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学院

老子学院 德道根文化园地

当前位置: 主页 > 庄子研究 >

德修其身,慧明智通

时间:2009-02-18 19:48来源:老子学院 作者:水月鉴心 点击:
老子《德道经善观》章云: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勿何以知天下然兹?以此。 在这段话里,圣哲老子明确提出了自身道德修养的原则和实践

德修其身,慧明智通

 

《德道经·善观》章云: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兹?以此。

在这段话里,圣哲老子明确提出了自身道德修养的原则和实践次第。其中,以自身为圆心,由内向外逐步扩大辐射圈的修养模式,与《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致的。更重要的是,老子在此提出了修之身,其德乃真,明确指出以自身为实验室,运用圣人治己的方法论,将人身这个载因之器打造成载德之器,注重道德修养的实践,理论方法并重。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修身思想,《庄子》中对修身有系统完整的理论阐述,如《天地》中谆芒与苑风的对话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四海之内共利之之谓悦,共给之之为安;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此谓德人之容《让王》云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士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同时,也记载了许多当时及此前的修身大成者的行为事迹及一系列有德者的形象,他们不管是德修其身,还是教化众生、从政为民,都很有人格魅力。如《德充符》中卫之哀骀它,《逍遥游》中的连叔,《人间世》中的蘧伯玉,《大宗师》中的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庚桑楚》中的庚桑子,《田子方》中的臧地丈人、伯昏无人,《徐无鬼》中的牧马童子,《渔父》中的渔父等,均是。

中国古代文化中,智慧是两个词,智指人的每日新增,即后天的意识思维通过眼、耳、鼻、舌、身所获得的各种知识体验;慧指人的慧性、慧心,即以灵感思维为主导、在潜意识或无意识中所产生的真知灼见。智慧是一对阴阳,智识太强,会抑制慧性的透发;慧性的展现,需要智识作为载体,只有在道德的统率下,中气以为和,达到阴阳平衡,才会产生智慧双运、智观与慧观完美结合的理想效果,使人能既具备德才智慧又富有创新精神。

要达到德慧智三者圆融一体,必须进行自身的道德修养实践。通过以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行为内容和基本准则,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来培养道德心灵,使仁义礼智信五德的先天不足与后天缺失状态得到改善,道德品格也就会比较完善,使自己的个性气质、身体健康、整体形象都得到改善。

修之身,其德乃真不仅是修养模式的第一步和基础,而且是修身实践的核心理念。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要继承民族文化之魂,走近道德根文化,实践修身齐家,获得圆满大智慧,首先要正确理解德的真实内涵。要认识德的真实内涵,首先需有坚定的道德信念,走出思想中已有的认识误区,相信道德可以提升自己的品格,可以再造自己的性命,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有了信念,还要穷理,建立对道德的正确认识。明白道德既有能量性又有品格性,道德的能量是万物生化长养的根本;同时对生命的二重性要有科学认识,人的生命是由精神系统与形体系统两部分组成,应该运用道德的能量来修改、升华性命。古人讲,穷理尽性了命。穷理须从明师求正理,得大道性命修养之理。穷理之后,理通法随,得诀归来好修真。以理明法,以理验法,以法促理,性命再造,节节得手。道德修养是要在心胸中做出真学问来。明白正理,才能走正道。《中庸》云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理能穷得一分,就能体悟到一分,在行为中就能做到一分,即由心感体悟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认识模式。

有了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认识,就可有的放矢地修之身。修身是一项精耕细作的大工程,不仅需要天下之大必作于细的点滴积累,而且也需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根据道德能量品格性与生命二重性原理,对当今人们而言,最具普适性、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莫过于诵读道德经典,实践《老子》五千言中提出的双可教育法,以获得道德能量滋养性命。因为经典是先哲修身实践的智慧结晶,既有哲学观,又有方法论,同时也富含道德的上善能量。如道德根文化的载体《易经》、《黄帝四经》、《德道经》、《庄子》,都是经典诵读的首选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配以辅助教材和其它具有上善属性的经典。正确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进行持之以恒的实践,不仅会引领自己逐步走近道德文化,而且在自身的修养中,会真切体悟到道德的能量效应。

当能够真实不虚地感受到道德才是人的根本、生命的实质,人心对外物的追求欲望自然会逐渐淡化。人们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物质财富可以为人的生存提供保障,但当人的基本生存问题解决之后,过分的物欲只能助长人的贪婪,而对生命的根本问题,如生老病死等,几乎束手无策,除了局部性地依靠医疗手段加以缓解外,无法从根本上予以解决。而道德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道德的能量品格不仅能重塑人的性命,而且可以改变人的运程;不仅可以滋养人的心身,而且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当人们真切地在自己身上体会到道德的巨大作用力,真正从心底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对道德与物欲孰轻孰重,也就不言而喻,从而自觉地返观内求,修身明德。

在具体的修身实践中,可以说,生活中的每个起心动念、每个行为举止,每个人事物类,都是修养的可行处。当运用道德将三心二意转化为一心一意,时刻执一而牧,就是在实践修之身,其德乃真抱道无离,恒德不二,把握每一个当下,就把握了每一个改运的契机,随着每一个心念的德化,正觉正悟也在积聚扩散。当下悟,当下改,时时悟,时时新。这大概也就是《大学》中新民的注脚吧。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载因而来,遇事先反躬自问天下之难必作于易如此落实在每一个行为、事件中,就是自然的修养,就是积极地化因,因能化,则业必消,逆必改,气自平,事自顺。能体察万物,细致入微,即是格物致知善者,人之宝也,不善者,人之所宝也每个众生,就是觉悟的导线。心能空几分,应物就能化几分。心能化己念,去应物之念,不断去恶存善,以至无善无恶,就是修心的细化,修身的践履。当以自身正念,去应化外界信息,即在收获进道的资粮。空心容物,慈心化因,能容能化,则不落因果,当下觉悟。时时保持清空、得一,才能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应物始终来即应,过即静,才能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在实践中,难免不能完全应物不迷,吾日三省吾身,慎独自察,悔过迁善,均是最佳的修养利器。每天能抽出一定时间整理全天的起心动念,将不善之念在梳理中校正过来,随觉随化,日久见功。当能够觉察每一个心念的起动,能化解分辨每一个心念,就是在进步;当无念无心时,自然功夫打成一片,心中的光明也就在前了。德淳心明,性见慧开。时时把握道的脉搏,三修一化高度统一,唯道独尊,唯德是行,则每一个心念行为自然符合道的规律,规范在德一中,进行自然的道德行为养成。德化心念就是德化众生,外献社会即是播撒德能,弘扬道德就是接续道脉。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就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修正的突破口、修心的切入点。如此对症下药,恒修不辍,水滴石穿,小我私我必然拨云见日,自我本性必然开悟光明贵食母人法地法母慈修容,法地德修宁,清空容物,得一圆明,心灵的共鸣,就融在点滴的清净心念中,始终坚守自我本心的回归,由点滴体悟,最终必然通天彻地,大彻大悟,慧明智通,天人合一,与圣同谋,与道同在。《红楼梦》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大道甚夷,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希言自然……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得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心中生起一个善念,外界必以善念反馈回来;当德化一个心念,便增加一分正悟,同时涌现无尽的法喜法乐,这种充满心身的祥和愉悦释放给周围,所接收到的也是愉悦祥和,这就是能量的互换、心灵的交流,也是道德的光明、人性的光辉,真情的延续。当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实践逐步形成良性循环,任何时候带给世人的只有祥和愉悦,这种信息的传递是无穷尽的,只要心相通,就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此,由个体到家庭单位,再到国家民族,层层推进,必然会出现修齐治平,而修之身、家、邦、国、天下的德行效应,也自然由真而有余、乃长,直至乃丰、乃博。每个人都具有的道德本性,就是实践道德修身的起点,若每个众生都能觉悟、透发、展露本性,以此指导自身修养,学有所用,将自身优点游刃有余地发挥到极致,即能自然而然达性天。在道德的无量光明下,每个人都是一颗闪亮的星,个体的存在,就是道德的展现与正义的化身。大道生生不息,道无始无终,就这样井然有序地运转着,祥和康宁地存在着,利而不害,长养万物,只待众生以真心去相通相印,以真信去相融相感,以真情去相待相报。

                                                              fanbenguizhen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8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