是弟子们根据他讲学以后回忆整理而成的。而唯独老子的五千言,是他出关之前在青灯下亲自动手撰写的。
整个《德道经》五千言,没有出现一个人的名字,没有出现一个国家的名字,既没有典型的时间,也没有典型的地点,也没有典型的人物,从而就构成了他万世不衰经典的内核,成为人类思想共同的一部财富。这一点,在西方是被广泛承认的,它突出的就是一个“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欲得一以盈,候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之也”,高度提倡这个“一”,“得其一则万事毕”。只要用这个“德”修身了,那么一切变化都是真实的,所以就有一句“修之身,其德乃真”。因为这个德就是“一”,“一”就是德,“一”并不是道。有的学者解释这个“一”就是道,因为道是虚无的,不能用“一”来表述,所以这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而且庄子也直接指出了这个特点:“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非常准确地强调了这个“一”就是德,所以才说:“零中生一,道中生德”,“虚无生万有,用一就够了”。
我们要把握自己的生命,把握自己的健康,把握自己的事业,继续要用好这个“一”。因为大道对于我们而言,是“道生之而德蓄之”,德是营养我们生命的唯一最高的物质,离开这个物质,其它所有子子孙孙的物质,实际上都是由德所化,是德化生了万物,而在世间的显现。而“德一”是根本的物质,离开了她的话,就丢掉了根本。所以老子就非常强调这个“德一”,连用六个“德一”,来强调我们认识自己的生命必须要正确运用的方法。因为这个“德”在我们的体内就分解成了五行,具有五德能量的特征。比如说,我们的“魂”里面,主要是仁德来支撑;而“魄”里面,主要是义德支撑;神志活动,要靠礼德来支撑;而我们肾中智的活动,要靠智德的支撑;我们意识的活动,要靠信德辅助和支撑。如果离开了这五个子系统的能量,那么心、肝、脾、肺、肾都可能出现问题。这正如《黄帝内经》里面所强调的:“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搏而生者也”,翻译过来,那的确就是说,道德就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是我们身心健康的根本保障;如果离开了道德,那么人类精神系统的健康必定会出现问题。
我们仅从目前的社会现象看,就非常明显,众多的问题都出在哪儿呢?就出在缺乏道德的滋养,缺乏对道德根文化的认知、认同,缺乏这个信仰、信念。没有主动去修养道德,没有去亲近道德,所以心灵就空虚,一旦遇到一点点问题,都可能将生命轻抛轻撒,因为体内的五德不稳固。特别是这个“信德”,非常重要,当有信念,建立了正确的信念、信仰的时候,就活得有信心,个人的生存就觉得有价值。但是,我们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非常自我、自私,没有信念,没有信仰,所以他们的精神系统就极其脆弱,受到一点批评,受到一点精神压力,马上就崩溃了。这些情况,实际上就是内在德的能量、德的品格严重不足的表现。
在历史上,我们的祖先都是非常重视这个道德的修养和提升的,只有用道德修身,我们的心身健康才能有保障;只有用道德来治世、治国,那么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太平和昌盛。在历史上就有这种现象,像唐朝的君王唐玄宗他就曾经御批老子的五千言;宋徽宗在他当皇帝的第八年,也亲自注释了《道德经》;明太祖朱元璋,在他当皇帝的时候,也非常重视老子的五千言;清朝的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他也是非常重视老子的五千言。
在整个两千五百年的历史长河里,在这个封建体制下,稍微有一点自我自觉的君王都非常重视内修道家,外用儒学,是采用了一种“内道而外儒”的思想。在他们比较保守的时候,就不愿意这个道学在社会上运用,怕影响他们的专权集治。而只有开国皇帝,为了救世、治世,才出现了两次两个朝代的典型使用,全国使用老子的思想;但是这两次使用,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强盛时期,那就是汉朝和唐朝。
老子思想,在国际上的影响,却不是这样。特别是在德国,在德国具有代表性的老子《道德经》版本就很多。我在德国柏林的新华书店,特意去逛了一下,他们的老子五千言的版本,可以说并不亚于我们现在国内的版本,而且他们的质量是非常高的,比较严谨,历史延续性也保持得比较连贯,世界上各国对老子的思想非常的重视。
西方文化曾经有过一段东行的历史,就是西方文化在他们洋枪洋炮、坚船铁炮的扶助下来到了东方,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早期,则是借着科学的成果,挤进了中国的文化圈。西方文化,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宗教文化,他们漂洋过海到了中国,并且终于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那么,到底是西方文化是人类最优秀的文化? 还是东方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呢?我们可以从2010年2月26日德国的广播电台知识栏目播出的一期特别节目中,找到一个答案。从外国人的这个节目当中,去确立到底是东方文化高明,还是西方文化优秀?
在这期节目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在历史上有一个名叫卫礼贤的传教士,他曾经在1899年作为牧师和传教士,来到了中国的青岛,青岛是他们当时的基地之一。他来到中国,生活了二十年,但是当他离开的时候,却成了一个忠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者,他从一个神学家转变成了汉学家、翻译家;从一个德国人,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德意志中国人。他在自己的《中国之魂》这一书当中,就写到了对中国文化的印象:“一个超乎想象的文化宇宙”他认为,中国的文化已经超越地球,而是包罗了整个有相的宇宙了,是宇宙当中最高的文化。“我从什么地方来到这里传教呢?”他还说:“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作为一介传教士,在中国我没有发展一个教徒。”他带着传教的任务来到中国,但是在领略了中国的文化的风貌以后,研究了中国文化以后,他放弃了他传教的责任和义务,一个教徒也没有传。
但是,我们看一看我们现在中国的农村,在北方很多地方都成了西方宗教的领地。当我走到甘肃的天水卦台山的时候,相传那个地方是伏羲画卦的原始之地。卦台山的山脚下,有一个一两百户人家的村落。村落的中央,金碧辉煌的就是一座教堂,耸立在村庄的中央,与卦台山同时辉映在夕阳的余晖之中,给人一种凄凉,带来一种悲壮。这种凄凉和悲壮引人泪下,这就是中国根文化的巨伤。
我们自己认识不了自己的文化,我们把自己的根文化当作迷信,当作糟粕来轻抛轻撒;但是,相反西方人他们在他们自己宗教的土壤基础之上,一旦接触到了中国根文化的时候,他们就会迅速认识到这些根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是属于人类最优秀的文化,并且把它称之为“永不枯竭的井泉”,含有丰富的精神营养。他们学习了以后,就开创了他们自己的科技新时代,而影响了欧洲近几个世纪的各方面的发展。其实,都是中国根文化西传以后,是老子的思想“西游记”以后诞生的现象。
包括近代,我们中国人并不重视老子,但是在德国我就注意到一个现象,著名的足球皇帝贝肯·鲍尔,他在自己的足球生涯当中,就是用老子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的,他随身携带着老子的五千言。他说,他从十四岁开始阅读五千言,并且遵照老子的思想来踢足球。现在世界杯正在南非进行,时间刚好跟这个信息相吻合。他“功成身芮”,从“足球皇帝”退下来当教练,当足球评论员。在上一次德国举行世界杯的时候,赞助商送给他一架直升飞机,他将这架飞机命名为“老子号”,坐着这架飞机,在各个赛场来回穿梭。当然,在德国也进行了跟踪报道,并且对民众也进行了了解,就发现:在德国,老子思想就非常普遍,每四个家庭就有一本《老子》,普及率极高。在我们中国,可能到现在为止,是否一万个家庭有一本《老子》?我看,这还是个问题,人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我们祖先的根文化对我们精神领域的作用。
他们在采访的时候,曾经问到了一个在马路上走路的普通工人,他的一番话都使我感到震撼,那位记者问这位工人:你知道中国的老子吗?他说:“我知道,我读过了他的五千言,老子既是中国人的,也是世界的。”这个话,的确令人震撼。他们都是主动从中国的根文化当中去吸取精神营养,不得不佩服德国的确是一个哲学家的摇篮。所有的人都非常认真,喜爱读书,特别是研究经典,研究古代的文化来提升自己。而我们对自己的根文化,却常常因为智能的片面性和机械唯物论的局限性,错失机缘,甚至读不懂。
比如说《易经》,对《易经》的解释,你们看,在社会上很难找到正确的解释。比如“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指的什么意思?因为人们不知道中国的文化就是一部在体内去实证我们自己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的一部学问。这个“见龙在田”,就是要在自己的“内丹田”当中见到龙,而且要在体内见到“文”。“文”的光明、形态,通过“心”的明亮发光,照亮自己的大脑,照亮自己的肺、脾、肝、肾,甚至胆、膀胱、胃、肠、胰。看看这些字,可以说都充满了这个“月”字旁,月亮的“月”,唯独这个“心”是自己放光的,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必须要通过“文明”,什么叫“文明”?就是通过在体内看到了“文”,看到了符,看到了图,符图称之“文”,就是阴爻、阳爻、图画、图形,能够返观内视,那才是“天下内文明”。
《大学》里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个“明”,也就都是指的内文明。要想掌握好根文化,一定要修之于身,内观自己的体内,去实现“内文明”,用光来达到自己的文明,怎样做呢?要把自己的日月星三光,也就是自己的左眼、右眼和慧目这个天眼,把不可见的性光和目光回收进入自己的大脑,激活“泥丸”区的松果腺,产生内在的光明,这样才能看出“文”来,甚至见到自己体内的“龙”,这样就达到了“内文明”。这个“内文明”的产生,是修之身的必须步骤,所以中国的文明、文化、文字,全部都是用的这个“文”来贯穿的,一定要在光的前提下、在音的前提下、在气的前提下,去发现“文”,那么才能正确解读中国的文化;而不能用英文,也不能用其它的拼音文字,来进行解读。所以,中国的文明它是一部承袭了“五千言”以上历史、甚至上一个人纪生命科学成果的一个学问,非常完整和系统,其它民族的文化是无法超越的。
对于文明的分类,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存在着智能的外文明,也就是通过逻辑推理、实验证伪诞生的文明;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慧性的内文明。慧性内文明,就是体内实证而达到的内文明。慧性内文明的源起之地,就在我们自己的体内的三个“丹田”之中,“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几个重点,就是腹腔中央、胸腔中央和颅脑腔中央。在这三个腔体中央,能够看到光,能够出现文字,这个时候就进入了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可以“内观丹田养精神”,达到一个自我修身的完善,而开启自己右脑功能,将左脑功能和右脑同步应用。做到这一点,就能出现一个大智慧和良好的智慧状态。这正如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学者李约瑟给中国文化和科学的定义,他就曾经说过: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越同时代的欧洲,尤其是在十五世纪之前。近代科学赖以发展起来的重大发明创造,约有一半来自中国,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绝不只是“四大发明”,也不是十大发明,一百项发明之类的词语所能概括得了,不仅是西方人过去不知道这些,中国人自己也不清楚。他的确是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这个现象,我们自己并不清楚自己拥有这么高的一个文明、文化以及文字,来使我们的智慧在世界各民族当中处在领先地位,使我们的创造力、使我们的生命力、科学发展力处在世界前列,可惜我们没有重视它。
但是,在历史上凡是运用了道家这些方法的时代,都出现了很多的成果。包括唐朝的皇城,“八水绕长安”的建筑结构,都仿生了大脑内部的内观、慧观的结果,结果对唐朝的鼎盛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功勋。都江堰,仿照我们小腹腔里面的“三岔路口寻真种”,也就是输尿管的分流情况和输精管的分流情况,在这个地方得到了一个外用,就使这个地方的水,长期保持一种可自动调节的状态。这可以说,是秦朝时期对内观文明成果加以外用,创造水利最佳工程的一个典范。并不像现代人在黄河上拦几个大坝,将大地身体的“静脉”上一个“夹子”;也不像长江上修一个大坝,将自己的“动脉”也上一个“夹子”,使气血双双受阻,从而构成了气候的一些剧烈的变化。我们不能否认人类这些不恰当的行为给自己造成的伤害,正如我们仿生学――体内观察到的现象,都能够验证很多并不科学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实际上,天人合一在体内可以验证到我们的社会行为、我们的生活习惯、我们的企业、我们地方的治理等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唯一需要的是我们能够正确的内观,并且把内观的正确结果演化到社会当中进行应用。这样,我们的失误才能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果仅凭我们个人的智识,运用思维判断,常常就会在百年以后,甚至在几年以后,就看到恶劣的结果和不祥的功效,因为老子早就讲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只有把握住和认识到“无”,认识到“空”,又认识到“虚”里面的真实状态,那才能把握最正确的东西。一个碗就是这样,无论这个碗壁做得再漂亮,如果没有碗腔,没有中间的“空”,那么就不能称之为碗,没有用。所以,我常常说:人类经常盲目追求有相、外在的结构,而忽略了中间的结构,甚至“有”把中间的空间都挤得没有了,成了一块石头,毫无价值,失去了真正的效用。
在中国的根文化当中,文化来源于祖先们的慧观,包括这个“水”字,江本胜的《水知道答案》,可能大家都看过了。这个“水”字在显微镜下使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到的情况,就说明中国的文字是在内观状态下产生的。因为当时,在五千年前的时候没有高倍显微镜,也没有高速摄像机,不可能观察到雪由冰化成水那一刹那的时候形成的这个“文”。这个“文”的显象,水的“文”就不可能被捕捉到,既然被捕捉到了,就说明是在慧观下产生的。
中国的“文”和“字”它是慧观下创造的结果,它跟拼音文字不同,我们要注意这个特点。当然拼音文字也是在慧观下产生的,但与中国象形表意形成图文图像的文字结构是完全不同的,不在一个层面上。
我们要想掌握好根文化,必须要在自己的体内进行实践,这个实践就是经典诵读,要在体内观字进行诵读。比如说,老子五千言当中“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这一章,把帛书观到自己的体内来,在体内去观,在体内去证,这样就掌握了一个学习的方法,所以在古代就有经典诵读的方法。经典诵读的方法,在如今都没有被世界各民族所遗忘,为什么呢?因为每个宗教系统它都知道这个“声”和“音”的无穷妙用;而且,只有中国的东方人,在古代就已经知道“声”和“音”不是一回事。西方还是把“声”和“音”混为一谈掌握应用的,而中国是把“声”和“音”分解开来掌握应用的,所以用好这个“音”,反观内视进行诵读,就能够获得开慧益智,使自己的生命达到与宇宙同频的效果。
比如说,这个“之乎者也”的“也”字,在以前,可以说,大家都认为它只是一个语气助词,没有任何价值意义,然而却没考虑到古代那种在竹简上写字的艰辛,在资源珍贵的条件下,古人为什么要用“之乎者也”?为什么不可舍弃“之乎者也”?没人去研究,所以就错误认为它只是一个语气助词,完全可以删掉不用。但是要想“修之身,其德乃真”,进行经典诵读,那么这些“之乎者也”一个也不能落下,为什么呢?它们都是激活体内的关键点,使其产生气、音、光,使它产生振动。
比如说,这个“也”字就是内观男性的前列腺、女性外阴和整个生殖系统的一个图像画形,象形表意。只有注意到了自己的阴蹻,返观内视阴蹻,去观这个“也”字,当然不是汉字的“也”,是“文”的“也”,这个时候就可以马上获得一种效验,甚至在念诵它的时候,会阴会产生收缩、跳动,这就是它的奥妙。就是用字、用文、用图形,来主动去激活我们体内的关键点,产生能量波、能量流。
《德道经》的第四十五章“观眇”,也就是通行本《道德经》的第一章,当中两者一比较,就可以比较出来:这个帛书版中的8个“也”字被删掉了,在通行本里面被删掉了;而且,这个“噭”字被改成了“彳”的,而不是“口”字旁的,也就无法解读这个“可”字。前面的“可”,就只能是一个助词了,而不是“歌唱”的意思,不是“吟诵”的是意思,这就失去它的意义,失去了诵读教科书的意义。
实际上,老子的五千言就是一本教材,就是一部教科书,是供给人们内观诵读使用的教科书,我们只要把握住它进行内观诵读,那么常常就可以在体内获得良好的效果。只要全民都诵读,那么“盛唐之世”就可以再次诞生。现在,我们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最为自豪的是布遍了“唐人街”,为什么用“唐人街”呢?唐代用老子的五千言创造了文明,创造了经济的辉煌和精神的辉煌,给世界各国留下来良好的印象。无论是汉代的“文景之治”,还是“光武中兴”,以及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两个时期,实际上都是应用了老子的五千言进行了一种根文化的慧性教育,取得了国力、人文、艺术的鼎盛时期。
在以道德根文化培育人才方面,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的典范。比如说,毛泽东这位传奇式的人物,他重点研修了兵学、法学、史学等中国道学派生下的分支学说。他没有修《老子》,他只是修了兵学、法学、史学,这些学问是干什么用的呢?是提供给“外王”用的。中国的文化有个特点,叫做“内圣外王”,用“外王”可以平天下,治乱世;而用“内圣”,可以慈悲天下,和善天下。所以,毛泽东他在晚清的乱世当中出现,并且应用道家的兵学、法学、史学这些学问,就底定了中华九州大地,平乱,治乱,“称王之合在秦州”。通过他的民本思想,就是分田分地到农民,以农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而获得了天下。由于他没有主动地将“内圣”这部分内容兼修起来,所以在解放以后犯的错误就比较多。在和平治理时期,他仍然使用的是“外王”的方法,所以就存在缺陷,这个我们暂不做深入分析和评论。
但是这个现象,说明根文化造就我们历史上的人物,那是非常典型的。我们再看一看,像陈独秀、王明以及周恩来等等留苏、留法的人物,这些从西方去寻找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的优秀青年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担当这个历史重任,只有从山沟里面请出毛泽东,由于他掌握了根文化的内容,所以他才能够肩负起这个治乱世的作用。相反,纯粹用西方的文化来完成中国的革命,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
另外一方面,我们分析一下蒋介石。他学的是西方军事,毛泽东学的是中国山沟里面的《孙子兵法》,蒋介石学的是西方军事和儒学,到后来在宋美龄的影响下,还修了基督教,吸收西方唯心和唯物的这些文化内容,但是没有涉及到道学,“内圣”和“外王”他都没修,最后只能偏安孤岛。
根据这两历史巨人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如果迷失了根文化,要想有所成就,并且想长治久安是困难的,只有完整地去掌握中国的根文化,那才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有价值和意义。
现在世界各国都瞄准了中国的根文化,包括《易经》,他们在研究DNA生物结构的时候就发现:六十四卦就严格对应着遗传密码,六十四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密码因子,四对碱基,就是八卦,恰巧就跟四阴四阳的八卦吻合,三百八十四个阴阳爻吻合地非常严密,所以他们盛赞《周易》与最新的科学原理万般巧合!真的是巧合吗?不是巧合,实际上在返观内视当中,我们的祖先早就在体内证出了基因结构,只是没有用西方那么详细的语言表述而已。
我们在诵读《德道经》五千言的时候,也能证到中国式的细胞命名和双螺旋结构的详细命名,以及西方科学还未能发现的物质的命名,只是在历史上没有办法解读,只有到了现代,我们从西方显态科学已经发现的基础之上,才能反证出、验证出祖先们早就得出来的正确结论。
众多严肃的事例、大量的事例,从西方的科学界和文学界反馈过来,我们要看到,要重视我们的根文化。像德国的哲人尼采就曾经说了:“老子的《道德经》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我们在了解和解读我们自己祖先文化的时候,一定要“修之身,其德乃真”。
用智来解慧是错误的、局限的,也无法解读明白。只有纠正以智解慧、以儒解道、以西解中的方法论,重新确立一个“以慧解智”,也就是说将大脑的左侧和右侧同时运用调动起来,来解析智能的认知,才能识破其中的妙用。要“以道解儒”,因为儒和道是师生的关系,只有老师才更了解弟子的局限性和不足性,而不能以学生去解读老师;“以中解西”,也是同样的原理,要以中国的文化去解读西方的文化,才能了解西方文化曾经出现了断裂、断层,他们的文化并不是人类最优秀的文化。只有中国的文化,由于文字承传的关系,没有发生任何承传断裂,这一点我们掌握好了以后,就能承袭继承。首先是继承,才能有所发现,才能保护自己的创造力。
我们中华文化的这个“思”和“想”,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模式,是一种内证的模式,要打开自己的“天门”,与自然外界连通,将“心”、“脑”、“天”构成一体,这样获得的是智慧,能够使我们的左脑和右脑同时都产生运动,并且通过这个“音”来发挥这个作用,激活我们左脑和右脑的同步运用。声音的“音”,在古代是“音乐”,这个“音”、“乐”两个字是要分开解的,由诵读训练可以产生强大的音,而音就具有“乐”的作用。这个“乐(樂)”是什么呢?“乐(樂)”是调节功能,调节五臓,调节内五行,调节外五行。但是后来由于文化的失落,把这个“乐”道家有的就归到歌舞之类去了,认为这个“乐”带有舞蹈性质,划分为人类的音乐、乐器和唱歌,这是很局限的。实际上,在古代音和乐是非常广泛的,可是说是生命的奥秘之一。通过经典诵读产生的音,能产生“乐”的调节作用,这个“乐”可调整内五行达到平衡、升质、转化;甚至对人的治疗、道德品质的提升、生命形态的改变,都能产生作用。只是因为人类后来不能产生高频率的“音”了,只是普通的“声音”了,这个时候就难以发挥“乐”的作用,这样就也不能治疗自己了,这个时候才开始了外求,就在这个“樂”上面加了一个“艹”头,变成了“藥”,用中草药来调整我们自己的生命,调整身体的健康。从这个字的沿革变化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修之身经典诵读对我们身体的作用。
这些一切的丢失,都发生在两千五百年以前。德国有个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到我们的根文化当中去,在井泉当中去接续、复兴这个文化。复兴这个文化的规律,就是要重新回到文化的源头上去,重新吸取资料,吸取营养,吸取知识,然后再前进,才能创造出灿烂的辉煌,所以必须要走近老子,走近伏羲,走近黄帝,与这一批圣人居、圣人谋,重新开启我们的智慧,那么我们才能获得新的进步,有所发明,有所发现,产生巨大的创造力。
我们的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更新的时期。我们太阳系在银河系一个周期的“深夜”,黑暗之夜即将过去,也就是我们智慧的黑暗之夜,慧性的黑暗之夜即将过去了,而马上就要迎来一个慧智同运的能量周期。我们只要提前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来走近我们的根文化,就能使我们整个民族的智慧成为世界各民族的榜样,使我们的创造力又重新跃居到世界各民族的前列当中,摆脱我们长期被西方作为一个“世界加工厂”的被动局面。所以在文化、文明的创造、科技、科学,以及我们生命力的发挥上,我们只要走近了老子,走近了我们的根文化,就一定能迎来一个新的时期。
第三个中华内在慧性文明引领的辉煌时代即将到来,我们在历史上曾经有应用黄老学说创造的汉代历史辉煌,创造了唐代“贞观之治”的辉煌、“开元盛世”的辉煌,那么这同样能创造第三次的辉煌。
这个辉煌已近临近,我们已经可以听到脚步声,道德春天已近来临,我们应当共同去走近老子,去获得智慧和文明。
祝福大家德道健康!
 
答疑部分:
⒈《道德经》上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怎么做,才能在这个绝对的互补性和相对的公平之间,找到一些平衡点?
解答:
这个问题,我刚才在讲课时已经涉及到了。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如何去顺天道、应人道,这里面就有个技巧和方法。这个技巧和方法,就是“内圣外王”的方法。抓住内修圣心,把自己的体内牢牢地把握住;同时,对于外部的应运,要善巧方便,要超越阴阳,把握阴阳,在善恶当中去助善抑恶,这样就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准则——既不违反道和佛的这个最高理念,将它牢牢地立足在自己的心灵当中;同时,在运用智慧的时候,也能够把握阴阳的自主权,引导不善、引导恶,转为善,引导不良向好的方面转化。
因为人类不可能一下子进入德的境界,必须从善如流,然后持正而念,最后才能符合德,所以在引导人们如何去助善、行善,使之言行都趋于善的状态,符合道德规范的时候,那么必须就有一个“外王”的过程。没有“外王”的制约,就没办法达到。靠你的说教,靠你的慈悲,靠你的放任,有时候就是助纣为恶。
像现在社会上很多的现象,就存在大家既无“内圣”也无“外王”,所以才是物欲横流,恶习横行。甚至有些抢劫的、杀人的、强奸的,可以在闹市区公然进行,而无人管理,实际上也都是这个道德下滑的表现,也是一种教育脱节的残酷现实。
我们在学习根文化的时候,应当把握住这一特点,“内圣外王”地去处理这些现象。
⒉您提到的松果腺的问题,就是双目和松果腺一起,三光合一而见明,可以看到自己脑的内部,看到自己的自身。
法国的笛卡尔认为:松果腺是人类灵魂的聚居所,是灵魂和肉体之间的一个桥梁。现在医学认为,松果腺的功能是限制性激素的分泌,限制第二性征的出现。
对于以上两个说法,一个西方哲学的说法,一个现代科学的说法,您对此有何看法?
解答:
这个说法,是西方没有注意到“一阴一阳谓之道”。
实际上,这个“一阴一阳谓之道”应当整体地把握,就是说,也可以演绎成为“一隐一显谓之道”。
你提到的松果腺,这是人体内“天”上的东西。人体内,“地”里还有东西,男性有前列腺,女性有巴氏腺。巴氏腺在显态的医学来分析,只不过是分泌一点润滑剂,没有什么更大的用处;但是,道学从这个“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从另一度空间,看这个物质,看有质无形和有形无质的这种物质,来进行分析的话,它的意义并不只是一个显态解剖学上的认知,而是存在一个更深的生理认知。
包括这个松果腺也是这样。大脑松果腺,既是人体大脑当中的一个“凹凸镜”,也是调节下面性腺分泌的一个调节器,因为这个地方不激活,那么自己的先天元精转化为后天浊精的功能,就始终处在一种不可控的状态。只有把松果腺比较理想地激活后,那么下方两肾的肾元之气转化为后天浊精向下方流出体外的可能性,才可能进入可控。
道家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第一关就是要控精。自己的后天浊精,应当是滴水不漏,要能够自化;而自化的过程,松果腺是一个在脑部的开关之一。这一点,并不否认西方解剖学当中的认知,而它的哲学上的认知,也是可以产生的,因为它这个区叫做“泥丸宫”。“泥丸宫”,也就是一个最高的中枢调节系统,功能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我们在解读生命科学现象的时候,一定要把中国“无之以为用”当中慧观到的内容和“有之以为利”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来分析,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了。
⒊您刚才说,太阳系在银河系即将重新进入慧性能量的丰富期,这就体现了这个您说的经典诵读的必要性,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和认同这个观点?
我想问的就是,不赞同的这些人,会不会到时候走向灭亡?
解答:
整个太阳系在银河系之中的变化,给人类的进化带来了一次机遇;给人类重新认识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
在这个课题面前,存在着一些巨大的调整,如果我们不能主动地去适应,那么就可能成为适应者的一种牺牲品。
比如说细菌、病毒,它们因为是单体细胞,它们在适应变化,变化自己,适应自己,改变自己最快,它们可能就会形成在短期内无法产生相应抗体抵御它的一种非常具有杀伤力的新病毒、新细菌。这个现象,大家可能已经在社会上发现了,尝到了,像现在有些孩子很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以前有没有啊?有,但是毒性没现在大。这个禽流感,以前有没有啊?也有,有没有现在毒性大呢?没有。为什么?它们已经在我们人类之前抢先完成了变化自己,使自己重新具有这个猛袭人类的这个能力。包括结核杆菌,为什么在世界基本上绝迹的情况下,又卷土重来,在社会上流行?这就是它们的觉知性,灵敏度比人类更高,根据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场性的变动,已经提前在变化了,如果我们人类不主动同步跟上去,积极改变自己,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那么作为淘汰者和牺牲品,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当然,不能过分地悲观,也不能够一刀切,说所有不去经典诵读的人到时候都倒霉。这个,我不敢说,也不敢轻易下定论。但是,从共性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积极的要素,就是主动与两千五百年以前人类曾经拥有的文明和文化接轨,是顺利完成这一次太阳系在银河系重新抬升,回到一种智慧共运状态的最有意义的一个举措。
所以,我们主动去实践它,主动去迎接这一份光明和春天的来临。
⒋现在社会整个离道失德以后,我们可以从幼儿园的孩子做起,或者说从孕妇做起,但是我觉得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初中生他们的智能已经形成了,而且过去的习惯能量比较大一点,那么我们在让孩子修身的时候,就得加大这个能量的力度,是不是除了诵读,配合一些动作会更好一点?
比如说,“玄同”这一章跟心臓有关系,那么我们诵读时,配合这个声波、音波,甚至和音乐相结合,再配合一些运动肝臓经络穴位的动作,加大这个能量力度,是不是能把这些初中生、高中生已经形成的习惯,能够更有效、更快地调整起来?
解答:
这个教育的任务,的确是非常繁重,而且也是很紧迫的。就是他们已经度过了先天向后天转化期,他们左脑的意识功能,已经开始启动了。对于这样一批人,如何更好地使他们能够达到一种慧智共运,提升道德品质和智慧,这的确是要各种资源一起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的辅助教育,各种都一起上。这个,作为我们推广德慧智教育当中,我们已经做了一个策划和考虑。
比如说,将教育的模式、方式应用到动画,应用到电脑的平面、立体的所有的宣传品当中去。通过文化、体育、课外活动,都把祖先们的这个智慧共运的方式,把五千言当中透露和揭示的一些方法,都结合在一起,同步使用,形成一个立体的教育化网。通过这个网,来把握这一批人,包括已经是成年,很多成年人都不相信,对不对?要形成一个网、一个氛围、一个道德教育的大网,在这个网当中,全面将这个道德的内涵辐射给他们,使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这些东西。
因为老子说了:“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能知也,莫能行也”,一旦我们知道了老子所说的,要把握住两个关键,一个就是可非恒道,一个就是可非恒名。把这个可非恒道和可非恒名的内容,全部在这个网络上建立起来,全方位辐射,那么这个纠偏和补弊功能就会产生,效果也会大大提高,因为道德根文化她无处不在,哪怕有些孩子有网恋,贪念网络去玩游戏,打开游戏有这方面的内容使其在形名学上,在诵读经典方面,能潜移默化地来展开内容,很快很多的病态现象就会得到根治了。
⒌熊老师,您刚才提到了一个时代转变的问题。前面的时代,是以科学、以唯物为主;而新的时代,要以道德为标准,那么在这个时代,这些科学和哲学的研究方向和目标也会发生转变,您觉得这个新时代的科学,应该怎样完成转变?
解答:
这个科学的转变,拿爱因斯坦就可以做一个例子。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这个期间出现的一个科学奇才,他的科学成果,可以说引领了人类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他的科学理念和观念是怎样产生的呢?那其中就有一个奥秘,就是他所承认的,也津津乐道的,也就是他的图像思维。他所有的科学成果,他所接受的知识,都是用图像思维的方法进行整合,而在心身内,或者说是在大脑内形成的。所以他去世以后,西方的科学家把他的脑袋掰来掰去,也没研究出什么成果,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大脑的思维,还有个“心”在调控,“心为神宅,脑为神府”,大脑只是神的办公室。
那么从爱因斯坦出现的这个图像思维而创造的科学奇迹,可以验证我们祖先在婴儿教育就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图文思维,培养孩子们的童话思维,培养他们的神话思维,那么这个大慧大智的诞生,它是非常轻松的,能够完全实现的。
所以,科学要想它沿着道德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在大慧大智的前提下去诞生,而且也应当在大慧大智的前提下应用。这样,才能保持人类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天道的和谐。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将大脑当中智和慧的功能同时开发起来,并且大量被人们使用的话,那么一个人类正确的向前发展的方向、目标和技术方法,就会在这个智慧同运的前提下,顺利诞生出来,使我们的科学,从此摆脱智能科学的误区,不再产生有害自己和祸害子孙后代的一些所谓“科学成果”。
好,这个问题就讲这么多。
⒍道教作为我们国家的国教,佛教传到我们国家以后,发展成为具有我们国家特色的这样一种佛教,那么基督教有没有可能发展?毕竟我们的国学是有一个包容性在里面,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关于基督教传到中国,中国的文化是包容性非常强的一个文化大系统,那么至于这个基督教,会不会成为中国的国教呢?我觉得中国就从来没有什么国教。你们去看一看历史,它只是把儒学抬起来,作为宗教在使用,而并不具备宗教的功能和理意。
所谓“宗教”,一定是要跨越太极弦,兼顾有相和无相理论方法的学说和思想,或者说经典,它才能担当起宗教的责任和义务。然而,恰巧在中国的两千五百年以来智能的历史时期,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提倡一个宗教作为国教;相反,提倡宗教都是很短暂的历史时期。比如说,唐朝曾经把道教作为国教,带来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辉煌。“开元盛世”以后,就是武则天使用了佛教,同时也允许道教存在,这是两种宗教同时治理,没有发生过一个宗教主理整个中华的历史。相反,是道德根文化它的综合体,在潜移默化支撑着我们整个五千年的文明,而不是依赖宗教的支持。这是中华文化的特点。
在美国,有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在临死的时候,他才发现中国人的上帝不在天上,在哪儿呢?在皇宫里面,他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原来,中国的上帝就是皇帝。这就是两千五百年以来,将儒学作为一种替代宗教而为王权服务建立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之下,背后支撑的是道学根文化的厚土,这个厚土的承载力非常强,并且超越出世界任何宗教的内涵。
正像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几位专家,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就认为:西方的基督教,和中国的孔子思想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唯独中国的老子文化,是人类最优秀的一种思想。只要阅读《老子》,它就会成为我们精神约会的请帖,就能参加这个精神大餐的“Party”。
所以,我们应当相信:即使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基督教也不能完全取代中国深厚、坚固的道德根文化系统。
⒎关于《道德经》内容排序问题,因为中国古代帝王在登上王位以后,都要寻找自己的根。比如说,明朝的朱元璋,从乞丐当上了皇帝,他就找到了朱熹,将其标榜为自己的祖先,然后在入学考试的时候,都要以朱熹标注的《四书五经》作为标准,来进行考试。在唐朝的时候,唐朝皇帝在寻找自己祖先的时候,就发现老子出了函谷关,不知去向,又发现老子的姓李名耳,就把老子标榜为自己的祖根,后来同时也用老子的思想创造了“贞观之治”。
请问:老子在写五千言的时候,是不是一气呵成的?是不是经过了许多年,被后来人分成了八十一章?是不是老子写完之后,被众多学者改了又改,因为有好多原因,内容会不会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解答:
关于老子五千言出现的问题,现代学者争论比较多。
我觉得,我们现代学者的观点,他们的诚信度是远远不如历史上的学者。我是比较相信汉代史官司马迁的记录,他们父子两个人所撰写的《史记》当中所记录的真实性,是比较强的。
而且,还有《庄子》作为一个佐证,那么老子的五千言绝不是许多人去创造和去写的,而只会是老子亲自命笔所写的。这点,我觉得应该尽快地确立下来。
但是,为什么会后来出现变化呢?这个发生的原因,源自于战国时期的各个小诸侯国文化的出现。因为在早期文字的记载,不是以竹简为最主要的方式,而是以背诵记载为主要方式。记录在竹简上的方法,可以说是已经明显的“文”和“字”双重化的时期了,这也就构成了在早期有少数的误差和偏颇,因为读音的准确性和记录人的记忆力,可能产生一点误差,但绝不会是像汉代发生的那种事例。
汉代为什么会发生一种转换呢?就是确立一个国策,就是汉武帝,你们可能看过《汉武大帝》这部电视剧吧?汉武帝从小也是受他祖奶奶的黄老思想训导,但是他具有叛逆思想,他不愿意接受黄老思想,不愿意进行真实的实践,因为他想摆脱他祖奶奶的控制,所以他就和他的宰相舅舅田蚡,在他做了皇帝以后,再加上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为国策以后,就对所有道家书籍进行了一次大的编修。在孔子的时代,还是“笔削春秋”,还是修除一些智能没办法解读的内容,但是到了汉朝,就是真正的编修了。
所谓“编修”,就是重新改写,重新改编、修订。这一点,我们从通行版的《老子》和汉代出现的老子五千言,将其和帛书版的一对比,就完全可以看出来,他们已经把一个课本式的五千言、诵读本式的五千言,改成了一种理性的、哲学性的、说教性的文章了,已不具备原有的功能。这个现象,都是发生在汉代。
所以,从汉代时期到魏晋这个时期,都是一个全面对道德根文化进行错误辨同、辨识、修订的时代。儒学为了确立绝对的统治地位,花了近百年的时间,对道家的东西,进行了适合于智能需求的改变,适合于皇权独尊需要的改变,所以造成了一系列的失误,使我们难以看到根文化真实的历史面貌。
但是,只要深入到出土的《黄帝四经》当中去解读,深入到帛书版本的老子五千言当中去发现,那么这些历史的疑惑,都会得到改变,得到验证。司马迁之所以在他的《史记》当中,对《黄帝四经》只字未提,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汉武帝的集权残酷手段,对他产生了严格的禁锢作用,使他噤若寒蝉,不敢对《黄帝四经》提一个字;相反,是通过其它的文章提到了。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当时在汉代,对清除道家文化下的力度是国家行为,是皇帝的独裁行为,所以我们现在很难去理解,但是我们把历史接续起来以后,那么这些真相就会理清其中的主次。
⒏大家现在都在讨论传统文化,就是国学,有一种观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源从于儒释道三家。
按照您的道德根文化这个观点来讲,道就是根文化;然后,儒家就是这个根文化一些枝叶的延续。
这个儒释道三家中的佛学,与道家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是不是也是它的一部分?您刚才提了一点点,就是有一些概念不一样,希望您能解惑。
再一个问题,《道德经》的通行本能不能读?我包里就有一本,因为按照您刚才讲的观点,它已经偏离了原来的面貌。
解答:
关于中国根文化,是以道德文化,以黄帝、伏羲、老子的文化为主根,而以印度东传被中国文化所接纳的佛家文化为辅根,以及在轴心时代“慧智文化”转向“智能文化”时期诞生的儒学文化,也作为一个辅根。这么三个根,鼎立起一个德干,五德分支,共同构成的一个中国文化大系统。
这个佛学本身,是一个人类精神升华的一门重要学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文化,因为它直指心源性海,使心灵能够摆脱妄想、执著、私心、贪欲,而使慧性启迪开来,明心见性。
实际上,道学在求证的过程当中,都要经历证佛的阶段,人人心中皆有佛,不把心中的佛性证出来,不把肝内的仁德慈性证出来,那么就不能见佛。一旦见到佛以后,那么整个体内的系统,归到这个“一”,归到这个“无”的状态,修身就特别容易,所以我们不能把它完全隔裂开来。
印度东传到中国的这个佛学,如何使我们肝臓之内的“仁”、“慈”、“孝”、“悌”这四种基本符合佛性的修持,在我们的心中作用于我们的心灵,而明心见性,这个作用一定要广泛应用起来。
为什么人类要特别重视这个佛性呢?这个从玛雅文化的石阵当中,也可以看到。玛雅的石阵,用了一千根石柱来表示人类的杀业,就像佛经里面提到的沙河罪业一样。玛雅人认识到了这一点,用那么巨大、宏伟的石阵,来说明肝臓里面存在的问题,说明修“仁”的重要性,修慈悲的重要性,这实际上是佛学的基本观。
我们在道学的修证过程当中,都会自然而然地验证,正像《内经图》里面所表述的“碧眼胡僧手托天”,就是指心中修佛的过程。如果说“碧眼胡僧手托天”的过程没有完成,那么脑泥丸里面的“白头老子眉垂地”的景观,“文明”就不会出现了,那么证道也就无从实现了。这个方面,我们要整体把握,不要排挤佛学,也不要否定儒学,原儒我们不否定。孔子创立的原儒,同样是继承了大道的理念和思想,比较细致入微指导我们如何做人,修持人的品格,由庶人修贤人,才能进入圣人,才能进入至人。如果我们只是迈过了修贤人的阶段,直接去讨论修圣人,那是无根之木,那是刻舟求剑,达不到目的。所以,儒释道三家的优秀理论,我们都应该在体内得到真实不虚的验证。
这个通行本的《老子》,我们可以学习,但建议不要用作诵读本,因为诵读本需要跟内观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当然,我并不是说通行本没有效果,同样有效。但是这个效果,在青年人,比如7岁到12岁之前诵读,可能效果能够产生;但是在成年人身上,要产生效果是很难的,因为它把一些关键的字和词都删掉了,难以引起体内的一些共鸣。就像《诗经》一样,要是把它改了,就读不出它的韵味来,它只有原汁原味,原生态的那种结构,读起来才能产生一种共鸣。
像在唐代,为什么产生优秀的诗歌那么多,现代人达不到他们那种意境,那是因为他们那个时代,皇帝规定了人手一册,每个家庭都要有一本,诵读老子五千言,都读起来以后,开启了那批知识分子的智慧,所以他们创作的诗歌,我们现代人无法达到那个境界。包括到了宋词的时候,都不及于唐朝诗歌的秀美。这一原因,就是我们的诵读课本虽然要用道家的文化内容,但是尽量选取最佳、最能唤起我们体内能量流,产生高频震荡的这部分作品。这样,生理功效更为明显,节约我们生命的时间。
好,这个问题就解答到这里。
 
 
 

(责任编辑:知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69)
98.6%
踩一下
(1)
1.4%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