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院

老子学院 德道根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主页 > 老子研究 >

《论德》章随机交流

时间:2011-12-08 00:56来源:德道根文化原创 作者:熊春锦 点击:
我们生命树的生长,离不开脾胃信土的承载,以及心灵阳光的照耀和肾水的滋养。 以“上德”为目标,以“上仁”为修持,以信德的“居其厚”和“居其实”进行承载,再用“善”、“正”、“真”规范我们的礼仪、品行。

《论德》章随机交流

熊春锦

2011 12 06

 

我这两天在预科班收听了大家讨论的一点感悟,用剩余的这一点时间跟大家进行一下交流。希望大家加深对老子《德道经》德篇第一章提纲挈领的认知,并且真正地将老子德篇第一章“论德”,作为终身信奉而持行的一个生存原则和标准。

两天来,大家的讨论可以说非常感人,无论是从理论上去进行讨论,还是从结合自己的身心状态和社会现象去进行感格、体悟,都是非常能够震撼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在学习讨论当中,我们对于老子的圣人之治思想,对于我们祖先拥有对自然法则这么深邃的大慧大智的认知,并且留下五千言来指引我们后人,不要迷失于德和道,要真正地去尊道而贵德,来完成自己生命的真实价值。

通过大家的讨论,我觉得有必要再结合大家的现象,将这一篇文章的重点再进行一次共同的探讨。

我们可以看看,《德篇》一开篇就指出了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呢?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将这个“德”作为开篇的纲领提出来。而在这一篇的结尾上,又指出了:“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首尾相应。

我们看看这个首尾之尾上面的“居其厚”指的是什么?“居其实”指的是什么?这个“厚”和“实”,实际上就是大家所强调的一个信德。作为我们现代社会,滑到了一个信仰沙漠化,对道德的信仰、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正确发展的方向已经迷失的状态下,可以说没有任何承载了。所以,我们的信德就成了一个急需要建立起来的土壤,只有从沙漠化向土壤改良化以及土壤肥沃化进行转化以后,具有了承载能力,我们才能够谈得上去亲近德。

  而这个“上德”,真正的德她又不表现出德的形貌来,她是一种能量状态。她在人间表现出的这个“一”,具有一体两面性。这个两面,是指既有能量性,又有品格性,就像一枚钢镚一样,有两面,结合在一起,完成它的一体性。

德是能量态,是光态。我们要想真正地进入德的状态,需要我们五德俱全以后,才能够知道这个“德”是什么,才能守住这个“德”,在生物光态当中去完成修身,完成生命的提升,所以这两者之间,我们需要更深刻地加以认识。

在这一篇当中,第二段极其明显和深刻地给我们揭示了一个界限,这个界限是:“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这个“无以为也”和“有以为也”,是我们掌握是否能够尊道贵德使自己能够把握生命之光的分水岭,是一个界限。

(我们)不仅仅需要执行和修持老子所给我们指出的一条光明大道,就是“居其厚”和“居其实”;而且,在转折点上要有修持“上仁为之”,按照“上仁”的行为标准去生存,去生活,去学习,去为人,那么就很容易与德进行亲近。因为只有仁德,才能够进入到“无以为”的状态,而其它的“上义为之”、“上礼为之”,全部都可以说是“莫之应”,很难去进入德的光明状态。

我们学了理论以后,要指导自己的修身实践,落实到我们自己体内来去理解和掌握,并且去验证这么一个过程。

在具备了一定信德的基础之上,在信任、信仰老子思想的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如何去修这个“仁”,来进入到“无以为也”的状态当中,这是下一步我们所有的预科生是否能够真正掌握老子思想、实践好黄老学说思想方法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一个原则。

因为我们的修身,在实践过程当中必定是一个要落实到我们体内内环境的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明白:我们的生命就像一棵无根树一样。过几天,我还准备跟大家讲一课,就是将西方的生命树和东方三星堆的通天神树结合起来,破解一下在根文化当中修身的这样一个法则。如果将我们的生命比作为一棵无根之树,那么光合作用、水的滋养、土壤的承载这三个就是根本。

这三个根本当中,我们的肝臓里面是否具备真正的仁德,就决定着我们这棵生命之树是否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我们看一看社会上、地球上任何树木的生长,都离不开一个土的承载,以及阳光的照耀和水的滋养。在我们体内来说,那就是我们生命树的生长离不开脾胃信土的承载,以及心灵阳光的照耀和肾水的滋养,就是这么个道理。

我们的肝臓里面这个仁德的具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需要我们从哪几个方面做起呢?需要我们有爱心,有慈悲的心智。既要慈悲,也要大爱,更要在家庭中表现出孝道。在子女之间、姐妹之间、兄弟之间,在亲朋好友之间、同辈之间要表现出这个“悌”。这个仁德并不是虚的,而是由“慈爱孝悌”这四个元素组成的,就看我们平时这个爱心、这个慈悲,是否能落实在对父母的孝道、对长辈的尊敬、对同辈人的关怀等等方面的实践过程。

修身离不开我们对体内仁德肝木的认识,我们要想知道肝臓仁爱之木、仁德之木,放大开来就是生命之树,能否茁壮地成长,一方面要主动去用阳木的阳气供给我们的心灵,给心臓提供能量,让我们的心能发出光明;同时又需要有深厚的信土,具备丰厚的信仰,坚定不移的信念,来使我们这棵生命之树能够茁壮生长,具有依托;然后,还要具备开源节流,要尽量地去防止漏、泄,使我们的肾水能够充分地去营养我们的肝木。这样一来,这个“仁”才能够具备充足的能量。

通过我们对于脾土信德的重视,通过我们对肾水的培补以及开源节流,使我们的生命之树在肝臓里面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我们的大爱,既要爱自己,更要爱众生,爱一切生命;既要慈悲于自己,更要慈悲于宇宙万物;既要对自己自我尊重,更要体现出孝道来,让孝道里面的内容表现在家庭,表现在上下级关系之间,也要表现在同辈人之间。

因为万物生命都是道生德养,要靠这个“仁”来体现,要靠这个“仁”的“慈爱孝悌”来表达,使我们跟老子所讲的“上仁”更接近。因为这个仁德修好了以后,将仁德里面的“慈爱孝悌”修完备了以后。那么我们肝内的阴性物质、阴性能量的通道,也就是使我们心灵迷失方向的阴木内容清除了,只存在着阳木的能量,肝阳的能量供给我们的心臓,那么心中才能够发出光明。不然,始终都是烟雾缭绕,就像我们烧灶一样,烧得烟雾腾腾的,心里面难以光明。

如果心里面难以光明,那么我们的信土就难以厚实。因为火能生土,这每一环都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心灵光明了,我们的信仰才能够坚定,这是大家从社会上可以看到的:很多人原来不相信道德,不相信因果,为什么大病一场以后,遇到了一个机遇,给他提供帮助了,这个时候他心里面被外界所触动,一下点燃了心灯,心火就产生了信土,一下子就相信了。相反,相信了以后就应该及时地去培补自己的肝木之仁。

所以,用我们的信德、信仰、信念,去培补、滋养我们肝里面的仁爱,仁爱众生,仁爱自己体内所有的生命;并且,防止漏泄而使自己的肾水能充分滋养自己的肝臓,这样形成一个健康的内在循环系统,使我们体内良性地循环起来,抓住了心灵的光明,抓住了肝臓仁德的修持,提供阳性的肝木能量,并且开源节流,不要纵欲,不要任凭眼耳鼻舌身的泄漏,使自己具备更丰富的肾水来营养自己的肝木,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

通过我们的经典诵读,使这些能量都能够韵动起来,波动起来,提升她的质量,净化她的垃圾和渣滓。运用老子五千言这个生命的神曲,在我们体内天天去演奏,使我们的质量得到提升。用老子为我们设计的“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我们修身来说,也就是掌握、并且很好地应用了这一章给我们提出的关键内容。

这个关键内容,需要我们以“上德”为目标,以“上仁”为修持,以信德的“居其厚”和“居其实”而去进行承载,在这里面再用“善”、“正”、“真”来规范我们的礼仪、品行。这样一来,整个《德篇》的“论德”这一章,也就会在我们的体内有效、良性地运转和循环起来,对我们的人生,对我们的身体,对我们的家庭,对我们的社会,产生良性的作用。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多讲,主要是把这一点重点地跟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28)
97.7%
踩一下
(3)
2.3%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布者资料
知音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2010-01-01 12:01 最后登录:2017-06-25 19:06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